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樂觀開朗人人愛(3)(2 / 3)

第三,學會幽默。幽默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也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可以使人們對生活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許多看似煩惱的事物,用幽默的方法對付,往往可以使人們的不愉快情緒蕩然無存,立即變得輕鬆起來。

第四,學會轉移自己的情緒。心理學認為:情緒反應是建立在高級神經中樞的暫時聯係,當人們受到精神刺激時,大腦皮層就建立起一個興奮點,如果有意識地再建立一個新的興奮點,就可能使原來的興奮點受到抑製。所以,當火氣上湧時,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緒得到緩解。打打球、散散步、聽聽流行音樂,也有助於轉移不愉快的情緒。

第五,學會宣泄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不要無限地壓抑情緒,而要使情緒得到適當的宣泄。由失敗而引起的不愉快情緒在經曆一段時間的積蓄後,最好讓這種情緒得到宣泄,我們可以向知心朋友傾訴苦悶,還可以把自己的不快寫進日記。

總之,我們要把不愉快的、壓抑的情緒拋到身外,才會減輕自己精神上的負擔,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

主動出擊:學會快樂地麵對壓力

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煩惱也在一天天增多,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學習中,每一天,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不同程度的困惑。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處理好這些問題和困惑的話,它們就將變成壓力,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事實上,有壓力並非總是件壞事,適當的壓力對於青少年來說,可以克服惰性,促進學習的進步和發展。壓力有時可以讓我們滿懷希望,朝氣蓬勃。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一句經典台詞:“人不能太舒服了,太舒服了容易出事。”有言道,人無壓力輕飄飄!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點點壓力,那他早晚會在安逸的環境中頹廢。

但是,壓力也容易使人在長期緊張的生活中產生焦慮,出現心理失衡、情緒紊亂、身心疲勞等問題。尤其對失敗者而言,由於主觀願望與客觀滿足之間出現巨大差距,加上有的青少年心理素質本來就存在不穩定因素,往往會引起他們的情緒消沉、精神變態,甚至出現犯罪或自殺等極端行為。

那麼,在充滿壓力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該怎樣揚長避短,保持快樂心情呢?

首先,應該對壓力有一個正確認識。既然有壓力,就會有成功和失敗。關鍵是正確對待失敗,有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其次,對自我有一個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再次,在壓力中要能審時度勢,揚長避短。一個人的能力、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麵的,如果在實戰中注意挖掘,那麼,很可能會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麵。

我們青少年朝氣蓬勃,誌向遠大,要學會緩解壓力,以快樂至上。比如,賞花就是一種打開心靈之窗,進行心理“按摩”的好方法。在心煩意亂時,走到陽台上看看花、澆澆水,調整一下情緒;也可到花園之中漫步,以花為伴,觀千姿爭豔,賞萬縷馨香,舒心爽氣,心曠神怡,樂在其中。

在失意或受到挫折時,最需要朋友的關心和幫助。此時,可以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談談心,一吐心中的不快,朋友善意的勸導、熱心的安慰會使我們體味到友情的珍貴;還可以選擇散步,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短短幾分鍾的散步有明顯消除緊張的效果。不妨在放學後,每天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去散步,當我們放慢腳步時,會突然發現自己因為整天忙於學習而忽略的周圍的美麗景色,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

有時間可以寫日記,這是一個很好的宣泄渠道。如今,由於學習任務加大,有寫日記習慣的青少年越來越少了。其實,當心裏有事,而又不方便對他人提起,或者受到了什麼委屈,有怨恨時,都可以用日記記錄下來,我們會發現,在寫的過程中,情緒在不知不覺中便就會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