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堂覺得大太監的言談舉止有問題,於是等何喜出門之後,悄悄跟在他身後,等走到一個偏僻的地方,猛地出手將他點穴製住,也不顧他的驚恐,徑直從他身上搜出那張藥方,然後將小太監打暈綁好,吊在旁邊的樹上,才走到亮的地方看那張藥方。
藥方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白玉堂可以確定那個太監要害人,而這份藥就是他害人的手段。白玉堂回想剛才兩人的對話,又仔細研究藥方,然後眼睛猛地一亮:藜蘆。
中藥有“十八反”之說,就是說中醫中,有幾種藥是不可以一起使用的,而藜蘆則不可以跟人參一起使用。這張藥方中有藜蘆,而剛才兩人對話時說都堂最近在使用人參,顯然那個太監是想用藥性相反來毒害別人。可是那個酒壺有什麼特別呢?
白玉堂轉身回到剛才的院子,進入主屋將那個太監擊暈,拿起桌子上的酒壺仔細觀察,立刻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這並不是普通的酒壺,而是一個陰陽壺,通過按動機關,可以從一個壺中倒出兩種酒。太監估計是想利用這個壺脫罪。
想到這裏,白玉堂先綁好這個太監,然後用水潑醒他,拔出刀,抵在他脖子上:“如果你出聲,我立刻就砍了你。”
見他乖乖聽話,白玉堂才開口:“說吧,你叫什麼?明天準備害誰?”
“我誰都不害……”他顯然很沒底氣,白玉堂手中刀子一動,他立刻改口,“是內務府都堂三千歲陳琳。”
“你叫什麼?與他有什麼仇?”
“我叫郭安,他害死我的叔叔。”
“哦,你叔叔是……”
“我叔叔叫郭槐。”
說到陳琳的名字,白玉堂沒有什麼印象,可是一說起郭槐,他立刻就知道是誰:“是‘狸貓換太子’?”
“狸貓換太子”這件事在全國都轟動一時,當今皇上廢掉太後,迎回生母,舉國皆驚,其中的幾個關鍵人物,一個是已死的宮女寇珠,一個是八王府的太監陳琳,一個是太後宮的太監郭槐。當年陳琳偷偷抱回被狸貓換下的太子,後來又出麵證實太後的身份,直接導致郭槐身首異處,所以要說是陳琳害死的,倒也勉強成立,可是郭槐作惡多端,自然怨不到陳琳身上,其實是郭安遷怒罷了。
“你準備如何下手?”白玉堂雖然猜出他的計劃,但還是要從他口中聽到真相,“你別想著瞞我,我可是都知道,隻是看你敢不敢說實話。”說著,取出藥方在他麵前一晃,然後又示意桌子上的酒壺。
郭安見瞞不住了,將他的計劃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倒與白玉堂猜測的基本一致。
“我聽說皇上在宮中修了一座忠烈祠,在什麼地方?”
“就在後花園。”
“走過去,不要出聲,否則,我離開大內很容易,你離開我的鋼刀可不容易。”說著點了他的穴,鬆了綁,讓他隻能走路,然後跟在他身後。
不一會兒,郭安果然乖乖地帶白玉堂到了忠烈祠。
忠烈祠是“狸貓”一事事發之後,皇上為救了他的宮女寇珠專門修的祠堂,裏麵立了寇珠的真人像,而且皇上每逢初一十五都會親自來上香表示感激之情。
兩人剛進正堂,白玉堂便又出手把他打暈綁好,然後回身出門,到郭安的屋中取了筆墨紙硯和酒壺,又到外麵把吊在樹上的小太監放下來,帶到忠烈祠。
白玉堂先把兩人吊在堂中寇珠像前麵,然後就著堂中的燈光,將郭安的罪行清清楚楚地寫下來,用囊中的一隻飛鏢釘在旁邊的柱子上,又在柱子上留下一首詩: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爐香。
正準備離開,回頭看到吊在高處的兩人,白玉堂微微一笑,拿起筆重新蘸了墨水,飛身上梁,倒吊而下,用腳固定在吊著兩人的繩子上,用筆在兩人臉上各畫了一隻烏龜,然後又在另一根柱子上留下一句話:青煙有幸,元緒何辜。(元緒,即烏龜。本寫:青山有幸,白鐵無辜。後來想到嶽飛同誌現在連受精卵都不是呢。)
走到忠烈祠外,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才飛身離開皇宮。
此時天還很黑,太師府卻燈火大亮。白玉堂悄悄潛至水晶樓,卻看見這裏守衛森嚴,暗自猜想是不是行蹤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