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肢體的任何部位的癱瘓、運動不能、力弱、感覺減退、麻木、疼痛或其他感覺異常。語言障礙:言語含糊不清、表達困難、聽不懂別人的話、不能閱讀或書寫。視覺障礙:不能辨別感覺刺激,忽視肢體的一側;失去記憶力、判斷力受損、注意力減退、癡呆、眩暈、共濟失調、吞咽困難。情感變化:抑鬱或冷淡、或困乏、嗜睡、昏睡、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煩躁;突發的無明確原因的劇烈頭痛等症狀。
典型的症狀是一側肢體的功能異常,但也可以僅累及單肢或單純的麵部功能受損,有的則表現為一側的麵部和對側的肢體呈交叉性的神經功能障礙。
短暫的血流中斷會造成腦的功能減退。如果腦的血流減少持續時間較長,該區域的腦神經細胞就會死亡,即梗死,繼而引起該區域腦組織的永久損害,使病變部位腦組織所對應的功能持續喪失。
腦出血的原因
腦出血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壓病。不少學者認為,高血壓病人的腦動脈內膜易受到損傷,血壓的波動可以造成血流速度的改變,在動脈分叉處及擴張部可能出現渦流現象,久而久之,可形成微型動脈瘤,當血壓驟然升高時,或高血壓病未得到有效治療時,過高的血壓可使小動脈瘤破裂,從而形成腦出血。腦動脈內膜因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血管通透性增加,在高血壓病不能有效控製時,常可引起腦小動脈痙攣,則可能使腦組織出現多處點狀滲血,當融合成片時,即為大片出血。
還有一些先天性腦血管畸形,以動—靜脈畸形為多見,可形成動脈瘤,還有腦腫瘤、出血性疾病(如血液病)、出血傾向者、腦外傷、動脈炎等均可能發生腦出血。情緒激動、體力負荷過重、飲酒、便秘時過度用力等均可能成為誘因,所以,腦出血常在活動狀態下突然發病。
腦出血的早期表現
腦出血發病急,進展快,症狀凶險,病人很快出現意識障礙,多數病人僅為數十分鍾的時間。從病人發病的突然性來看,腦出血的早期表現不明顯。但是,有些危險因素將預示著腦出血的可能:重度高血壓病人,收縮壓大於333千帕,即25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147千帕,即110毫米汞柱,又無合理的治療,病人的性格易於激動,酗酒、吸煙、勞逸不均等不良生活習慣又不予注意,那麼,因血壓過高引起腦出血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一些出血性疾病,或者有出血傾向者、腦動脈炎、腦腫瘤、腦外傷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者,均有腦出血的可能。
腦出血的現象
腦出血發作前可有劇烈頭痛或短暫的意識模糊、手足不靈等症狀。但有許多病人卻沒有這類警告症狀。通常在白天情緒激動、過分興奮、使勁大便、過度用力或進行緊張的腦力活動時發病。少數病人也可在休息甚至睡眠時發病。腦出血一般發病急驟,來勢凶猛,往往在數分鍾至數小時內病情發展到高峰。它的病情表現因出血部位、出血多少以及身體的反應而有所不同。一般是在劇烈頭痛之後,跟著頻頻嘔吐,很快地昏迷不醒,可以跌倒在地。這時血壓增高,麵色潮紅,呼吸深沉,有鼾聲,脈搏慢而有力,大小便失禁,有時發生抽搐。病情嚴重時可發生腸胃道出血,嘔吐物呈咖啡色。倘若出現呼吸不規則,或者呼吸加快加深,繼而變慢變淺乃至呼吸暫停,隨後又開始呼吸加快加深,如此反複出現,醫學上叫做“潮式呼吸”。同時,脈搏由慢轉快,體溫升高,血壓下降,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則是凶險的征兆。
腦出血時由於血液流出血管外邊,可引起周圍腦組織充血,水腫,如出血較多,可形成血腫,這些都可使顱腔內的壓力升高;同時,由於間腦和腦幹中的血管舒縮中樞受壓,可使血壓繼續升高,因而容易引起再度出血,使病情更加嚴重,而且還可能引起腦疝。腦疝是當顱內壓力增高時,腦子的某一部分被擠向壓力較低的地方去了。出現腦疝時,可使管心跳、呼吸的生命中樞受到壓迫,引起心跳及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所以,當發生腦疝征象時,必須采取緊急措施,采用減輕腦水腫的藥物,以求降低顱內壓力,使腦疝複位。
腦血栓
(一)腦血栓的形成原因
腦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其病理改變是動脈內膜受到損害,使紅細胞、血小板等易於在損傷處沉積和黏附,加之局部纖維蛋白參與,或有血流速度變慢、黏稠度增高、血壓降低等因素的影響,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處的血凝塊不斷擴大,動脈管腔漸變狹窄,以至最後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腦動脈。臨床上以大腦中動脈的豆紋支發生血栓形成最常見,頸內動脈頸外段分支的起始部位及椎-基底動脈也容易有血栓形成。各種感染所致腦動脈的內膜炎,使腦動脈內膜受損,繼而易於發生腦動脈血栓形成,如腦部細菌或病毒感染、鉤端螺旋體感染等,患有頸椎病的人,頸椎有增生的骨刺,可能使椎-基底動脈或頸動脈受壓,輕則有腦缺血發作,久而久之,亦可發生腦動脈血栓。患有高血壓病時,血壓降得過低或在休克、出血等重症時血壓過低,血流緩慢;或在脫水時、高血脂症、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症等情況下,血液的黏稠度增高,都是腦血栓形成的誘發因素。
(二)腦梗塞的特點
患腦動脈硬化時,動脈的管腔變得狹窄而彎曲,血管內膜粗糙不平,使血流減慢,流量減少,容易使血液中的細胞和血小板(一種與凝血有關的小體)附著、積聚在粗糙的內膜上;同時,由於血液成分中的脂質如脂蛋白、膽固醇等增多,使血液的黏滯度增高,也使血流的速度減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血壓降低,就可能發生血栓形成,使該處的血管堵塞。於是,由這枝血管供血的腦組織就會缺血或無血供應,繼續下去腦組織就會發生軟化、壞死。這在醫學上叫做腦梗塞。
腦梗塞常常發生在睡眠時或安靜狀態下,因為這時血壓較平時低。許多病人是在清晨將起床時才發現自己的半邊身體不能動彈,即半身不遂的。患者在發病前多半沒有頭痛、嘔吐,也很少陷入昏迷狀態。但在發病前幾天可能有過幾次短暫的腦缺血發作,醫學上叫做“小卒中”。有的患者原來患有高血壓病,或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年齡多半在六十歲以上。做腰椎穿刺時,腦脊液中沒有血液。這些就是腦血栓形成的特點,由此可同腦出血加以區別。
患腦梗塞時,不僅梗塞區的腦組織發生軟化、壞死,而且梗塞區周圍的腦組織會發生水腫等改變,所以功能喪失區的範圍比較大,很容易導致病變對側的半身不遂。當病人度過急性期後,癱瘓的肢體會變得有些僵硬。倘若大腦的言語中樞遭到破壞,則同時有言語障礙,病人想說話但不能表達出來,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這叫做失語症。
(三)腦血栓的早期表現
腦血栓形成的發病雖為突然,但是,往往有一個緩慢起病的過程,一般數分鍾到數小時,甚至1~2天。病人多在安靜或休息狀態下發病,因為這時候心率偏慢,血壓偏低,血流緩慢。不少病人是在次日清晨發現說話時語言不利,刷牙時水易從一側口角流出,食物在口腔裏咽不下去,或有一側肢體活動不靈便,這種情況可能是一過性,也可反複多次出現上述輕微症狀,然而,這些症狀容易被人們忽視,如果有高血壓或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應該高度重視上述病情的變化,這往往就是腦血栓形成的早期表現。如果抓住時機,積極治療,可能免於發生腦血栓形成或減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