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裏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隻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
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隻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
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
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
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
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隻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
如此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還有一個灶王爺來曆的傳說,傳說灶王爺不是什麼神,而是一個名叫張郎的薄情男子。據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在一個地方,住著一戶姓張的中等人家。他們一家四口,除老夫婦外。還有兒子、兒媳。兒子名叫張郎,娶妻名叫丁香。張老夫婦非常疼愛兒子、兒媳,張郎夫妻也十分恩愛,丁香又很孝順公婆。因此,一家四口日子過得很是美滿。
後來,張郎不願在家種地了,一心一意要出外做生意。父母在家裏想兒子哭得眼瞎。家裏外麵全丁香一人忙活。後來公婆生重病死了,也是丁香一人埋葬。孤苦伶仃的丁香日思夜想,盼著丈夫快快回來。
他一去十年,杳無音信。一天,張郎回來了,這時他已經是一個大富商了。一進門就將一紙休書扔給丁香說:“我給你一頭老牛,一輛破車,你趕快給我走吧!”
丁香一見休書,像晴天裏打了個霹靂!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今日盼明日盼,一直盼了十年才盼回來的丈夫竟然這樣對待自己。但她看出張郎變心了,任憑怎麼說也沒有用,於是就吞下苦澀的眼淚,收拾自己的衣衫,牽著老牛,坐上破車,走了。後來,丁香又嫁給了一個心地善良的打柴郎。
張郎休了丁香,第二年(有的說第二天)就正式娶了他從外麵帶回來的一個妓女海棠。人們對張郎的這種行為非常不滿,於是有人就編了這樣一首歌:“張郎張郎,心地不良,前門休了丁香,後門娶進海棠。無義之人,好景不長。”
也許是事有湊巧吧,張郎果然被人們說中了。他娶了海棠尚不到一年,家中遭了一場大火。財產全部燒光了,海棠也燒死了。張郎雖從烈火中逃出了性命,但兩眼已被火燒得差不多失明了。他無以為生,隻得出外討飯。
一天,丁香正在院中鍘草喂牛,忽見一個要飯的來到她家門上,她就拿了一隻碗,盛了滿滿一碗麵給那要飯的吃。那要飯的狼吞虎咽的隻三口兩口就把那碗麵吃光了,他又對丁香說:“大娘大娘行行好,再給一碗吃吧!”丁香一聽那要飯的說話口音非常耳熟,心中不免有些懷疑。她上前仔細一看,原來那要飯的不是別人,正是前夫張郎。
丁香見了張郎,真是又氣又恨。她不由得感歎一聲說道: “哎喲喲,我那張郎,見了你前妻,叫開了大娘。”
張郎一聽驚呆了。他萬萬沒想到,這個給他飯吃的“大娘”,正是他所休棄的丁香。他羞愧難當,無地自容;就一頭鑽進了鍋底下,怎麼也不出來,憋死在裏麵。
張郎死後,據說玉皇大帝因為張郎和自己同姓的緣故(聽說玉皇大帝也姓張,人們都稱他張玉皇),就糊裏糊塗地封他做了一名灶王。又因為張郎死的那天正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所以人們就定那一天為灶王節。雖然人們很瞧不起這位灶王爺,但又恐怕他在玉皇大帝麵前搬弄是非,所以也不敢怎樣怠慢他,隻得按時節給他上供,臘月二十三要送他“上天言好事”,到了大年三十還要迎接他“下界保平安”哩。這就是灶王爺的來曆。
臘月二十三日這天,漢族民間不論貧富,戶戶都在家裏設壇送灶君。奏疏、壽桃、燈芯、紙馬紙鶴,是必備的供品。“奏疏”是一封托灶王爺呈交玉皇大帝的感謝信,末尾特別簽署了弟子合家的名字。“壽桃”即在一小塊紅紙上,用麥生、白糖拌和刻成一顆綴有葉子的大速桃,意在祝願玉皇大帝萬壽無疆。
紙馬紙鶴是印在紙的,一匹備妥雕鞍金蹬的高頭駿馬,一隻展翅欲飛的仙鶴,這是司命帝君和他親屬的坐騎。幾紮素潔的燈芯是作日夜兼程點燈之用。由於人們擔心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麵前說自己家的短處,於是就絞盡腦汁,用瓜果糊住了灶王爺的嘴,如果他要說也隻能說些甜言蜜語 。桃木避邪
從前有兄弟二人,哥哥叫神荼,弟弟叫鬱壘。他們倆都住在美麗的仙桃林裏。
在仙桃林的東北方,還有一座野牛嶺。野牛嶺上居住著野王子,野王子仗著人多力大,在這野牛嶺上為非做歹,欺壓百姓。他心比蛇狠,比蠍毒,常常吃人心喝人血,可把附近的老百姓害苦了。
野王子聽說度朔山上有座仙桃林,吃了那裏的桃子不但可以長生不老,而且還能馬上成仙,他早已對此垂涎三尺,於是派手下的爪牙去度朔山搶摘桃子。
野王子手下的爪牙來到桃林邊,喝令神荼、鬱壘兩兄弟把仙桃獻上來。誰想他們兄弟倆根本不吃那一套,冷冷一笑對那爪牙說:“我們這仙桃隻送窮人不送惡人。”說著便把那爪牙趕下了山。
野王子聽了手下人的稟報,氣得七竅生煙,立即帶了三百人馬上來到度朔山。神荼兄弟聽說野王子來攻山了,便帶著守林的猛虎迎出桃林。雙方相遇,一場惡戰,打得飛沙走石,天昏地暗。神荼兄弟運足氣力,帶領猛虎,把野王子的人馬殺得七零八落,狼狽逃竄。
被打得焦頭爛額的野王子,賊心不死。回到野牛嶺,想仙桃想得更心切了,想報仇想得晝夜難眠。他想啊想啊,想得頭上脫了三層皮,腦門上添了三道皺紋,這一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壞主意。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神荼和鬱壘兩兄弟在桃林的石屋中睡得正香,忽然聽到外邊有動靜,趕忙起身去看,隻見從東北方向過來幾十個青麵獠牙、紅發綠眼、奇形怪狀的魔鬼,他們“嚎嚎”地亂叫著向石屋撲來。兄弟倆麵對惡魔毫無畏懼。神荼隨手提了根桃木枝迎了上去,鬱壘抓了把葦繩跟在後邊。他們隻幾步就來到了這群魔鬼中間,神荼運足氣力,一下打倒一個,鬱壘在後麵抖開繩子,一個又一個地捆,不一會,大大小小的幾十個魔鬼一個也沒剩,全讓他們抓住捆了起來,然後,又一個個扔出去喂了老虎。
原來,這些魔鬼都是野王子和他的手下人裝扮的。他們本想用這個辦法把神荼和鬱壘嚇走,獨占桃林,沒想到反而成了老虎的美餐。
不久,這件事便傳開了,人們都非常感謝勇敢的兄弟倆為老百姓除了一大害。
由於桃林是他們兄弟二人種的,所以桃木也就有了驅鬼避邪的能力,後來,人們就用桃木來驅鬼避邪。
門神的傳說
唐朝的時候,涇河有一位龍王,他經常幹一些違犯天庭的事情。有一次,涇河龍王竟然擅自改變下雨時間和降雨量,造成了嚴重的旱災和澇災。這件事情馬上就讓天庭的玉帝知道了,他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將涇河龍王處死。並派太宗皇帝手下的執行官執行斬首。為了保住性命,涇河龍王就在太宗皇帝的夢中向他求情,太宗皇帝答應救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