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 / 3)

齊景公很是高興,立即任命他為將軍,帶領齊國軍隊抗擊晉國和燕國的進攻。

穰苴拜謝齊景公之後,提出一個請求道:

“我出身卑賤,君王把我從底層提拔起來,使我位居大夫之上,但士卒們未必能服從我,老百姓也未必相信我。人微權輕(這是由於我資曆太淺,威權還不足以使眾人服從)。所以,我希望能有一位全國的人都尊崇而又深得君王寵信的人,擔任軍隊裏的監軍,這樣,我才可以帶兵作戰。”

齊景公答應了穰苴的要求,並派遣莊賈到軍中去當監軍。

穰苴辭別了景公,然後跟莊賈相約道:

“明天中午在軍門前會合。”

次日穰苴早早地來到軍中,並在軍營裏安設了觀測日影的標杆及漏壺等標誌和記載時間的裝置,等待莊賈的到來。

莊賈恃寵驕縱,目空一切,這次在自己的舊部親任監軍,更沒把穰苴當回事。許多親友為他設宴送行,他隻顧吃喝,早把與穰苴的約定扔到腦後了。

穰苴等到中午,莊賈未到。他便撤去了標杆,放掉了漏壺裏的水,進營部部署作戰事宜,申明紀律。到了傍晚,莊賈方搖搖晃晃地來了。穰苴問道:“莊大人為何來遲?”莊賈說:“官員和親戚們送行,剛剛脫身。”穰苴義正辭嚴地說了一番道理之後,召來軍中執法官問道:“按照軍法,誤期遲到者該當何罪?”回答說:“當斬!”莊賈忙派人去向齊景公求救,還沒等到派去的人回來,莊賈已被斬首示眾。

景公派來傳令赦免莊賈的使者,因騎馬闖入軍中,穰苴又按軍法斬了使者的副手。從此,全軍將士無不震服。穰苴更與士卒同甘共苦,將士鬥誌昂揚。晉、燕兩國聞訊,當即撤兵,穰苴帶領齊軍追擊,收複了齊國的全部失地。

人鼠之歎

【釋義】感歎世道之不公平,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懸殊。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李斯曾在郡中做官,有一天,他上廁所,不禁被嚇了一跳,原來一大群正在抓蛆吃的老鼠被嚇得四下逃竄。

又一天,李斯去郡裏的倉庫巡視,發現糧食堆裏有幾隻大老鼠正在偷吃著糧食。李斯去趕它們,老鼠毫不理會地繼續細嚼慢吞,安安穩穩。原來倉庫裏很少有人進來,所以老鼠沒有半點兒恐懼感。看到倉裏的老鼠養尊處優,長得又肥又大,李斯聯想到廁所裏的老鼠,不由得感慨萬分:同是老鼠,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其狀況竟有天壤之別!人也同樣,爬上去了就是賢者、君子,淪落下層就是愚民、小人,這和老鼠不是一樣嗎?

從這以後,李斯發誓要爬到統治階層上麵去。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對秦國統一六國起了很大作用。

八麵威風

【釋義】無論從哪一麵看都威風十足。形容聲勢顯赫,威望極盛的樣子。

【出處】明·董穀《碧裏雜存·滿江紅》。

元朝末年,各地農民不堪忍受統治者的殘酷壓迫,紛紛揭竿而起,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基本上掃平了中原,想繼續南下進攻江南。在過年那天,他與大將徐達同乘一條小船,從長江北岸渡過長江。船主是一對老夫妻,知道船上坐著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聲喊著號子向他慶賀說:“聖天子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麵威風。”朱元璋明白這是祝賀帝王的話,心裏非常高興,便和徐達心領神會地輕輕踢著腳,互相表達慶賀之意。

十二道金牌

【釋義】原指宋代寫上赦書或軍事上最緊急的命令的金字牌。後為緊急命令的代稱。

【出處】元·脫脫等《宋史·嶽飛傳》。

宋高宗時的嶽飛,是古今聞名的民族英雄,他率領嶽家軍北伐抗金、奮勇殺敵,力圖恢複失地,迎回徽、欽二帝,一統華夏山河。

嶽家軍節節勝利,金兵聞風喪膽。不久,嶽飛進兵朱仙鎮,這個地方,離故都汴京已經很近了。嶽家軍與金兵對壘,嶽飛又以少勝多,擊潰了金兵的10萬大軍。嶽飛高興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銳氣喪盡,目前已丟棄輜重,向北逃竄。機不可失,準備進兵汴京,迎回徽、欽二帝。

然而,以宰相秦檜為首的主和派打算丟掉淮河以北的國土,與金國議和。這時,高宗卻倒向了主和派,他也想,如果迎回徽、欽二帝,自己的皇位就危險了。就先調一向與嶽飛不睦的張俊等將領率部先歸,然後以嶽飛不宜孤軍久留為由,命令他班師回朝。又怕嶽飛不聽,一天之內竟連發十二道金字牌,嶽飛接到十二道金字牌,明白乘勝追擊已絕無可能,悲歎道:“我十年的努力,沒想到在一天之內全部作廢了!”

十鼠同穴

【釋義】許多老鼠穴居在一個洞內。比喻許多壞人聚在一起互相爭鬥。

【出處】晉·陳壽《三國誌·魏書·鮑勳傳》。

三國時魏人鮑勳為人正派,不徇私情。在他做曹丕的侍從官時,常常犯顏直諫曹丕。因此曹丕漸漸對他產生憤恨。

曹丕的妻子有個兄弟,利用職務之便,私自盜用公款,依法應當處死,曹丕為他向曹操求情,鮑勳不讚成。曹丕因此惱恨鮑勳,但因鮑勳的父親曾救過曹操,對他也無可奈何。

曹操死後,曹丕成了魏文帝。鮑勳看到文帝貪圖享樂,就提醒他說:“您剛做皇帝,當務之急是加強軍備、發展農業,建造台榭苑囿等事,可以待財力允許時再辦。”文帝聽了很是反感。

過了一些日子,文帝要出去打獵,鮑勳又勸阻他說:“從前的三皇五帝,無不以孝治天下,您也應該那樣做,怎麼可以在守喪期間跑出去打獵呢?”

文帝這次就不聽他的,硬是帶了幾個侍臣出去打獵,玩了個痛快。

後來,文帝率兵出征回來,在陳留郡屯兵休息。陳留太守孫邕是鮑勳的老朋友,想去探望鮑勳。當時軍隊剛停駐下來,營壘還沒有建好,隻是立好了矮牆的標誌,圈定了範圍。孫邕就跨過標誌,想抄近路走。軍營的管理人員劉曄要阻止他進來,鮑勳因為營壘還沒有造好,就勸劉曄通融一次,讓孫邕進入營地。

大軍回到洛陽以後,劉曄犯了錯誤,鮑勳提議將他免職回家,劉曄心生不滿,暗地裏把鮑勳私自放孫邕入軍營的事奏告文帝。魏文帝抓住了把柄,小題大作,命令把鮑勳交給廷尉治罪。廷尉決議“判刑五年”,可是三官駁回:“依法罰金二斤。”文帝一聽,火冒三丈,說:“這鮑勳沒有活命的道理,你們竟敢放縱他!把三官抓起來,讓他們跟‘十鼠同穴’一樣,跟那夥邪惡奸詐的犯人關在一起!”

曹丕最後還是把鮑勳殺掉,泄了私憤。

三千珠履

【釋義】珠履:綴有珠玉的鞋子。形容門客多而且豪華奢侈。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他禮賢下士,能言善辯,為楚頃襄王內治外交,功勞赫赫。

有一年,秦昭王聯合韓、魏兩國軍隊,任命白起為大將,共同討伐楚國。楚王就派黃歇出使秦國,去勸說秦昭王停止發兵。黃歇陳說利害,說服了秦昭王。秦昭王命令白起停止出兵,並與楚國訂立了友好盟約。楚王為信守和約,就派黃歇和太子完一道去秦國當了人質。

後來,頃襄王病重,命在旦夕,可秦昭王竟然不讓太子完回國探視父王,於是黃歇就跑到秦國宰相應侯那兒去說情,黃歇說:“楚王恐怕活不長了,如果讓太子完回國繼承王位,將來他必定會感激秦國的恩德,與秦國親善;但楚王若是另立了太子,楚國今後未必會與秦國友好,請您去勸勸秦王,放太子完回楚國去吧!”

可秦王聽了應侯轉達的話仍堅決不允太子完回國,於是黃歇就讓太子完扮成楚國的使者,偷偷逃回了楚國。不久黃歇也回到了楚都。

頃襄王病逝,太子完繼位,稱為考烈王。黃歇因功高勞苦,被提拔為相國,並被封為春申君。黃歇名聲越來越大,投奔到他門下的食客竟多達3000人。

當時,齊國的孟嚐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手下的門客也多得不可勝數,門客的待遇都極其豐厚。有一年,平原君派他的一名門客去拜見春申君。這個門客想炫耀一番,就故意戴著一隻玳瑁(形狀像龜的爬行動物的黃褐色甲殼)頭簪,手持一把飾有珠玉的香扇。誰知,春申君的門客一點也沒顯露出羨慕的神色。原來,春申君好多門客的腳上竟然都穿著綴有珠玉的鞋子(三千珠履)!平原君的門客不禁自慚形穢,忙找個借口,溜了。

三令五申

【釋義】三、五:表多數。申:陳述,說明。屢次地命令告誡,再三地囑咐。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孫武,春秋末年齊國著名軍事家,寫有總結戰爭經驗與軍事理論的《孫子兵法》。後來他投奔吳王闔閭,吳王看了他的兵書,十分欣賞,特地召他進宮,問他:“你寫的兵書我都看過了,很好。但你是不是能用宮中的女子來操練一下呢?”

孫子答道:

“可以。”

於是,吳王集合了宮裏一百八十個女子交給孫子指揮。孫子把她們分成兩隊,叫吳王的兩個最寵愛的嬪妃各拿一支戟,擔任隊長。下令說:

“我叫前,你們看前麵;叫左,看左手;叫右,看右手;叫後,看背後。”

交代清楚後,孫子命令擺下名叫鉞的刑具,然後便擊鼓傳令。誰知那些女子聽到命令,竟像做遊戲一樣哈哈大笑。

孫子自責是自己的過錯,沒有把命令交代清楚,於是又把號令再三地說明並再三告誡要守紀律,便又開始傳令。誰知那些女子仍當作是在做遊戲,不聽號令,嘻嘻哈哈。這一下,孫子再也不原諒她們了,下令將兩個隊長殺頭示眾。

吳王一見要斬自己的寵姬,忙上前求情:“我已經知道你能用兵了,千萬不要斬我的愛妾。”誰知孫武並不為之所動,仍然將那兩個女子斬首。並另外指定兩個隊長,重新擊鼓傳令。這下,隊伍中就再也沒人敢違抗命令,全部按照號令整齊地操練起來。

雖然吳王寵妃被斬,但當他看到平日嬌縱寵慣的宮女都被孫武訓練得服服貼貼,發現孫武確實很有用兵的才能,便從此重用他,使吳國成為了春秋時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