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天下之勢 三足鼎立(1 / 1)

自秦朝覆滅以來,三足鼎立之勢形成。

揭杆起義的寧王迅速占領皇宮,拿下富饒的江南與江北等地。原威武大將軍趙文奕,手握六十萬大軍,於山西五門關之處自立為王,而北原荒蕪之地卻被蠻寇吞並。

還有一些原本依附於秦的零星小國也開始糾集起來,蠢蠢欲動,想要分一杯羹。

寧王生於民間,起初最得民心,隻是蹬上高位之後起了一統天下之誌。百姓剛剛曆經改朝換代,此時最需要的其實是休養生息。寧王不施仁政,朝堂之上又重武輕文,為了出征的軍隊所需的軍餉、糧草能順利供給,更是一次次的加重稅收,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文官們看到如此情況,深感不妙,奈何遞上的折子卻猶如石沉大海。更有甚者,曾在朝堂之上進言減輕稅收,被寧王一怒之下滅了九族!這些文官大多都是前秦遺留下來的,對於寧王本就沒有什麼忠心,有的隻有一顆為民的赤誠之心!這些文官徹底寒了心,一個個尋著理由告老還鄉。留下來的,隻剩幾位敢於死諫的大臣。

山西五門關距秦都數千裏,八百裏加急也得好幾日才能到達,趙文奕得知皇宮被寧王占領之時早已過了數日。他先派一萬騎兵馬不停蹄的前往秦都救駕,自己帶領二十萬大軍隨後。

隻是卻不想寧王保密措施做的甚好,直至起義之初都不曾透露一點風聲,起義軍如蟻過境,勢不可擋!迅速占領皇宮之後又將秦皇族眾人全部斬首!趙文奕的一萬騎兵抵達秦都之時,看到的隻剩高高懸掛在城門之上的一排人頭!

得知此情況的趙文奕當機立斷,召回一萬騎兵,退兵山西五門關!

寧王手中隻有二十五萬起義軍,原打算設伏於皇宮,讓趙文奕有來無回,但趙文奕不敗將軍之名早已遠揚,又擔心其能將秦皇族眾人救了去,便將秦皇族眾人全部斬首,除秦太子之外所有人的頭顱高掛於城門之上,想引得趙文奕到皇宮中救那死了的秦太子,從而自投羅網!

不想,趙文奕並未上當,寧王知曉趙文奕手握六十萬大軍,他隻有二十五萬起義軍,秦都距山西又有數千裏,出兵追擊無異於以卵擊石,隻得放虎歸山,眼睜睜的看著趙文奕自立為王而別無他法。

蠻寇出於苦寒之地,彪悍異常,有吃人肉飲人血之傳,北原對於中原而言為荒蕪之地,到對於蠻寇而言,北原乃天賜的跑馬場。

寧王想要一統天下,隻能從蠻寇這裏下手,隻是蠻寇如今吞並了北原,誓無再吐出的道理,三方僵持不下,鼎力之勢形成!

但有一處,不論是寧王、趙文奕還是蠻寇皆不敢染指,那就是位於三國交界之處的齊雲山。

齊雲山占地千裏,山峰更是高聳入雲,故名“齊雲”。

齊雲山四季如冬,寒冷異常,積雪終年不化,就是習武之人輕易也不敢上山,更別提到那有著一抹綠色的山頂之處。

人們將山頂稱為仙人穀,有傳,仙人穀中有仙人,身形俊秀,狀若嫡仙,一朝下山,迷的未曾婚配的小姑娘們老死不嫁,已婚婦人皆要和離,臥病在榻的老太下地追趕。

“鬱笙,可知錯?”仙人穀中,大國師手握一卷書籍,懶散的倚坐在梅花樹下的軟榻上,半散的長發順著衣襟滑落。難得一見的並未帶著銀色麵具,露出真實的麵容來,那是能讓所有人都自行羞愧的容顏,長眉若柳,長而密的睫毛遮住一片光陰,鼻梁高挺,唇若薄櫻,麵色雖蒼白的近乎透明,卻不顯病態。一身白衣鉛塵不染,整齊的扣至俢長的脖頸,隨意的一舉一動皆成一幅畫,就連身後風情萬種的梅花樹都顯得平庸起來。

距大國師不足十丈處跪著一排少年,容貌雖比之大國師不足,卻也個個俊秀,皆穿著淡青色的袍子。聽聞大國師叫喚,一劍眉桃花眼少年向前邁出一步:“師尊,鬱笙知錯,請師尊責罰。”

大國師淡淡望了眼名喚鬱笙的少年:“何錯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