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卡照著亞斯達的指示,遍訪了一流的經理、總編輯及銀行家。在賺錢這方麵,他所得到的忠告並不見得對他有所幫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待遇,給了他自信,他開始仿效他們成功的做法。
過了兩年,這個20歲的青年,成為他學徒的那家工廠的所有者。24歲時,他成了一家農業機械廠的經理。不到5年,他就如願以償地擁有百萬美元的財富了,這個來自鄉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終於成為銀行董事會的一員。
在華卡活躍於實業界的67年中,實踐著他年輕時來紐約學到的基本信條,即多與有益的人相結交,他堅信會見成功立業的前輩,能轉換一個人的機運。
年輕時直率地表達崇拜英雄人物的心意,這不但能使對方感到高興,而且會鼓勵你,增加你的勇氣。
事實上,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籍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益友,也是良師。要與偉大的人物締結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賺百萬美元一樣,是相當困難的事。這原因並不在於他們的超群拔萃,而是你自己忐忑不安。
年輕人之所以容易失敗,是因為不善於和前輩交際。法蘭西陸軍元帥福煦說過:“青年人至少要認識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請他做顧問。”
薩加烈也說了同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你時常與比你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或就人生而言,這是最有益的。學習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抓住改變命運的瞬間
機遇離不開時間,時間是機遇的生命。要想把握機遇,不但要努力學習揭示客觀必然規律性的科學知識,而且要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決不能錯失良機。
世界競爭越來越激烈,往往都是強者勝,劣者敗。不思進取的人,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勇於進取的人越來越多。能夠最終在眾多勇者當中脫穎而出的人,必定是在競爭中獲取機遇,並能抓住改變命運瞬間的人。
因此,應該要有改變命運的覺悟和勇於抓住改變命運瞬間的膽量。一個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如果想改變,那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即使是這樣,機遇總是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
在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敢於衝鋒、主動進攻,善於抓住勝利的時機。而我們所見識到的成功者,總是善於抓住每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瞬間的機遇,充分施展才能,獲取命運的垂青。
美國鋼鐵巨頭安德魯·卡內基是個主動出擊、超前預測、抓住機遇的高手。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宣告結束,北方工業資產階級戰勝了南方種植園主。當時,全美沉浸在慶賀統一的狂喜中。
卡內基卻清醒地預測到,戰爭結束後經濟複蘇在即,經濟發展必然導致鋼鐵需求量劇增。於是他義無返顧地辭去了鐵路部門報酬優厚的工作,創立了聯合鋼鐵公司,後又演變為鋼鐵企業集團。卡內基抓住了經濟複蘇的機遇,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麵對機遇時,能夠做出準確的決定,抓住改變命運的瞬間。雖然有些時候為了抓住機遇而采取的某些做法似乎顯得有些極端,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們麵對當時的情勢,當機立斷做出的抉擇是英明的。很明顯,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抓住了改變命運的瞬間。
人的一生是否精彩,關鍵在於能否抓住那些最有決定意義的轉機。最有希望成功的人,並不是才幹最出眾的,而是那些最善於發掘和利用每一個機遇的人。
(1)要有能抓住改變命運的機遇的頭腦。
這需要足夠的勇氣,需要足夠的氣魄,需要能擔當大任的頭腦。
(2)要有不會讓到來的機遇溜掉的能力。
(3)善於創造機遇。
創造機遇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艱苦勞動的過程,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成熟的條件,開拓新的機遇,避免止步不前。
沒有改變的人生是不會有成功的。對待轉瞬即逝的機遇,有的人停滯不前,有的人呆若木雞,有的人卻慧眼獨具、緊抓不放。那麼,注定後者會成為生活的強者和物質財富的占有者、享有者。成功有成功的道理,失敗有失敗的原因,能不能突破這裏的重重困難,就看我們怎樣去看待和運用改變我們命運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