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論道(2 / 2)

“想來天下女子皆願為陛下付出這番心意。”我淡淡接口,“阿嬌也不過是其中之一。”

“無論多少人的心意,能讓我感念的,一個就夠了。”劉徹微微一笑,不再繼續這個話題,“阿嬌對黃老之學,想必造詣頗深?”

好在劉徹沒就心意的問題繼續下去,重生雖已有段時日,前世種種卻也難以就此釋懷。不再愛,做不到;心無芥蒂地愛,卻更難。我也從善如流地改了話題:“陛下過譽了。造詣頗深實在不敢當,不過黃老是我朝自□□太宗時期的治國要領,阿嬌從小又在外祖母身邊長大,耳濡目染,知道一些罷了。”

劉徹點點頭,繼續問道:“看阿嬌藏書,對儒家學說也有所涉獵?”

“百家學說,各有優劣。閑暇時看過一些,不過是長些見識罷了。”我微微笑道,心下暗自盤算,劉徹原來在此時,已經表現出尊儒術的意願了。“外祖母常教導,偏信則暗。想來對人如此,對學術,也是如此吧。”

“阿嬌好見識。”劉徹微微讚歎,“那以阿嬌之見,這黃老之學與儒學經典,卻是哪個更好些?”

我愣了愣,前世劉徹雖然旁敲側擊地探過我的態度,卻不曾明確地問過我對兩種學說的看法,想來重生之後,許多事卻是在不知不覺中有所變動。心下飛速地盤算著,麵上沉吟了一會兒才緩緩答道:“黃老之說堪稱我朝國本,各位先祖英明神武以此治國,我大漢國力蒸蒸日上,百廢俱興,朝野清明,想來這黃老之學,必然是好的。”停頓了一下,看劉徹似聽得認真,“不過阿嬌雖學問淺薄,卻也知那百家爭鳴的盛事。那儒學能在一眾學說中脫穎而出,經年不衰,那孔孟也是學問大家,想來這儒學,自然也是好的。”

劉徹怔了怔,顯然是沒想到我如此說法。我微笑地看他,說:“陛下不必放在心上,不過是阿嬌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陛下不笑我就是極看得起我了。”

劉徹回神笑著說:“阿嬌說得很對,我哪能笑你。那麼阿嬌,你覺得,哪種學說更好些?”

“陛下這是來難為阿嬌來了,這是那些大學問家、大官、甚至是陛下的事。都是傳承了這麼些年的經典,阿嬌哪有本事說哪個更好一些呢。”

劉徹搖搖頭安撫我:“並不是讓阿嬌說出絕對正確的答案,又不是朝堂奏對,此處隻你我夫妻,阿嬌隻說自己的想法便是。”

“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我笑了笑,又想了想才開口,每句都似是經過了極深的思索,“阿嬌覺得,學問一途,本不能說哪個更好些。”

“哦?”劉徹微微挑眉,似是很感興趣。

我衝他笑了笑,繼續說道:“這學問家的學問,就像是女兒家的衣裙。有人喜歡素色淡雅些的,就有人喜歡豔色明亮些的。可是喜歡淺色的也隻能說自己不喜歡豔色,並不能斷言那豔色衣裙就不好看。喜歡豔色的也不能去嫌棄那淺色的,隻不過是自己不喜歡,或者是不適合罷了,並不是說那衣裙不夠好看。想來那些人做學問,也就是這麼回事。”說完又笑了笑,“阿嬌見識淺,說錯了什麼,陛下可不要怪罪。”

“好一個適合。”劉徹低吟半晌才開口道,“那嬌嬌也以為,黃老之學,更適合我大漢如今現狀?”

我心下微微一驚,開口時便更多了幾份謹慎:“這原不是阿嬌所能評價的,學術之說阿嬌都恐不能說出些皮毛,治國之道更要仰賴陛下和陛下手下的賢臣能士了。”

劉徹微微笑了笑,不再繼續這個話題,卻衝我伸出了手。我握住他的手過去偎在他身邊,看著他眉宇間還有些未脫的少年意氣,和似乎已有些深重的疲倦,終究心裏酸酸澀澀,有些不忍,放柔了聲音安慰道:“陛下貴為天子,卻也不能事事如意。且放寬心緒,來日方長。外祖母不常教導我們,凡事當徐徐圖之,不可冒進。凡事皆非一日之功。累了倦了,便歇一歇,有了精神,還愁大事不成麼。”

“嬌嬌,我能給大漢一個不一樣的天下,對麼。”沉默了些許,劉徹緊了緊攬著我的手臂,低低地問。

“對。”我回答地幹脆,不帶一絲猶豫,“你可以將大漢,帶向前所未有的富強。你會成為我朝,最有作為的天子,最聖明的君王。”不管你待我如何,前世自我嫁你為妻至我長門身死,都從未懷疑你是一個好皇帝,也從未埋怨母親當年的作為。館陶長公主的人生很精彩,但是助成了大漢最英明的君主,無疑會成為她對曆史最璀璨的貢獻。

一室靜謐。劉徹擁著我,久久不曾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