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見叔孫通舍命維護太子,非常感動,也紛紛進言支持太子劉盈。
劉邦見群臣不支持趙王,隻好暫時擱置此議。
朝議罷,劉邦決定大擺酒宴以慶祝征伐英布的勝利。太子劉盈也奉命陪侍。
在宴會上,劉邦突然看見在太子侍從的賓客席上,有4個須眉皓白,衣冠甚偉的老頭子,心裏似有所感,便派人問他們的姓名。
得知是“商山四皓”時,劉邦大吃一驚,說:“我曾派人尋求公等四人,您們都回避不肯見麵。現在,為何都成為了我兒子的賓客呢?”
“商山四皓”回答說:“陛下一向看不慣讀書人,常謾罵之,我等義不受辱,故害怕而逃匿也。但聽說太子為人仁厚,恭敬愛士,天下讀書人無不延頸願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才出來輔佐太子的啊!”
劉邦隻好很鄭重地說:“還煩請您們替我調教太子啊!”
“商山四皓”向劉邦祝酒後,便先行離去,劉邦站起來以目送之。
劉邦立刻召見戚姬,指著“商山四皓”說:“我本來想廢立太子,但有此四老輔佐,太子羽翼已成,不容易更動了,今後還是以呂後為主了。”
戚姬聞之泣淚不止。劉邦起而離去,結朿酒宴。從此,便不再談論廢立太子之事。
太子是國之根本,是保持一個王朝“一致性”的執行人。一個王朝要想繼續傳承下去,必須要高度重視太子的人選,這個人選必須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如果最高統治者一定要一意孤行,讓沒有群眾基礎、不能深孚眾望的人成為太子人選,這無疑是不利於社稷的穩定的。
同樣的道理,在現代社會,一個企業要想持久地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也必須要高度重視企業的一致性。隻有企業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證,企業才有可能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沒有沉不了的船,沒有垮不了的企業,沒有不變的市場,沒有不老的生命,沒有永遠正確的思想。要想確保企業的“一致性”,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視接班人的培養。那些優秀的經營管理者之所以在自己禦任以後,還能讓企業保持源源不為的活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非常重視接班人的培養,以確保企業的一致性。中國最會賺錢的農民企業家魯冠球就非常重視培養接班人。
2003年11月,美國《時代》雜誌公布了他們評選的2003年“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名單。在這100人中,中國萬向集團CEO魯偉鼎榜上有名。他們評論:“32歲的魯偉鼎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件供貨商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的兒子,預期他將繼承他的父親擔任該集團董事長,完成創始經營者向第二代交班工作。”在我們普遍認為要建立現代化企業製度的大形勢下,這位家族企業的繼承者能夠當選為“全球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多少有些讓人感到意外。但是,經過仔細研究發現,他入選的根本原因是美國人認為他非常好地繼承了萬向集團的“一致性”。
劉邦在考慮繼承人時,也考慮到了“一致性”,但是由於在博弈天下時,忽視了把太子帶在身邊參加實際鍛煉,使得太子顯得有些軟弱。劉邦見太子不如自己,擔心他無法繼承自己的江山,便有廢立太子,改立更像自己的小兒子劉如意為太子。但是,太子是天下之根本,輕易廢立太子勢必要破壞一致性。好在呂雉及時向張良問計,張良向太子推薦了“商山四皓”,劉邦見自己都請不動的“商山四皓”已為太子所用,認為太子羽翼已豐滿,才不再堅持廢立太子。
太子之爭,是如何保持劉氏江山“一致性”的爭論,也是後宮裏呂雉和戚夫人之間的一次實力較量。在這場博弈中,劉邦的本意是偏向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的,但是他中了呂雉的計謀,誤認為太子可以擔任繼承劉氏江山的大任,結果廢立之事便不了了之。其實,後來的呂氏亂政事件表明,太子劉盈的確不堪托付天下,維護太子的地位是呂雉奪取政權的一個陰謀而已,而且,呂後很高明地利用了群臣的呼聲。在太子廢立的問題上,劉邦最終改變主意,意味著他在與呂後的博弈中,遭遇了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