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生物多樣性,婺源境內現有木本物種1500多種,草本物種3500多種,屬國家一二類保護的動物和樹種達80多種。婺源,這個中國美麗的鄉村,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示著人與自然和諧的獨特風景,吸引著熱愛大自然的人們。

環保公益廣告第一人

人隻能按照自然所啟示的經驗來生活。

——[德國]叔本華

陳法慶,一個家住杭州市餘杭區仁和鎮奉口村的普通農民。他6歲時患了中耳炎,導致耳膜穿孔,現在聽力為二級殘疾。家境貧寒的陳法慶14歲便輟學了,但他一直喜歡看報,他從報紙上了解到,全世界汙染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中國竟占了8個。從此他開始關注環境問題。

2002年,陳法慶發現流經村邊的東苕溪,因船舶運輸建築石料而造成嚴重汙染。東苕溪是杭州市區和餘杭區主要的生活水源地,建有兩個水廠取水口,承擔著130萬居民的生活飲用水。他對此憂心忡忡,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向有關部門反映。經過陳法慶的奔走呼籲,環保部門加大了對東苕溪汙染的整治力度,當地生活用水的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在與環境汙染的較量中,陳法慶漸漸意識到,環境保護是一項龐大的社會係統工程,急需喚醒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一天陳法慶看電視時,一個有趣的動畫片廣告激發了他的靈感:通過電視做環保公益廣告。第二天,他打電話到杭州電視台,對方一聽十分支持,他忙帶上幾萬元錢火急火燎般趕去。電視台表示可免費播公益廣告。但他堅持認為,如果免費,有人會認為他在出風頭,對社會震撼力不大,一定要付錢。陳法慶自費製作的保護環境公益廣告片播出後,在杭州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市民紛紛加入支持他的行列。

為擴大廣告範圍與影響,陳法慶又找到《人民日報》廣告部。敲開門後,隻見裏麵的人正在開會。陳法慶一番自我介紹表明來意後,廣告部的人呆呆地盯著他,好半天沒緩過神來,麵麵相覷後幾乎異口同聲叫道:“好事,大好事呀!”《人民日報》創刊50多年來,個人出資做環保公益廣告的,陳法慶是第一個。很快,“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的公益廣告在《人民日報》刊出,一時震驚海內外。

陳法慶的行為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少新聞媒體被他的舉動所感染,紛紛騰出版麵,免費刊登署名為“農民陳法慶”的環保公益廣告,為環保事業搖旗呐喊。2005年,陳法慶又拿出5萬多元,開通“農民陳法慶環保網”。陳法慶獨特的環保方式,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由於他那“殘疾農民環保者”的特殊身份,陳法慶應邀成為都靈冬奧會中國區火炬手,並代表中國參加第20屆意大利都靈冬奧會。這是歐洲曆史上第一次綠色體育盛會,陳法慶高擎火炬,在警車開道下,穩健地奔跑在威尼斯城寬闊的馬路上,麵對道路兩旁喝彩的人群,他深切感受到為祖國爭得榮譽的自豪。

一、活動名稱:“和諧健康,快樂成長”主題活動。

二、活動目的:在踐行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過程中,我們除了要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身心和諧,隻有實現了身與心的和諧,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三、活動內容:

1.開展心理健康主題美文、漫畫作品征集及展覽活動。麵向全體學生征集與心靈成長、心理健康有關的各類美文和漫畫作品,以美文、漫畫的形式引導學生關心自身心理健康,增強學生促進身心和諧的意識。

2.開展“反邪教、講科學、促和諧”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宗教與邪教的區別,邪教的危害,同時通過學習讓同學們探討如何避免邪教的“侵襲”,倡導大家遠離邪教,健康生活,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