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謹慎,不驕不躁,這是前人傳承下來的精神。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虛懷若穀,學習是無止境的,我們青少年應該注重培養自己謙虛的美德,這樣才能包容萬物,才能不斷地用知識填充自己,豐富自己。
不驕不傲:謙虛是人生第一美德
謙虛是一種美德,自大為一種罪惡,人生在世一定要謙虛而不謙卑,自信而不自大。“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廣為流傳的話隻怕連三歲的小孩子都能夠倒背如流。翻開曆史的畫卷,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仁人誌士、文人墨客,都是由於謙虛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他們的名字載入史冊,被後人永遠留念。
著名的大發明家諾貝爾,可以說是功德無數,他一生給人們留下了數百項重大發明,他把自己的所有遺產都捐獻了出來。後人用這筆錢創立諾貝爾獎,這不僅讓他名垂青史,更成為惠及全人類的偉大義舉。
按理說,像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是應該給自己寫一部像樣的傳記傳世的。世界上很多人都熱衷於給自己樹碑立傳,諾貝爾給人們留下了這麼多偉大的發明,為人類作出了這麼大的貢獻,他完全有理由讓後人來歌頌他的豐功偉績。
諾貝爾的哥哥認為,弟弟一輩子為了發明創造,也沒有成家,沒有享受過一天輕鬆的生活,應該寫一部傳記留給後人,讓人們記住他。他強迫弟弟停下手頭的工作給自己寫傳記。諾貝爾拗不過哥哥,隻好給自己寫傳記。
在自己的傳記中,諾貝爾寫道:“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主要美德:保護指甲幹淨,從不累及別人。主要過失:沒有家室,脾氣壞,消化弱。僅僅有一個願望:不要被別人活埋。最大的罪惡:不精神。生平主要事跡:無。”
這就是偉大的諾貝爾給我們留下的傳記。
令我們難以想象的是,為我們留下眾多發明的諾貝爾竟然認為自己沒有什麼事跡,他認為自己和平常人沒有什麼不一樣。相比諾貝爾,那些熱衷於給自己樹碑立傳的人,該是多麼汗顏和無地自容啊!
謙虛是一種美德,它有巨大的感召力,能夠吸引人,提升自己的品格。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人際交往中願意和態度謙虛的人溝通,而疏遠驕傲自大、盛氣淩人的人。所以,作為青少年,我們一定要向謙虛的人學習,正確地看待和審視自己,這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謙虛做人,就是不招搖,不在別人麵前顯示自己,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數,自己有本事也是在最恰當的時候拿出來,即使成功也不驕傲。謙虛的人,會被人們認同和喜愛。作為青少年,我們該怎麼做一個謙虛的人呢?
首先,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一方麵,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地位和力量,不要驕傲自大;另一方麵,要善於把自己放到大環境中去評價,意識到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所以要保持謙虛的心態。
其次,要保持一顆坦蕩的心,既不因自身的長處而驕傲,不因自身的短處而氣餒,也不因別人的優點而忌妒,不因別人的不足而嘲笑。有些人自以為能力很強,很了不起,就看不起別人。由於驕傲,往往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由於自大,做事很專橫,總是輕視別人,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是很不好的,因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最後,要培養自己永不滿足的精神。輕狂自大的人往往滿足於眼前的成績,沒有更高的追求,所以很容易失去自我。要知道,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即使窮盡畢生精力也隻能掬起一朵浪花,但在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中,人生會變得更加充實,自身價值會得到不斷提升。
謙虛的人,因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為想得遠,所以不妄;因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為行得正,所以不懼。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去做一個謙虛的人,並讓謙虛成為自己性格中優秀的部分。
惡果剖析:自負是自己挖的陷阱
我們都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隨時保持自信,但如果過分地自信,就是自負了。
自負是過於自信或過高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是一種不切實際、自高自大的心理表現,這種現象往往會使人言談舉止狂傲自私,瞧不起人。自負,對於還不是很成熟的我們來說,是很常見的狀況。雖然,在適當的範圍內,自負可以激發我們的鬥誌,樹立必勝的信心,但是,過於自負,也容易造成驕傲自滿,目光短淺。這種不正常的性格表現將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成長,就像下麵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
鍾晴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人長得漂亮,有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能歌善舞,素質發展非常全麵。在學校她是個受歡迎的學生,回到家裏,父母也把她視為掌上明珠,寵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