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喂的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鬥。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後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準備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裏,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鬥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後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貼畫雞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裏講到了前麵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隻天雞,說是當太陽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征著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中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在前敢拚,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大年三十為何放鞭炮
我們知道,很早的時候,古人們就稱大年三十為“年關”,而且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人們見了麵第一句話就是“恭禧恭禧”。這都是為什麼呢?說來這有一個古老的故事。
相傳上古的時候,大地上遍地都是毒蛇猛獸,人們活得十分不容易。可是,禍不單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又出了一種叫“年”的大怪物,這怪物可厲害極了,每到大年三十的夜裏,它就出來吸人,謀害生命。“年”張開血盆大口,一吸一吐,就能把無數的人吸死。年年如此,人們可真讓它給害慘了。
這還了得?這樣下去人就會被它吸光的。人們聚在一起想辦法。有人說:“實在不行,我們就逃到天邊去吧!”但馬上有人說:“‘年’跑起來比風還快,一會兒就能追上來。我們不如想個好辦法把它治服,那樣我們也就沒有後患了。”
可是,誰又能治服“年”呢?這時,有個叫洪鈞的老人說:“我有辦法。”大家一看這位老人,白頭發、白眉毛、白胡子,年齡已經很大了,都怕他身體不行,不但治服不了“年”,還要被“年”害死,但人們又沒有別的辦法,隻有讓洪鈞老人去試一試。
洪鈞老人找到“年”,對它說:“‘年’啊,你是個專門害人的家夥,這樣下去怎麼行呢?要不了幾年人不都讓你害死了嗎?”
“年”一看洪鈞是一個風一吹就要倒的老頭兒,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裏。它對洪鈞冷冷地笑笑說:“你喝的哪家海水,管的哪家閑(鹹)事?我願意害人是我的事,像你這樣的老頭子我理都不願理。”
洪鈞老人說:“哦!你不是本領很大嗎?什麼都能吸,什麼也不在你話下嗎?那麼,你敢吸馬蕩山的毒蟒嗎?”
“年”最忌諱別人說它沒能耐,說它膽小,剛一聽完洪鈞的話就火爆爆地說:“這個不費勁。”果然一吸就把毒蟒吸死了。於是洪鈞又說:“‘年’啊,麒麟山有隻猛獅,你敢吸嗎?”“年”說:“這個也不費勁呀!”一吸,果然又把猛獅吸死了。洪鈞接著又說:“‘年’啊,虎頭崖有條惡虎,你敢吸嗎?”“年”又說:“天下沒有我不敢吸的!”一吸,惡虎也被除掉了。
這樣一來,在人世間殘害人的毒蟒、猛獅、惡虎都被除掉了,其它的猛獸也都望風而逃,紛紛躲進了深山老林,再也不敢出來行凶了。
原來,洪鈞老人是天上的一位威力極大的神仙,他來到人世就是要為民除害的。他利用“年”除掉了毒蟒、猛獅、惡虎,最後就要治服“年”了。他運足神力,發出神威就把“年”治服了,然後就騎著“年”回天上去了。
洪鈞老人臨走時告訴人們:每到年關(年三十),每家門上都要貼上紅紙,燃放鞭炮,防止“年”溜到下界再來做怪。因為“年”最怕紅顏色和鞭炮聲。元宵節傳說
點彩燈的來曆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係,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傳說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禦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麵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麵,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地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彩,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袁世凱與元宵
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複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
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隻能稱“湯圓”或“粉果”。
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誌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賬,照樣在民間流傳。
二月二,龍抬頭
一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想,要是再有個公主,兒女雙全,那該有多好啊!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就給龍母吃了一顆仙丹,不久,龍母就懷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龍母果然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對龍宮的生活厭倦了,渴望到人間去尋找真正的幸福。龍母知道女兒的心,她勸公主說:“孩子,龍宮裏無憂無慮,要什麼有什麼,為什麼要到人間去呢?”龍女說:“龍子龍孫們隻知道吃喝玩樂,我一定要到人間去,尋找真正有樂趣的生活。”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悄悄地把她送出龍宮,還給她帶了一個錦囊。
龍女依依不舍地告別母親,飛過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裏望了望,遠遠地看見大地都龜裂著,莊稼都低垂著頭,太陽正火辣辣地烤著大地,不遠處,一個青年在田裏吃力地勞動,公主走過去,問道:“這麼旱的天,你種地會有收獲嗎?”農夫苦笑著說:“有什麼辦法呢?家裏的老母親還靠我養活呢!”龍女很同情他,從錦囊中取出幾粒紅豆,向地裏一撒,一會兒,田裏就升起厚厚的濃霧,幹枯的禾苗泛出了綠色。農夫一看趕忙向她行了個禮,說:“仙姑,這兒方圓幾百裏都遭了大旱,還請仙姑救一救窮困的百姓。”龍女非常感動,她想,他真是個好人,一心想著別人。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她從錦囊裏抓了一把紅豆拋上天,頓時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酣暢地下了下來。雨過天晴,山青了,莊稼綠了,人們臉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