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後劉邦時代的朝廷內訌
劉邦病重時,呂後獨攬大權,並阻止任何大臣與劉邦見麵。劉邦死後,呂後不敢發喪,直接與審食其商量:“諸將和皇上原都是同事,如今北麵稱臣,心裏常有不平。而太子繼位後,年紀又太輕,支持度一定不高,可能會造成天下不安啊!”
審食其不知如何是好,隻好召集親呂後派的大臣們前來商議。
酈商得知劉邦去世以及呂後有意整肅諸將的消息後,立刻去勸審食其說:“我知道皇上已經去世,如今秘不發喪,是呂後有意誅殺不夠忠誠的將領。如此,天下必亂矣!目前,陳平和灌嬰率有10萬守軍在滎陽,樊噲和周勃率20萬在北方燕、代。他們得知皇上去世、呂後欲誅殺諸將,必將率軍攻打關中。諸大臣再從內部響應,諸侯們各擁地造反,這樣一來,漢王朝立刻就會分崩離析。”
審食其立即將酈商的看法轉告了呂後,呂後認為酈商的話有道理,於是正式宣布劉邦的死訊,並大赦天下,令眾將領及諸侯們放心,
但是,危機卻並未就此消除。呂後把劉邦寵愛的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當成了自己的死敵,必除之而後快;劉氏諸侯王也是潛在的敵人;擁有軍權和享有崇高地位的元老重臣也與呂後的的關係變得尷尬而緊張。在此種情況下,呂雉更加相信呂氏兄弟子侄和親近自己的大臣。
劉邦在世時,呂後對異姓諸侯王非常不安。因此,在幫助劉邦除掉異姓諸侯王時,她比誰都積極、狠毒。像韓信、彭越、英布和盧綰事件的發生都與呂雉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劉邦逐漸翦滅異姓諸侯王後,呂後對劉姓諸侯王也漸感不安起來。為了平抑這些力量,在劉邦生前,呂後便刻意提拔其兄呂澤為周呂侯。呂澤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呂台又被封為酈侯,呂產被封為交侯。呂後的次兄呂釋之則被封為建成侯。
劉邦死後,呂雉很快就毒殺了趙王劉如意,封劉友為趙王。同時,令人將戚夫人的手足砍斷,挖掉兩眼,並用藥物將耳弄聾,強飲啞藥,讓她不能說話,再置之於廁所中,稱作“人彘”。
此舉嚇壞了惠帝劉盈,放聲大哭。他承受不了這樣的精神刺激,竟臥病不起,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他派人對呂後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從此,他縱酒淫樂,麻痹自己,不再上朝,以報複呂後的狠心。於是,朝中一切大權,盡由呂後獨攬。
隨後幾年,對呂後有製約權的元老功臣,例如曹參、張良、樊噲等一一去世,穩定的製度開始有所鬆動,呂氏集團開始蠢蠢欲動了。
不幾年,惠帝劉盈因健康狀況急速惡化,剛21歲便英年早世。丞相王陵怕呂氏一黨趁機奪權,便主動討好呂後,請拜封呂台、呂產、呂祿等為將,負責禁衛軍團的南北兩軍,讓呂氏一黨能入宮用事。
這樣,呂後才稍微心安,並立太子即皇位,是為少帝。由於少帝年紀尚小,由呂太後臨朝稱製。
少帝逐漸年長,有熟知內情的宦者密告之,他並非惠帝劉盈之子,而且生母已為呂太後所殺。
在有心者的慫恿下,這位不懂事的少帝公然說:“太後殺了我的母親,長大後我將會報複的。”
呂後一聽,盛怒之下,將他暗中殺了。隨後,呂後立恒山王劉山為皇帝,改名劉弘。
呂後有意培養呂氏,選擇了形象較好的呂產作為呂氏黨的領導人物,並封呂產為呂王。
趙王劉友因對呂後不滿,被呂後關起來活活地餓死。呂後便遷徙梁王劉恢為趙王,再將呂產調為梁王,這樣一來,呂氏集團完全控製了關中和中原地區。但是,呂產卻不必到梁國就任,在長安擔任了太傅。
趙王劉恢由梁王遷徙為趙王後,心中非常不高興,深感悲哀,自殺而死。
連續三任趙王都不得“好死”,呂氏集團如此囂張,這讓劉氏諸侯及功臣派非常寒心,但由於禁衛軍完全掌握在呂氏手中,所以他們也不敢造次,隻得隱忍苟存。
右丞相陳平對呂氏力量的膨脹頗為疑慮,害怕在自己的任期內發生巨變,於是開始考慮如何避免事情發生。陸賈以探病為由,前往丞相府,和陳平商議,提出了聯合周勃共商壓製呂氏一黨過度擅權的謀略,
與此同時,呂氏黨也加快了奪權的步伐。
呂太後派人與代王劉恒商議,想調他出任趙王。劉恒認為,趙國離長安太近,容易卷入政爭糾紛,危及自身安全,便以願意為朝廷戍守邊疆為借口,婉拒出任趙王。呂後趁機封呂祿為趙王,晉封呂通為燕王。
這樣,親太後派的呂氏諸王已淩駕於劉氏諸王之上。呂氏一黨成為了漢王朝的主流派。
但在此時,呂後的健康狀況也急速惡化,一病不起。她自知不久於人世,便下令由趙王呂祿統領禁衛軍的北軍,梁王呂產統管南軍,企圖以軍權確保呂氏政權。
臨死前,呂後對呂產和呂祿說:“我晉封呂氏諸侯為王,大臣們內心不服,我死之後,皇帝年少,大臣恐有變,你們兩個記住一定要掌握兵權,必要時都不要參加葬禮,直到情勢穩定為止,切勿因為忙碌而為他人所乘。如果兵權握在他人手中,呂氏一族將麵臨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