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農民問題”是讓朱總理失眠的第一原因,因為農民窮。而現在,我敢斷言,農民不會這樣一直窮下去,不會像一千多年來那樣頑固地守在社會底層。因為第一,讓農民窮的政治規則變了。第二,讓農民窮的精神規則也變了。
農民的命運,從他們進城的第一個微笑開始轉變。當然,我所看到的,隻是農民笑容的一個縮影,還有在農村,在城鄉結合部甚至是國外的各種各樣的因打破精神規則而從此笑對人生的笑容!
和平
回首夕陽殘照下的印度,眼望著它人口爆炸尚不自省,還要搞接連十餘次的核試驗。可笑的是他們第一次核試驗的暗語居然是“佛祖笑了”,真不知向往和平的釋迦牟尼該向誰微笑!遭受了幾百年殖民侵略的古印度文明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十餘個蘑菇雲的升起,印度河畔的梵鍾何時才能奏出和平之音?
麵對浩瀚的曆史,隻覺“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作為廣袤世界中的滄海一粟,隻得走出這滄桑莊嚴的曆史之門。閉眼冥想:和平要飽經多少洗禮才能重生?問天無語,問地無聲,所以我隻有問自己。然而此時充灌於我腦中的隻有四個字:尊重和平!
創新鏈接
生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流逝著。小時候渴望著長大,向往紅領巾的驕傲,向往窗外的天空總是蔚藍色的,覺得窗外蘊藏著關於迷茫前途的所有神話。當有一天終於站到了窗外,卻又後悔沒有好好珍惜在父母身邊沒有憂愁之事的小時候,不用整天麵對題海沒有人之初愛之深的迷茫更不用無奈地注視生活裏的出賣與被出賣。
金庸也喜歡追求達至顛峰獨狐求敗的境界,但金庸的大俠們至多也隻是以歸隱山林給江湖留下永遠的傳奇作為歸途,即使是因為厭倦而歸隱他們依然是優雅的風度的,所謂“歸隱”是選擇一種舒適的生活。絕不敢像古龍那樣把獨狐的人赤裸裸地放入諸如低級賭場、妓院、挑糞那些社會的最底層最難啟齒的地方用最鈍的刀砍下傷口渲泄頂峰處冷風如刀大地荒漠的蒼天無情。
我們的生命在宇宙中短暫得猶如流星閃爍。就算我們能功成名就,彪炳千秋,可這有什麼用?千秋過後不也會被時空淡忘麼?聲名顯赫和默默無聞到頭來一樣轉眼為空,有所作為和無所事事的結局歸於虛幻。這世界,實在不該有人類存在的,尤其像我這類人,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屑做。看著身邊的人和事,沒一個讓自己順眼,可又做不來讓自己舒心的事,我不是多餘的麼?老聃說人要無為,莊周言生不如死。我現在總算明白他們為什麼這樣說了。看穿了一切你就覺得寂寞,覺得空虛了。最可悲的是,我們本來不應寂寞不甘心寂寞。人啊人……
自卑與自信總是糾雜在一起,充斥靈魂每一個角落,讓我不能自已。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夢想”!我甚至一敢去想這些所謂的未來追求,夢想。
如果生命是平行的:在這個時空緯度中死去,在另一個時空中重生,並保留著這個時空的所有記憶,我們是否會慢慢填補此生來不及實現的遺憾,讓生命變得完滿。昆德拉說,隻有一次的生命就等於不存在,因為無法驗證它的存在。永劫回歸。
範文展示
論穿山甲可以吃的八大理由
廣東 丁 飛
穿山甲屬珍稀動物,受因家保護,不允許人捕捉、獵殺。可法律歸法律,把它做成一道香噴噴的菜,誰又認得出?當然,以此作為快慰口腹的理由雖理直氣壯,卻不免帶了些強蠻之氣,非君子所欲為。倘要名正言順心平氣和地將穿山甲變成盤中餐,不妨先搞清它的品性,然後再做討論。
穿山甲,哺乳動物,全身有角質鱗甲,無齒,爪銳利,善掘土,生活在丘陵地帶,吃螞蟻等昆蟲,鱗片可入藥,有止血、消腫等作用。據此可得出以下八條穿山甲可吃之理由:
第一,穿山甲越稀有就越該吃,這是進化論的核心思——優勝劣汰。穿山甲弱,人強,這是不可辯駁的客觀事實,人的意識無法改變曆史前進的車輪。如想改變曆史,就是逆天而行,要受上天的懲罰。為了不給曆史的前進增加阻力,請反對吃穿山甲的人也拿起屠刀——一起殺它個“片甲不留”。
第二,恐龍滅絕了,長毛象也滅絕了,沒有人嚐過,甚至也沒人見過,這給後來的美食家留下了深深的遺憾。由進化論推斷,無論保護穿山甲的措施多麼得力,它注定是要絕種的,還不如早點兒吃了,再寫一部《穿山甲吃法百論》流芳百世,使後世美食家不再留下遺憾。另外,交給出版社出版,既能賺上一筆,又可繁榮市場經濟。
第三,為國家增加財富。為什麼呢?國家對吃珍稀野生動物的人是隻罰不殺——隻罰錢不殺頭。因此,大老板們吃得起,萬一被罰,不過交幾個錢而已,再怎麼說,身子也比錢重要。而且這些被罰的錢可以給保護穿山甲協會的員工發工資;另一部分歸國庫,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如果沒有人吃穿山甲,保護穿山甲協會的員工就會下崗,就會增加國家的負擔。
第四,物以稀為貴。走在大街上,穿著一套名牌衣服,人家會說:“你好高貴啊!”同樣,吃了穿山甲,人家就會說:“你的肚皮好高貴啊!”不同的是:衣服會過時,而肚皮的肉卻永遠不會過時。這能省下不少吃其他稀有動物的錢,而買衣服卻不行。
第五,穿山甲營養豐富,食客身體缺什麼就補什麼。穿山甲有角質鱗甲,人現在是臉皮薄,什麼都不好意思,多吃穿山甲可把皮補厚點兒,再吃別的稀有動物便不會不好意思了。白占人家便宜也不會不好意思,貪汙受賄也不會不好意思了。
第六,穿山甲善於掘土,破壞生態。它把地下水循環破壞得不像樣,經常造成地陷。它把樹根掘斷,使森林大片死亡,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嚴重,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必須把它們消滅以保護生態環境。白白殺死穿山甲太可惜了,還不如吃呢,不但能補身體,還能揚名後世,真是一舉三得。
第七,吉尼斯長壽記得中的爺爺奶奶們大都愛吃螞蟻。人們為了長壽,也學著吃螞蟻,可螞蟻太惡心,吃不下。穿山甲長得可愛肉也好吃,人們吃了穿山甲而變得長壽,何樂而不為?
第八,現在國際局勢動蕩不安,隨時可能有流血事件發生。“9·11”事件後,人們對止血的物品需求增加。因此,在反恐怖主義鬥爭中,人們需要大量止血,就非吃穿山甲不可,吃穿山甲有反恐怖主義的意義。
漫說方圓
河北 白之羽
方和圓是人們最常見的兩種形狀。古人有“天方地圓”之說,認為天是方的,在確定空間方位時就用東西南北來表示,這正應了四方的說法;地是圓的,所以人類才把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叫做“地球”。在夜晚仰望星空時,我們見到的是湛藍湛藍的圓圓的天空,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所接觸到的更多的是方的各種具體形狀:方的房子,方的書本,方的電腦顯示屏幕等等。方和圓是我們所感知的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圖形。
我們如果再深一層想想,就會發現,在方和圓這兩個最普通的幾何圖形中,還蘊藏著非常豐富的為人處事方麵的深刻道理。人們在做事時常常追求圓滿,追求完美。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學習目標、勤奮努力和學習成績這幾個方麵就構成一個圓,缺少了哪一項,都不能實現圓滿或完美,就會有缺陷。在為人方麵,人們追求的是正直,這“正”和“直”講的就是方。正和直用在做人上,就是要行為端正,品性誠實,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說到做到,待人和做事都要誠摯熱情。
說到做人,古人主張:“方其中,圓其外。”也就是所謂“內方外圓”。這裏的“內方”,是講做人的原則性,思想、行為、品格要像一個方形一樣,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有板有眼,做事雷厲風行,有主見,並敢於走自己認為對的路;“內方”還體現著人的品性高尚、行為廉潔等等方麵的精神。外圓的“圓”,是講為人處世要有適應性,好比天冷了就加衣服,熱了就減衣服,不這樣就會感冒發燒。一個人不能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就會使自己孤立起來,成為孤家寡人,那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這就是說,一個人在同他人交往中,語言、行動、習慣等等都要考慮其他人的需要和特點,就像一個圓,從圓心到各點的距離相等,這正體現出這個人對外的相容度,說明這個人很合群,很受人歡迎。
可是,也有人搞“外方內圓”。“外方”是指他對人非常苛刻,小肚雞腸。在他的心目中,隻有自己才是最強大的。而一旦有人超過他,他就會用盡一切手段將超過自己的人弄得狼狽不堪。這種人的“內圓”,是內心非常圓滑、狡詐,人們在與這類人的接觸中會感到缺少安全感,故而這類人很少有朋友。唐代詩人孟郊在《求友》詩中說:“求友須在良,得良終相善。”意思就是結交朋友一定要結交好人,交得了好人就能夠永遠親密下去。
我們在為人處世當中也要正確地運用“方”和“圓”來做自己人生的準則,既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也要學會適應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增強自身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隻有這樣,才能夠在未來的人生中把握自己的命運,取得進步,做出成績。
看起來簡單的方和圓,對於我們來說,該蘊藏著多少深刻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