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法主要包括內部優勢分析(Strength)、內部劣勢分析(Weakness)、外部機會分析(Opportunity)和外部威脅分析(Threats)這四個方麵。在本部分中SWOT分析法的核心是要科學分析湘西州特色食品產業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因素、充分發揮利用自身優勢、抓住潛在機會、扭轉劣勢和避免威脅,通過構建SWOT矩陣為戰略決策提供指引。本部分將對湘西州特色食品產業化發展進行全麵係統的SWOT分析,分析現實優勢和潛在優勢(Strength)、現實劣勢和潛在劣勢(Weakness)、麵臨的現實和潛在機遇(Opportunity)以及麵臨的現實和潛在威脅(Threat)。
一、優勢(S)分析
(一)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
湘西州在地理位置、氣候、土壤以及地質結構因素的影響下,潛藏著三個優勢:一是氣候上的微生物發酵帶,即在北緯28°±2°的範圍內適合發酵產品的開發;二是土壤中的富硒帶;三是植物群落裏存在著一個亞麻酸帶。
湘西州正處在發酵帶上,武陵山區水均屬碳酸鹽或矽酸鹽型水,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元素,口感清冽。加上溫和潮濕的氣候、微酸性土壤,能促進真菌和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有利於釀酒過程的“糖化”和“發酵”,自然也就名酒輩出,成為地球上的一個釀酒帶。該地區適合酒、醬、醋、醃製品等的開發,當今,酒鬼出自神秘的湘西,而國家級名酒五糧液、郎酒、茅台、瀘州老窖等也都出自與湘西相鄰的四川宜賓、瀘州和貴州遵義等地,這些地方與湘西州處於地球的同一緯度帶,氣候、地貌條件極其相似。
湘西州土壤中富含硒,與鄂西州毗鄰相連,同屬寒武紀地質,鄂西州是地理上的高硒區;而湘西州土壤中硒的含量在0.2ppm至0.8ppm之間,屬於富硒地帶,含硒量高於0.44ppm的有龍山、永順、保靖、花垣、鳳凰等縣和吉首市的雙塘、白岩等鄉鎮,構成了一個比較寬闊的富硒帶。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優勢開發天然富硒食品,在富硒土壤帶培育的天然富硒獼猴桃的含硒量高於中華獼猴桃4—8倍,是一種具有多種保健功能的水果。
湘西州植物群落裏富含亞麻酸,大麵積種植獼猴桃、杜仲,花椒並從中萃取到高含量的優質亞麻酸,獼猴桃籽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α-亞麻酸含量高達60%以上,亞麻酸作為調節血脂、延緩衰老的一種保健食品添加劑已風靡世界。含天然亞麻酸的保健食品和藥品已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
湘西州土地總麵積1546229.86公頃,占湖南省總麵積的7.3%。人均土地麵積0.582公頃,大大高於全省人均0.318公頃的水平。人均土地麵積多,人口密度小是湘西州最基本的州情。全州擁有山地麵積2000多萬畝,農業人口人均9畝;耕地麵積130.92千公頃;有可供放牧的草場787.46萬畝。未利用土地163215.81公頃,待開發耕地後備資源約40000公頃,其中可開墾水田近10000公頃。林、牧用地寬廣,內涵潛力較大。
(二)生態環境良好
湘西州境大部分區域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格局。全州區域內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132億立方米。州境溝壑縱橫,落差大,有利於布局骨幹水電站,有利於梯級開發,有利於防洪、灌溉、養殖、旅遊及改善環境。
湘西州的平均海拔為800-1200米,全州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16.9e,無霜期250-280天,熱量資源居於全省中等偏低水平。全州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00-1500ml,相對於全省屬於降水偏少地區,雨量集中春、夏,多見秋早,對農業影響較大。全州各縣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60-1450小時,低於全省年日照時數1300-1800小時的平均水平。這種氣候非常有利於藥材、油桐、油茶、碰柑、稱猴桃、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生長。這為湘西州特色食品產業化發展提供了一定基礎。
(三)旅遊、文化資源多樣化
州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共有脊椎動物區係28目、64科、201種以上,森林昆蟲21目、131科、640種。屬國家和省政府規定的保護動物有68種,二類保護動物38種。州內野生植物資源繁多,共有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是國家保護植物高密度分布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對湘西發展特色觀光旅遊業十分有利。
湘西的旅遊資源主要有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天下第一漂”的永順猛洞河、中國兩個最美的城市之一鳳凰古城、吉首德夯風景區、龍山的皮渡河、古丈的棲鳳湖。有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永順縣的小溪原始次森林保護區、鳳凰縣的南華山、永順縣的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永順縣後晉天福年間的溪州銅柱;還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唐代垂拱年間興建的鳳凰“黃絲橋古城堡”有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現代文學巨匠沈從文和當代著名畫家黃永玉的舊居等。加上州內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和濃鬱的民族風情,旅遊資源品味高,特色明顯。州域境內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神奇迷離的人文景觀、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以及濃鬱古樸的民族風情構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一些富有濃鬱民族特色的節日、舞蹈、民俗、樂曲等吸引了眾多的旅遊愛好者前來觀光遊覽。
湘西州是一個多元一體的異質地域文化交融區,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源遠流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湘西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原生態特征,至今保留著中國上古時期的許多稀有文化形態,也因此在外界獲得“神秘”之名。湘西臘肉、鳳凰薑糖等民族風味食品業,以“辛女”命名的有辛女岩、辛女溪、辛女庵、辛女潭、辛女灣、辛女廟、辛女祠,辛女廣場是瀘溪縣城市建設標誌性工程之一,位於沅水江畔。更重要的文化資源是曆代墨客騷人詠辛女岩詩詞不計其數,成為一大文化奇觀。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積澱著湘西土家族、苗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深深熔鑄在民族血脈之中,是湘西州生存發展與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值得珍惜的寶貴財富。
二、內部劣勢(W)分析
(一)缺乏品牌化
與國外競爭對手比,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雖然品質好,但沒有打造出自己的牌,在國內、國際上知名度低。國外品牌一般采用統一製定產品標準和市場規範,其品牌產業實行一體化發展模式和營銷思路,品牌創建規範,其形象鮮明,知名度高,競爭力強。均缺乏統一規劃,各地栽培品種良莠不齊,名優品種少,出現畸形發展。
(二)貯藏保鮮與加工、包裝技術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