(8)頭左右屈:頭部向左右側屈伸,盡可能使頸部得到充分伸拉。
電腦辦公族的防衰老
進入E時代,高效率和快節奏成了現代辦公的主流。然而不少長期麵對電腦的青年人正過早地出現生理上衰老、體質上衰退和心理上衰弱的現象。電腦辦公族該如何應對這種早衰綜合征呢?
(1)合理擺放電腦:盡量別讓屏幕的背麵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麵,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麵反而輻射最弱。
以能看清楚字為準,至少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離,這樣可以減少電磁輻射的傷害。調整好電腦顯示器和坐椅的相對高度。當人的視線與地心垂線的夾角為115度角左右時,人的頸部肌肉最放鬆。普通的寫字台為人低頭書寫設計,電腦桌高度不合適,上網時長時間“昂”著頭、頸椎會很快勞損。如果沒有條件更換專門的電腦桌,可以將座椅逐步墊高,直到頸部感覺放鬆為止。
(2)謹防眼睛中招:辦公室麗人麵部中衰老最明顯的地方就是雙眼。使用眼霜有滋潤的效果,除了可以減低黑眼圈、眼袋的問題外,同時也具備改善皺紋、細紋的功效。眼膠和眼霜的功用差不多,隻是膠狀質地擦起來較為清爽,白天使用皮膚沒有負擔感,可消除眼袋、舒緩眼部肌膚。
注意用眼習慣,每隔1小時就要休息5~10分鍾,遠眺放鬆。顯示屏的亮度要適中,不可過亮,背景盡量選擇多色素的,在讀長篇的文本時白底黑字和黑底白字交替使用,在沙鍾出現時,可以試著做眼球操(轉動眼球,順時針三下,逆時針三下,交替)。盡量不要在黑暗中看電腦。
(3)跟“鼠標手”拜拜:上網族每天重複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鼠標,導致周圍神經損傷,出現手部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手部動作不靈活甚至無力等“腕管綜合征”。嚐試依次做下述動作:
①用手表做輔助器械,按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手腕25次;
②吸足氣用力握拳,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10次;
③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指各做10秒鍾,平穩呼吸;
④雙掌合十,前後運動摩擦至微熱。每天3分鍾,有助於血液循環,緩解手腕肌肉酸痛,防治腕關節骨質增生。
(4)當心長出一張“電腦臉”:經常與電腦打交道的人,由於長時間麵對沒有生命的電腦屏幕,而與人的交流越來越少,會在不知不覺中生出一張表情淡漠、冷峻的“電腦臉”:麵色枯黃、神情呆滯、沒有笑容,並往往缺乏生活熱情,敏感多疑、以自我中心、固執己見或對某事耿耿於懷。精神內科醫生建議,為避免長出“電腦臉”,需保持合適欲望,擁有快樂的心態;多跟親人、朋友聯絡,通過麵對麵的交流增進感情。很多人以工作太累為由,放假了就閉門不出,反而沒有出去散散心得到的放鬆效果好。此外,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能大大釋放心理壓力,緩解疲勞。運動能改善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興奮性、均衡性和靈活性。
女白領別攜帶辦公室的隱性汙染
如今一提到汙染,大家不約而同地會想到汙水、廢氣、噪聲等等,卻忽略了生活中的另一類汙染,那就是來自女性身邊的隱性汙染,若不引起足夠重視,勢必會損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1)增白化妝品汙染:據醫學美容專家介紹,一些皮膚增白劑對人的麵容有潛在的危險。許多祛斑化妝品中含有無機汞和氫醌等有毒的化學藥品。增白霜中的汞是氟化汞和碘化汞,也很容易被皮膚吸收導致慢性積聚,會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毒副反應。如皮炎、肌肉萎縮、粟粒疹,甚至過敏反應。專家建議,女性在使用增白劑的同時,應隨時觀察皮膚的反應,以便甄別品牌的好壞。最實際的是要選擇適合自身皮膚的品牌,並非價錢越高對健康的危害越小。
(2)洗滌用品的汙染:據衛生檢測部門證實,市場上許多洗滌用品中或多或少地含有對人體或生態環境有害的成分。在抽查中發現,某些洗衣粉中的三聚磷酸鈉、矽酸納、表麵活性劑、熒光增白劑等均是有害物質。
專家建議:有條件的話,盡可能選擇一些環保無磷型的品牌,避免用手過多接觸洗滌中的衣物,接觸後手應盡快用清水反複衝洗,以去其殘毒。
(3)香水汙染:從化學角度講,香水中含有多種易揮發的有害化合物,它對人體神經係統產生的毒副作用不可小視。很多人使用香水時,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中毒症狀,有人則產生過敏反應,引起皮膚疾患。因此,女性在使用香水時,噴射的濃度盡可能低一些,並且不要將香水過多接觸皮膚,特別是劣質的香水。
(4)鑽石汙染:鑽石首飾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特別是最受女性青睞的高檔飾物之一。然而科學研究表明,有些名貴的鑽石中含有超過正常值的放射線,佩戴這些首飾的人,則受到一定輻射線的輻射,對身體健康埋下隱患。為健康起見,在購買鑽石首飾時最好能到有關機構檢測一下。
女性上夜班易得乳腺癌
調查指出:長時間接受人造燈光照射使患癌幾率提高50%,這是因為不規律的作息會使女性荷爾蒙分泌紊亂。上夜班女性患癌的幾率提高50%,乳腺癌風險增加48%。雌激素等其他荷爾蒙水平則相對提高,因此誘導乳腺癌變的幾率也大大增加。就死亡率來看,長期上夜班對人體造成的損害相當於每天吸20根香煙。
美國醫院研究人員在8月21日發表的一份聯合研究報告中指出,上夜班女性患癌症的比率是上白班女性的1.5倍。上夜班次數越多,患病風險就越大。其中,長時間接受人造燈光的照射是導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這份報告發表在最新出版的《歐洲癌症期刊》上。在對包括數百名空姐在內的1萬多名女性進行健康調查後,研究人員指出,上夜班女性尤其容易導致乳腺癌的發生。
女性患癌通常與雌激素分泌過多有關,但領導這項研究的謝恩海默博士說,褪黑激素(melatonin)可能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在已有的研究案例中,清晨體內褪黑激素水平較高的女性患乳腺癌幾率較低。研究人員將褪黑激素的抗癌特性與觀察到的效應聯係起來,開始著力研究光照和各種癌症的潛在關聯。
“報告指出,從事輪班製工作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增加48%,當人體在製造褪黑激素最為旺盛的晚間卻暴露在人造光下時,褪黑激素的分泌將會劇減。而夜班工作者長時間暴露在燈光照射下則會打亂正常的褪黑激素製造過程,雌激素等其他荷爾蒙水平則相對提高,因此誘導乳腺癌變的幾率也大大增加。”
現代大都市像一台24小時不停轉動的大機器。“24小時社會(24-hoursociety)”一詞最早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出現,這些國家的科研人員也開始關注現代社會24小時晝夜不分的忙碌生活對人們健康造成的損害。據調查,目前,在英國每6人中就有1人需要上夜班,這些人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及信息和傳媒業,其中女性人數超過100萬。而在美國,約有4%的成年人要輪換上夜班。
此前的研究結果顯示,上夜班不僅容易帶來嚴重的失眠,還容易導致心髒病、疲勞、情緒低落以及其他癌症。
工作狂注意慢性疲勞綜合征
“上班族如果常感疲憊、肌肉疼痛、咽喉和多個關節疼痛、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夜間盜汗、體重改變、睡眠障礙、腹部飽脹等,持續3個月以上就應考慮可能患上‘慢性疲勞綜合征’。”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慢性疲勞綜合征門診的劉占東醫師介紹說,慢性疲勞綜合征專襲都市“工作狂”。
友誼醫院的慢性疲勞綜合征門診開診不久,一位30多歲在某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的女工程師來此就診。她因為參加所裏的課題攻關,經常加班長達一年之久,課題結束後仍然經常感覺疲勞,記憶力下降,睡眠不佳,工作能力大不如前。雖進行了自我調節,但休息後疲勞仍不能緩解。
接診的趙亞明大夫問診後,對其進行了血、尿、便、肝腎功能等檢查,結果均未發現異常。體檢後初步診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於是,趙亞明對其使用抗焦慮、鎮靜、安眠、補充B族維生素及肉堿等藥物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兩個月後,女工程師疲勞症減輕,體力和精力得以恢複。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十幾年來提出的一個較新的綜合疾病綜合征。在美國,有24%的成年人有持續兩周或以上的疲勞;他們其中的59%至64%無臨床上的原因。近年研究表明,此類病人有自身免疫係統、內分泌係統以及某些物質缺乏等諸多異常,因而在臨床上該病日益受到重視。
西方國家經大量研究表明,該病還與必需脂肪酸缺乏、血中色氨酸改變、肉堿、B族維生素缺乏等各種因素有關。但是,目前該病確切病因仍不十分清楚。
女性輕鬆工作的方法
現代女性麵對日益繁重的工作壓力,都或多或少地產生一定程度的精神緊張。那麼,現代女性如何抵製工作上的精神緊張,以便輕鬆地進行工作呢?主要建議有下列幾點:
(1)條理清晰:如果你知道要處理的事情是在辦公室裏,在辦公桌上,在公文夾裏,你就會工作得更有效率。
(2)避免誤解:如果你向雇員發出指示。或者從上級那裏接受指示,要額外花點時間搞通它。這樣就可以避免誤解。“請向我重複一遍這些指示,以使我確信我們相互溝通了,好嗎?”這是你們兩者之間完全正當的提問。
(3)以誠相待:如果你在商務交往中從未說謊,你大可不必隱匿這一點。
(4)留有富餘時間,不要把日程表排得太滿太緊:在一個活動與下一個活動之間,需要有一個過渡時間。如果你要去看望一位客戶,要使你路程的時間富餘出20分鍾,以防意外情況發生。
(5)依靠自己的鑒別能力,而不要依賴別人的鑒別:如果你因某項工作而受到讚揚,那當然好,但不指望也不依賴讚揚,這對自己不失為一種小得多的壓力。
(6)從批評中學到有用的東西:如果你的工作成績鑒定未達到一般標準,沉迷在消極的感情中是無用的,也是有害的。仔細想想對你的批評,看看你可以作些什麼改進,以便下次能獲得好的評價。
(7)拋棄犧牲品的感覺:如果你認為自己工作得與其他人並無二致,那其他方麵也將是有前途的。不要為自己的性別、種族、宗教或任何其他的問題而感到傷心,這不是積極的態度。要瞄準你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8)正確的權力觀念:在一個班組裏工作意味著總是有一個變動的權力結構以及其他有競爭優先權的人們。這就是說,你或許沒有按照截止時間完成工作,或者沒達到定額。要學會與所在的班組共同生活,並盡你的力量促使班組成為真正支持你的集體。
(9)要敢於對一項不重要的計劃說“不。”
(10)要學會把責任委托給他人,就像你在家裏所做的那樣。
(11)寬恕自己在判斷上的過失和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