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四 章(1 / 3)

區稅務局大樓。

劉科長坐在寬敞的辦公室內,窗外,高樓大廈連成了一片,不遠處,某棟跨國公司辦公大樓的幕牆玻璃,在陽光的照耀下不時反射出朵朵白光。

劉科長的心情也就像當下的陽光,暖和又燦爛。

他悠閑地癱陷在高靠背轉椅上,不時轉動著座椅。今年五十多歲的劉科長從二十多歲離開國企,進入稅務局後,工作事業既順當,又有些不平。當了二十多年的科長,從這個分所調到那個分所,來來去去總是當個科長,雖說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領導也十分讚賞,就是不見提拔重用,眼看自己以前的部下一個個提拔的提拔,調任的調任,心裏很有些憤憤不平:我們年輕的時候講論資排輩,可輪到自己資曆有了,輩分到了,卻講究用有學曆的年輕人了。不過這個世界有時就是這樣,這扇門關上了,那扇窗倒打開了。這幾年裏,劉科長從最初那陣子單位裏分配到的地處偏郊的一居室開始,翻來倒去,現在居然在市中心極繁華的商業區弄到了一大一小二套房子,按照現在的市價算來,至少也有個五六百萬。這對於一個普通幹部來講實屬不易,也很讓周圍同事羨慕。在有房就有一切的當今社會,劉科長的這點家產,在整個區局裏也算得上是個上乘水平了。

這也著實讓他沾沾自喜了好一番。

這次劉科長家要裝修的這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原本是想留給兒子做婚房的,2004年房價剛起步的時候買入的,才八千多一平米,想不到,沒幾年功夫就漲到了三四萬一平米。

那時,他的這套房子連產證都沒辦完,一轉手就租了去,每個月四五千元的租金,讓他沒幾年功夫就把購房貸款全部還清了。

周圍上下人人都誇劉科長有投資眼光,羨慕得不行,可是劉科長心裏十分明白:實在是生兒子的無奈。

人無遠慮必有近患嘛。

可是,近幾個月裏,他愛人阿玉的膝關節由於年齡上去了,出現了退行性老化,居住在六層的那套老房子,又沒有電梯,每天上下感覺很是力不從心,有時走幾個台階關節疼得無法忍受。為此,劉科長召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專門討論了這個問題。好在劉科長兒子十分乖巧懂事,也很疼愛父母,主動提出搬到一百多平米的電梯房居住。至於結婚的事等以後再說了,實在不行就和爸媽住一起,然後再把這套位於六層的六十多平米的房子出租。

可是一談到裝修,不免讓劉科長心底有些微微顫抖,心有餘悸。

那是十幾年前不堪回首的往事。

計劃經濟時代,實行單位福利分房,劉科長分得了一套位於市區邊緣的二室一廳近七十平米的房子。要知道為了分到這套房子,劉科長上上下下的人情沒少托。分到了房子,首先就是考慮裝修。八十年代時期,房子裝修一般也就是請親朋好友中的能工巧匠大夥互相幫忙,有技術的出技術,有力氣的出力氣,七拚八湊花上個十天半月,鋪上些瓷磚地板就算是不錯的裝修了。不過,劉科長在稅務機關混跡了這麼多年,也算是個見過世麵的人,更何況一個科級領導,在稅務局也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如果就這麼簡單地把房子糊弄一下,別說在家人麵前,就是在同仁麵前也沒法交代,讓人家背後說閑話啊。思來想去,憑他的社會經驗,去找一家正規的裝修公司來做,還是一個比較靠譜的辦法。他通過報紙廣告、朋友介紹找了幾家裝修隊伍,最後選中了一家專業的裝修公司。衝著這家公司大門外掛著的“市裝修協會會員單位”牌子,應該還是一家很正規的裝飾公司,而且報價也中規中矩,從老板到施工人員都是來自本地市郊。這樣,很快就和這家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但是,讓劉科長萬萬沒想到的是,從簽訂合同的第一天起,他就掉進了一個美麗的陷阱之中。原來,這個公司的老板就是靠騙取裝修款子來混日子的阿詐裏。所謂的裝修協會的牌子,據說隻要交幾百元的會費,誰都可以輕易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