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733~約804),唐學者。字鴻漸,自稱桑苧翁,又號東岡子,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性格幽默詼諧,閉門著書,不願為官。一度曾為伶工。與女詩人李季蘭、僧皎然頗友好。以嗜茶著名,並對茶道有精深研究,撰有《茶經》,舊時被視為“茶神”。又能詩,但傳世者僅數首。
陸羽的家世現已無從考證,傳說他幼小時被父母遺棄,是一僧人把他收養的,他長大後,不想當和尚就逃離了寺廟。
離開了寺廟,陸羽漫無目的的走在大街上,這時他看到很多人圍著看熱鬧,走近一看,人圍裏正玩雜技:吞刀吐火,扛鼎走索,劈磚鑽碗,鑽圈馴獸……看得人眼花繚亂。這些功夫,令他興奮不已,簡直著了魔。陸羽被這夥雜耍藝人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走到哪裏,陸羽就跟到哪裏,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個逃出寺院無家可歸的人。
等到天黑了,小陸羽向戲班的班頭哭訴自己無家可歸,想隨雜耍戲班學藝,戲班師父十分同情他,便收留了他。從此,陸羽成了雜耍戲班中的一員,走街串巷,四處奔波,風餐露宿。
陸羽演技漸漸成熟了。演戲之餘,他熟讀前人傳下的腳本,慢慢地自己開始學著編腳本寫唱詞。他先後寫了《謔談》三篇,寫了《教坊錄》,對戲劇作過一番研究和探討。他很快在同行中脫穎而出,成了師父級的人物。
天寶五年(746年)春天,竟陵郡的官員們為給新任太守接風洗塵,命陸羽所在的戲班為他們表演戲劇。那天,陸羽的演技,贏得陣陣喝彩聲,很受觀眾的喜歡。
演出完畢後,新任太守親自召見了陸羽,賞賜他一些詩書,還給了他一個說書的書場,陸羽在說書攢了一些錢後到火門山拜鄒墅為師學習儒家經文。
鄒墅,是位飽學經書的老夫子,才華橫溢,情操高潔,一生隱居不仕,名望極高。
火門山緊連龍尾山。陸羽來到火門山鄒墅居處後,便潛心向鄒墅學習。在誦讀詩書之餘,他常常到山上去采擷野茶,為鄒墅烹製。對於陸羽的煮茶技藝,鄒夫子十分賞識。火門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清澈,水質甘甜。陸羽用此泉水煮出來的茶,馨香醇厚。鄒墅讚不絕口。有了鄒墅的鼓勵與支持,陸羽對茶事的興趣更濃了,他除了實踐之外,還進一步加以考察和研究。
五年以後,陸羽告別鄒墅,開始了考察茶事的旅程。
陸羽先抵達義陽(信陽),到車雲山、震雷山、雲霧山、天雲山、脊雲山、黑龍潭、白龍潭等茶葉產區訪問茶農,了解茶葉製作工藝、山區的土質以及天氣的狀況。他對於茶樹的一芽二葉,白毫鋒苗,都要親口品嚐,然後采集一部分製成標本保存。
陸羽接著又到光州(河南潢川、光山一帶)、舒州、黃州、泰州和淮南各地茶區去考察那裏的製茶工藝。第二年春天,陸羽又興致勃勃地登上了巴山,采集了茶樹標本,並為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想出了許多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