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隻老狐狸很會自我安慰:我也沒什麼好遺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保持平常心的表現。
何謂平常心?平常是一種境界,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或喜或憂。平常心不是“看破紅塵”,也不是消極遁世,平常心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保持平常心,才是人活在世間的自然而自在的狀態。
從前,有一個學僧到法堂請示禪師道:“我常常打坐,時時念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我想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可為什麼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塊鹽,交給學僧說:“你去將葫蘆裝滿水,再把鹽倒進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會開悟了!”
學僧遵照指示去做,沒多久,跑回來說道:“我把鹽塊裝進葫蘆,可它老不化;葫蘆口太小了,伸進筷子也攪不動。我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過葫蘆倒掉了一些水,然後隻搖晃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地說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
學僧不解地問:“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
禪師仍耐心地解釋說:“修行如彈琴,弦太緊會崩斷,弦太鬆不出聲音。時刻保持著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學僧終於領悟了其中的道理。
無論是參禪悟道還是做其他事情,隻勤奮用功往往收效不大,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忘卻了平常心。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應該以平常心去待人接物,隻有這樣,我們才會處理好各種事情。
普希金說,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因此,在我們身處順境時,要學會惜福與感恩;身處逆境時,要學會堅忍和等待,要相信逆境隻是暫時的。保持平常心,告訴自己:這也會過去,一切都將會過去。
古希臘有一位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勢、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但他並不快樂。他可以主宰自己的臣民,卻難以操控自己的情緒,種種莫名其妙的焦慮和憂鬱不時讓他悶悶不樂、寢食難安。
於是,他召來了當時最負盛名的智者蘇菲,要求他找出一句人間最有哲理的箴言,而且這句濃縮了人生智慧的話必須有一語驚心之效,能讓人勝不驕、敗不餒,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傷神,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蘇菲答應了國王,條件是國王將佩戴的那枚戒指交給他。
幾天後,蘇菲將戒指還給了國王,並再三勸告他:不到萬不得已,別輕易取出戒指上鑲嵌的寶石,否則,它就不靈驗了。
沒過多久,鄰國大舉入侵,國王率部拚死抵抗,但最終整個城邦淪陷於敵手,於是,國王四處亡命。
有一天,為逃避敵兵的搜捕,他藏身在河邊的茅草叢中,當他掬水解渴,猛然看到自己的倒影時,不禁傷心欲絕——誰能相信如今這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人,就是那個曾經氣宇軒昂、威風凜凜的國王呢?
就在他雙手掩麵欲投河輕生之際,他想到了戒指。他急切地摳下了上麵的寶石,隻見寶石裏側鐫刻著一句話——這也會過去!
頓時,國王的心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從此,他忍辱負重、臥薪嚐膽,重招舊部並東山再起,最終趕走了外敵,贏回了王國。
而當他再一次返回王宮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這也會過去”這句五字箴言,鐫刻在象征王位的寶座上。
後來,他被譽為最有智慧的國王而名垂青史。據說,在臨終之際,他特意留下遺囑:死後,雙手空空地露出靈柩之外,以此向世人昭示那句五字箴言。
第六隻老狐狸帶給我們的啟示是:隨波逐流雖然是一種看起來比較穩妥的生存狀態,但會讓自己變得平庸。盲目跟風是沒有主見的表現,往往會使人陷入困境。保持平常心,做個平常人,做些平常事,過平常生活,是一種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