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同官之陣:敗賀虎臣(1 / 2)

張獻忠如今是太平軍一員先鋒。

膚施縣與孫可旺決裂事件,盡管同僚朋友挺孫可旺的少罵孫可旺的多,張獻忠心底仍視之為奇恥大辱,甚至一度想逃離太平軍繼續自家西營八大王流賊事業。可比較比較太平軍豐厚夥食待遇與十八寨吃不飽穿不暖日子,縱然他成功豎起新十八寨旗幟,可有人覺得他混的比孫可旺強嗎?張獻忠暗自搖頭,別說前途光明的孫可旺,就是他也瞧不起一群窩在山溝裏稱王稱霸的土鱉。

若想真正贏得尊嚴,必須在太平軍係統裏蓋過孫可旺風頭。

讀書少是張獻忠短板。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朱明朝廷製度鄙棄胥吏階層不許其子嗣科考,胥吏再讀書也無用。張獻忠投軍延綏鎮之前是延安府胥吏,沒有必要也沒那心思捧一卷竹書徹夜苦讀,但胥吏不愛讀書不等於純文盲,胥吏真若兩眼抓瞎怎麼抄送文書怎麼欺上瞞下?大抵來說,胥吏之輩皆是半文盲,史書典籍或難讀懂,自家職責內慣用文字標誌卻是無礙。簡而言之,張獻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今年才二十四周歲,重頭再學未必不能追上孫可旺。

可張獻忠不願如此苦熬,他想更快崛起用事實狠扇孫可旺一巴掌。

張獻忠堅信亂世兵為貴,覺得無論太平軍未來能否成事,從軍絕對是最不壞選擇。因此張獻忠晉升什副之後更加拚搏,別人眼中越危險的事兒他越積極,今時他就與十餘名隊友充為散兵,守衛在步兵方陣左前方。張獻忠此隊為線膛散兵隊,人數雖少卻屬隊級,由隊尉王得仁帶領——膚施一役後,王得仁論功行賞由隊副晉升為隊尉。

隊尉之下為什長,線膛散兵隊有兩名什長,張獻忠以什副之職排序第四。

受限西曆1735年科技時間鎖,太平軍步兵主要裝備兩種燧發火銃,步兵方陣使用滑膛燧發火銃,散兵隊使用線膛燧發火銃。線膛燧發槍精度、射程皆遠超滑膛燧發槍,可受限於當代糟糕工藝,即便彈丸以浸油亞麻布包裹,線膛裝填鉛丸仍然相當麻煩,甚至不得不配備木錘用以錘擊通條,唯有誌在騷擾敵軍陣型的散兵隊才肯列裝。

散兵隊配合步兵主陣常速前進,隊尉王得仁不斷照本宣科安撫士兵情緒。

就在此時,賀讚遵令賀虎臣軍命率領百餘弓箭騎兵撲向太平軍左翼,而太平軍左翼當先就是王得仁、張獻忠等線膛散兵隊。若無位麵基地精神波動覆蓋幹擾傳輸記憶,太平軍充其量也就是一股能吃飽飯的饑民,戰鬥執著甚至不如不勝即死的純正饑民。剛剛成軍又無大規模野戰經驗,許多新兵麵對殺氣騰騰撲來的百餘邊兵瞬間露了怯,雖然沒有喧嘩鼓噪但是腳步不由為之停滯混亂。好在精神波動覆蓋幹擾傳輸記憶足夠強力,老兵及時口號聲中,步兵線列橫隊步伐聲重歸齊整,目不斜視繼續穩步向前推進。

線膛散兵隊都是精挑細選的勇壯,孤零零獨處方陣之外卻比滑膛步兵方陣表現的更穩。

穩歸穩,張獻忠手心依然滲出細汗,情緒之緊張不言而喻。

隊尉王得仁頻繁維護秩序:“向前向前,不要管敵軍騎兵,我在你們左前方,要死也是我先死。”

張獻忠忍不住吐槽:“你先死怎了,你想死難道我也得陪你死?”

話雖如此說,王得仁一句要死我先死仍令眾人安心許多。張獻忠袖口拭去手心濕汗,忽而想起從軍延綏鎮歲月,如果延綏邊兵撞見敵軍先鋒……遐想兀的戛然而止,卻是張獻忠想了許久竟然想不起類似場景,延綏鎮邊兵要麼穩守要麼率眾突擊,從來沒有慢步走向敵陣的戰例。

背後踏踏踏馬蹄聲驚醒張獻忠發散思維,扭頭望去,原來是自家火銃騎兵出陣迎上敵軍。張獻忠後知後覺記起自家騎兵頓時恍然大悟,難怪王得仁毫不緊張,騎兵來自然由騎兵去,自家騎兵潰敗前何須步兵緊張?張獻忠目光追隨騎兵移動,隻見兩股騎兵飛速靠近然後逐漸展現不同戰術思維:明軍騎兵少且采取縱隊斜線,太平軍騎兵多且采取橫隊;明軍騎兵率先齊射箭如飛雨,太平軍騎兵則快速靠近手銃齊射,再拔出馬刀衝鋒。張獻忠戰術素養較弱且無經驗瞧不出兩者好壞,可最終戰果卻令張獻忠猛的瞪大兩眼:或許因為太平軍騎兵有胸甲等配套裝備奢侈防禦,明軍騎兵箭如飛雨可太平軍騎兵大抵毫發無損快速穿過箭雨然後果斷齊射,砰砰砰手銃聲中,騎兵戰馬慘叫倒地聲此伏彼起。

此番初次交鋒誰輸誰贏,結果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