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3 / 3)

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是仫佬族人民的傳統吃蟲節。每到這一天,仫佬族各家的餐桌上,都要備下幾碟別具風味的佳肴油炸蝗蟲、醃酸螞蚱、甜炒蝶蛹,還有蚜米泥鰍等等。全家人圍住餐桌,真是垂涎欲滴,單等家長一聲令下:“吃!”隨即,全家人齊動筷,一會兒,這些蟲兒便統統下肚了。

相傳古時候,仫佬山鄉蟲災連年,鋪天蓋地的各種蟲兒蜂擁而來,眼看一茬茬綠油油的莊稼,頃刻之間便被吃得一點不剩,鄉親們的心中都疼得流出了血。沒有收成,人們生活可就苦啦,甚至連草根樹皮都吃不上了。

人們麵對蟲災真是又恨又怕,可是又無能為力。最後,山寨的老人們經過計議,決定懸重賞請治蟲的能人。誰若能除掉蟲害,賞給肥豬三頭。

紅榜一貼出,首先是公雞前來揭榜。公雞信心十足地來到田裏,誰想還沒有吃下幾隻蟲,便被露水打濕了羽毛,凍得渾身直抖,就紅著臉敗下陣來了。隨後,鴨子又來揭紅榜,可是,鴨子是水裏的動物,它在水田裏遊,害蟲在禾苗上飛,它盡管把脖子伸得長長的,卻也抓不住幾隻蟲。它也沒有辦法了。最後,又有一位道士來揭榜。道士坐上法壇,做起法來,但害蟲根本不聽道士的那一套,道士更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眼看著一年的收成又要被害蟲吃掉了,人們心急如焚。但說來也巧,這一天卻有一個名叫甲娘的窮苦婦女帶著孩子回娘家探親。由於家窮,再加上幾年的蟲災,使她實在拿不出丁點兒東西送給父母了。此時走在路上,她心中難過極了。她一邊走一邊想,在路上能撿點什麼東西送給父母作禮物呢?當她快走到父母家時,竟愁得邁不動腳步了,就坐在田埂上休息。幾個孩子看到媽媽不走了,便到田地裏去捉蟲玩,不一會兒就捉了幾大包。甲娘見了,心裏突然閃出了一個念頭:就用這幾包蟲作為送給父母的禮物吧!

於是,甲娘領著孩子,帶著幾包蟲來到了父母家。她拿出這些蟲,放到鍋裏便炒了起來。隨著劈劈啪啪的響聲,一陣陣的香味也飄了出來。全家人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可吃了,於是便圍坐在一起吃炒蟲。這炒熟的蟲吃在口中竟是格外的清香可口,而且還很有營養。甲娘家吃蟲的事,一下子傳開了。左鄰右舍聽說後,大家都到田裏捉蟲來吃。一家傳十家,十家傳百家,人們都爭先恐後地到田地裏捉蟲來炒著吃,炸著吃。這樣,人們不但有了可下鍋的東西,而且使害蟲大大減少,這一年莊稼還獲得了大豐收。寨裏於是獎給甲娘三口大肥豬,但甲娘謝絕不受,她把豬殺了用來回敬鄉親們。後來甲娘去世了,人們便在田間修了一座廟,以作紀念,這座廟人們稱為“吃蟲廟”。

甲娘回娘家的這一天,正是農曆六月初二,於是又把這個日子定為“吃蟲節”。

藏族沐浴節的來曆

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西藏草原上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醫生,名叫宇托·雲旦貢布。

宇托·雲旦貢布的醫術十分高明,不管什麼樣的疑難病症,隻要他動手一治馬上就能治好。所以草原上的牧民們都十分愛戴他。藏王赤鬆德讚看到他醫術超群,便把他請去做禦醫,專門給藏王和他的妃子們治病。

宇托·雲旦貢布雖然心中不高興,但又不能違抗藏王的命令。進宮後,心中仍然忘不了草原上窮苦牧民們的病痛。於是他經常借到山上去采草藥的機會,抽出些時間為窮苦百姓治病。

有一年,草原上流行起了可怕的瘟疫,許多牧民都染上了這種病。宇托·雲旦貢布不辭辛勞奔跑在草原上,為一家又一家的牧民治病。他攀上陡峭的雪山,進入茫茫的密林,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采來草藥。他把這些草藥熬好送到患病的牧民家裏,誰吃了他的藥,誰的病就好了。就這樣,不知有多少瀕臨死亡的牧民,經他的治療,恢複了健康,人們都稱他是妙手回春的神醫,草原上到處都傳頌著他的名字。

為了給牧民治病,宇托·雲旦貢布醫生不辭辛苦,沒黑天沒白日地幹,實在太疲勞了。他從死神手中奪回了無數牧民的生命,消滅了這場瘟疫,但是他卻沒能逃脫死神的魔爪,不幸去世了。

宇托·雲旦貢布醫生去世後不久,草原上又遭到了一次可怕的瘟疫。這一次比上一次更為可怕,許多人和畜都死了。沒有了治病的神醫,生命垂危的病人們隻好跪在地上,向蒼天祈禱,希望已在天國的宇托·雲旦貢布醫生垂憐牧民的病苦,保佑人們戰勝瘟疫,恢複健康。

說來也巧,這一天,一個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婦女,突然做了一個夢,夢見宇托·雲旦貢布醫生告訴她:“明天晚上,當東南天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星的時候,你就下到吉曲河去洗澡,洗完澡你的病就會好了。”果然,這個婦女在吉曲河裏洗澡後,便覺得渾身涼爽,心中舒暢,疾病立即消除了。這個本來又黃又瘦的女人,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紅光滿麵身體十分強壯的健康人。

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人們覺得這是神醫宇托·雲旦貢布的安排,便都按照那位婦女的說法到吉曲河中去洗澡,本來都是拖著重病的身體去的,洗完澡,卻一個個都活蹦亂跳,身體恢複得非常好。

人們說,天上的那顆星星是宇托·雲旦貢布醫生變的。他在天國裏看到草原上的人們又遭瘟疫,不能回到人間來治療,於是就化成了一顆星星,借星光把吉曲河的水變成了藥水,讓人們用這種藥水洗澡來消除疾病。

火把救了納西人

在天宮裏,住著一位叫子勞阿普的大神。有一天,他領著手下的天兵天將,來到銀河邊上遊玩。他們玩得正高興,突然,一陣非常悠揚動聽的歌聲從很遠的地方飄了過來。大神子勞阿普聽到歌聲忙問:“是誰在那裏唱歌?”

一位年老的天將指著腳下說:“大神,那是下麵人間的納西人在歡歌起舞呢!”大神低頭一看,氣得臉一下成了紫茄子。他萬萬沒有想到,人間竟是那樣美麗。青青的山,綠綠的水,紅紅的花,快快樂樂的人們。這一切,都使他居住的天國黯然失色。他再也沒有心思遊玩了,立即帶領天兵天將返回了天宮。

這天夜裏,他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便秘密地召來了那位年老的天將,命令他立即到人間去,放一把大火,把人間燒成一片廢墟。

那位年老的天將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他不肯一下子就把美麗的人間毀掉。於是,他把自己裝扮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手裏拄著一根龍頭拐杖,一顛一拐地來到納西人的村寨裏。

這時,迎麵走來了一個頭戴羊毛氈帽,身穿麻布衣褲的男人,他背上背著一個大男孩,手裏卻領著一個小男孩。老天將見了,覺得十分奇怪,便問那個男人:“大哥,你怎麼背著大的?讓小的跟著走,是大孩子生病了嗎?”

“老人家,托神靈保佑,我的兩個孩子都很健壯。”男子見老人不解,便解釋說:“大男孩是我哥哥的孩子,小男孩是我的孩子。哥哥嫂嫂都去世了,隻剩下這個獨苗苗,所以我就格外地疼愛他。”

老天將聽了非常受感動。心想,地上的人們心地都這麼善良,為什麼大神子勞阿普卻要那樣嫉恨人間呢?於是他走近那個男子的身邊,悄悄地對他說:

“大哥,你記住我的話,趕快回到寨子裏去紮一支火把,後天天神要來人間放火,你事先點支火把豎在自己的門前,就能保住你的房屋、牲畜和全家人的性命,逃過這場大災難。”說完老天將就消失了。

那個男子一聽,大吃一驚,急急忙忙地跑回寨子,逢人便把老人的話說一遍,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納西人的九十九個村寨,家家戶戶都在門口豎起了火把。

到了這一天,天剛黃昏,九十九個村寨的千家萬戶的納西人,都點燃了火把。熊熊的火光把天地照得通紅一片,仿佛大地真在一片火海中。

老天將一看遍地的火把,就知道是那個男人走漏了消息。無奈,隻好回天庭稟告:“大神,請你去看看吧,人間已被燒成一片火海了。”

子勞阿普一看,人間大地真的是到處紅彤彤的火光,拍手大笑說:“誰說人間比天堂好呢?讓人們在火海裏滅亡吧!”

哈尼族的磨秋節

很久很久以前,哈尼山寨裏住著兄妹兩人,哥哥叫阿朗,妹妹叫阿昂。阿朗長得身強體壯,就連豹子也沒有他矯健;阿昂長得聰明伶俐,就連小岩羊也比不上她靈活。

平時在寨子裏,兄妹倆總是十分熱情地幫助鄉親們做這事幹那活,受到大家的喜愛。那時候,天上的月亮和太陽還沒有商量好各自應出來的時間,所以它們出沒不定。有時兩個一塊兒出來,天上日月同輝,有時則誰也不出來,大地上暗淡無光;有時一出來就是幾天,有時候幾天也不見他們的麵。太陽和月亮這樣沒有規律的出沒,使地裏的莊稼不能正常地生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難。

阿朗和阿昂兄妹倆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們仔仔細細地商量了一個辦法,決定上天分頭去說服太陽和月亮。

為了能到天上去,阿朗和阿昂砍來高大的栗樹,做成了一個磨秋,他們兄妹二人騎到磨秋上,於是磨秋就飛一樣地旋轉了起來。轉啊,轉啊,磨秋越轉越快,最後,把阿朗和阿昂送到了天空,找到了太陽和月亮。

但是,那太陽太熱了,阿朗每向太陽走近一步,他都要流出一瓢汗,他被曬得嗓子冒煙。但他全然不顧,還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當他來到太陽麵前時,他身上的汗已全都流幹了,嘴幹得裂出大大的血口子。奄奄一息的阿朗對太陽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太陽非常感動,答應要和月亮商量一下。

去找月亮的阿昂一點也不比阿哥輕鬆,她每向月亮走近一步,身上就發出一陣顫抖。那不是她穿得太單薄,而是月亮放出的冷光使她難以忍受。但阿昂沒有畏縮,仍義無反顧地一步步向前走去。當她來到月亮的跟前時,她幾乎已被凍得說不出話來。她向月亮說明來意,月亮馬上答應了她的要求。

終於,太陽和月亮商量好了:太陽白天出來,月亮晚上出來。它們都遵照自己的規律升升降降,人們可以按時種地生活了。可不幸的是,阿朗卻被太陽曬死了,阿昂也被月亮凍死了。

為了紀念阿朗和阿昂兄妹倆,哈尼人每年的農曆五月都要過磨秋節。在哈尼族的大小村寨中,村邊都有一個磨秋柱。到了磨秋節這一天,由村寨裏的小夥子砍來一棵非常直的栗樹,支到磨秋柱上。

哈尼人把支磨秋看成是最莊嚴的事情,家家戶戶都懷著虔誠的心,殺雞殺鴨,舂糯米粑粑。祭天拜地,祭拜磨秋的發明者阿朗和阿昂。

磨秋支好了,發出咕吱咕吱的叫聲。人們說,這種叫聲會預兆年成。聲音大,就是告訴人們有好收成。

苗族除惡節的傳說

每年農曆七月十三,貴州黃平施秉兩縣的苗家照例要過“除惡節”。為什麼要過這個節日呢?

傳說,從前有個魔王,長得非常高大,力氣也很嚇人,最可惡的是他專門偷吃人們的牛馬,害得人們有田無牛耕,有貨無馬馱。個個都在咒罵:“要是有人殺掉這個惡魔就好啦。”正在人們期盼的時候,有個小姑娘,名叫阿妮,她說:“我能除掉惡魔。”

人們聽了,都很驚奇:“你這麼小,怎麼殺得掉惡魔?”

阿妮說:“你們找到十籮筐的破鍋鐵,請到最高明的煉鐵匠,我就有法子除掉惡魔。”

人們聽了,都非常高興,馬上找到這些東西。阿妮立即叫煉鐵匠把破鍋鑄成三種鐵球,一個有囤籮那麼大,一個有水缸那麼大,一個有鼎罐那麼大。

阿妮又叫大家編了一雙像渡船那麼大的草鞋,擺在大鐵球上。最後,她把一頭牛拉到草鞋旁邊吃草。

一天,惡魔看到了牛,好不高興,馬上跑過去,想把牛吃掉。誰知,來到近處一看,發現三個鐵球整整齊齊地放在地上,他看見地上坐著一個小姑娘,就大聲問道:“這是哪個人的鐵球?”

阿妮答道:“是我爸爸的。”

“你爸爸打鐵球幹什麼?”

“打來玩嘛!”

“你爸爸能玩這些東西?”

阿妮指著草鞋說:“你看這是什麼?你說我爸爸的力氣大不大?他能不能玩這些鐵球?”

惡魔又問:“你爸爸怎麼玩這些鐵球?”

阿妮說:“我爸爸玩這些鐵球,就象那雞蛋鴨蛋一樣容易。他把小鐵球拋到天上落下來,腳拇指一頂就頂住了;他把中鐵球拋到天上,用膝蓋一頂就頂住了;他把大鐵球拋到天上,用腦殼一頂就頂住了。你能辦到嗎?”

惡魔不服氣的說:“你爸爸有什麼了不起?看我的。”接著他就按照阿妮說的那樣,把小鐵球拋上天,用腳拇指頂,可惜沒頂住,反而被砸出了血。阿妮笑著說:“哈哈,你沒接住。”惡魔不服氣,又把中鐵球拋上天,用膝蓋去頂,沒有頂住,膝蓋掉了一塊骨頭。阿妮笑著說:“哈哈,你的膝蓋受傷了。”

這時,惡魔氣得說不出話來,又抓起最大的鐵球往上一拋,隻有樹那麼高就落下來了,他急忙用腦殼去頂,哪知,啪一聲,他的腦殼開了花。

人們看見惡魔死了,一齊跑出來圍住阿妮,誇她是個勇敢的姑娘。這天正是農曆七月十三,為了紀念這個小姑娘的聰明勇敢,就把這一天定為“除惡節”。

瑤族盤王節的傳說

天地洪荒的遠古年代,在萬山叢中有兩座一樣高大的寶山,相隔一裏,對峙相望。左邊那座叫布洛西山,像一個威武雄壯的男子;右邊那座的模樣則像一個拖著裙服的少婦,名叫密洛陀山。每年,這兩座山互相移近一尺,經過995年,它們靠近了995尺,再移近5尺,兩座山就要連在一起了。

有一天,即農曆5月29日,天上突然響起了一聲驚天動地的霹雷,這兩座山同時裂開了兩條縫,接著,從布洛西山裏走出一個高大的男人,從密洛陀山裏,走出一個壯實的女人,這一天就是一男一女的生日。

後來他們結成了美滿的夫妻,男的叫布洛西,女的叫密洛陀。他們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第一對勤勞智慧的父母,他們創造出世界以後,就讓三個女兒各自外出謀生。

大女兒扛著犁耙到平原去犁地耙田,成了現在的漢族;二女兒挑了一擔書去讀書,成了現在的壯族;三女兒拿著密洛陀給她的一鬥包穀、一麵銅鑼,到山裏開荒種地去了。從此,三女兒在山裏安居樂業,成了現在的瑤族。所以瑤族世世代代住在高山深穀,開荒種地,銅鑼成了瑤族的傳家寶。密洛陀越來越老了,有一天便叫三個女兒一起回來,對她們說:十月十六日是我的生日,到那時,你們來給我“補糧”。他還特別囑咐三女兒說:“你沒有什麼豐盛的禮物,到時候你隻要釀一缸米酒,拿來給大家品嚐,十月十五日你提前拿銅鑼來鬧場。”從此以後,瑤族就有“盤王節”,從十月十五日開始,到十月十七日結束。

瑤族民間有關盤王節的傳說很多,還有一種是這樣說的:

古時高王來侵,平王出榜招賢,誰能斬下高王首級來獻,就把公主嫁給他。這話被龍犬盤瓠聽到了,盤瓠摘下金榜,渡海來到高王身邊。盤瓠假裝殷勤,受到高王的寵信。

一天,盤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頭獻給平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而娶了三公主為妻。後來,盤瓠想變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籠裏蒸七天七夜,公主照辦。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耽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開蓋子看,盤瓠果真變成了人,隻因不足七天七夜,故頭上和小腿上還有許多毛未脫落,後來就用布帶把頭和小腿裹起來。盤瓠變成人後,平王派他到會稽山為王,號稱盤王。盤王和三公主婚後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賜一姓,成為瑤族最早的十二姓。盤瓠雖已為王,但仍過著儉樸的生活,教子女勞動狩獵,艱苦營生。

有一次,盤王與六個兒子上山打獵,追趕一隻受傷的山羊,不幸被羊角所傷,跌下山崖死了,屍體掛在一棵樹上,兒女們將樹砍下做鼓身,剝下羊皮蒙上,製成長鼓。他們背起長鼓,邊敲邊哭邊唱,追悼盤王。至今瑤族同胞還保留不食狗肉的習慣,而祭盤王也是盤王節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