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分自我放飛,十二分樂觀向上。
人要少一些局限思維,多一些樂觀闊達,說話才大大方方,才算一種灑脫。這種灑脫是一種“前瞻感情”,不拘泥於前提,敢於放飛自己。一個人怕東怕西,顧及太多,就會慎重得到保守地步,慎之又慎,反無自信,就會被困難嚇倒,最後落得個遺恨終身。
(3)三分關係和諧,百分之百環境寬鬆。
如果人際關係好,所處的人群與環境融洽,人就會說話左右逢源,給人產生好感,這是一種心理環境灑脫。心理環境是外部環境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會付之什麼樣的行動,也就會有什麼外部環境。人活得灑脫一點,把名利看輕一點,哪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呢?
堅持下去就會交上好運
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都毫無懸念地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每當這時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如果退縮你就失敗,如果不斷地積蓄力量,決定戰勝困難就會看到成功的曙光。
堅持是通往勝利的一扇大門,隻要在邁向你“偉大目標”的大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勝利喚醒。久,到底是多久?那就要看你有多大的耐心,毅力有多頑強,有多大的智慧。當然,堅持到最後一定是勝利!
人們都想在事業或學業上有所成就,但是,隻有一部分人取得了勝利,而相當一部分人卻陷入失敗的苦痛之中。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那些失敗者完全可以嚐到勝利的喜悅,但他們往往缺少一種勝利的必要條件,那就是堅持。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俗語中所提到的“功到”其中已經隱含了“堅持”的意思。可見,一個人要想取得學業上或事業上的成功,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堅持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條件。美國有句諺語說“常常是最後一把鑰匙打開了門”,也是這個意思。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予“發明大王”的美稱。
狄更斯和愛迪生就是靠堅持而取得最後的勝利的。堅持,使狄更斯為人們留下許多優秀著作,也為世界文學寶庫增添了許多精品;堅持,使愛迪生攻克了許許多多的難關,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可見,堅持能夠使人取得事業和學業上的成功。那些失敗者往往是在最後時刻未能堅持住而放棄努力,與成功失之交臂。
瑞典一位化學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時,似乎發現一種新元素,但是麵對這繁瑣的提煉與實驗,他退卻了。當另一化學家用了一年時間,經過無數次實驗,終於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員——溴,而名垂千古時,那位瑞典化學家隻能默默地看著對方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這兩位化學家,一位堅持住了,取得了勝利;另一位卻沒有堅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見,能否堅持是取得勝利的最後一道障礙。
你一天到晚心煩意亂,必定一事無成。你既然期望輝煌偉大的人生,那就應該從今天起,以毫不動搖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憑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創造屬於你和人類的快樂。隻有這樣,你的生命才能煥發青春。隻要你的言行服從你的理想,那麼你就能贏得健康、快樂、幸福的真諦。
由此可見,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