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它對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滿,因為這導致了它不能嚐到甜美的葡萄,於是它就怪罪起葡萄藤來。說因為葡萄藤太好高騖遠,爬那麼高,說葡萄的內心其實並沒有表麵看上去那麼漂亮。發泄完後,它平靜地離開了。
這隻老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可以稱之為“抵消作用”,即以從事某種象征性的活動來抵消、抵製一個人的真實感情。
這隻老狐狸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懂得怎樣宣泄自己的情緒,所以是隻比較理智的狐狸。它用自己想象的情緒,抵消了負麵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注意控製自己的情緒,結果讓情緒傷害了自己。下麵的這個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一隻駱駝在沙漠裏跋涉著。正午的太陽像一個大火球,曬得它又餓又渴,焦躁萬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該往哪兒發才好。
正在這時,一塊兒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腳掌硌了一下,疲累的駱駝頓時火冒三丈,抬起腳狠狠地將碎片踢了出去。卻不小心地將腳掌劃開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鮮紅的血液頓時染紅了沙粒,升騰起一股煙塵。
生氣的駱駝一瘸一拐地走著,一路的血跡引來了空中的禿鷲。它們叫著在駱駝上方的天空中盤旋著。駱駝心裏一驚,不顧傷勢狂奔起來,在沙漠上留下一條長長的血痕。跑到沙漠邊緣時,濃重的血腥味引來了附近沙漠裏的狼,疲憊加之流血過多,無力的駱駝隻得像隻無頭蒼蠅般東奔西突,倉皇中跑到了一處食人蟻的巢穴附近,鮮血的腥味兒惹得食人蟻傾巢而出,黑壓壓的向駱駝撲過去。一眨眼,就像一塊黑色的毯子一樣把駱駝裹了個嚴嚴實實。
不一會兒,可憐的駱駝就鮮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臨死前,這個龐然大物追悔莫及地歎道:“我為什麼跟一塊小小的碎玻璃生氣呢?”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些小事讓我們感到不舒服,這時一定要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不要動不動就為了一點小事而大動肝火。為了一點小事而生氣不但於事無補,往往還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嚴重後果。
情緒的確能影響人的行為,很多人因為不能控製情緒而做錯了許多事,甚至導致了許多悲劇。那麼,我們可以控製情緒嗎?答案是肯定的。在遇事時,隻要冷靜下來,告訴自己等一等,我們就會控製住自己的情緒。
喬治·羅納在二戰期間被迫逃往瑞典,之前他曾在維也納當過很多年的律師,人生閱曆和生活閱曆都很豐富。到了瑞典,他已身無分文,他必須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他學過好幾種外語,既能說又能寫,因而他想到一家進出口公司找份秘書工作。他給很多公司寫信,談了自己的想法,絕大多數公司回信告訴他,現在處於戰爭時期,他們不需要這類職員,不過他們已把他的名字存入檔案。
其中有一封回信這樣寫道:“你對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錯誤,你既錯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寫信的秘書。即使需要,我也不會請你,因為你甚至連瑞典文都寫不好,信裏全是錯字。”
喬治·羅納讀完這封信後怒火中燒,他簡直要瘋了。這個人也太討厭了,他自己的瑞典文寫得狗屁不通,錯誤百出,還有資格指責別人,太狂妄了。於是他也寫了一封信,想氣氣那個討厭的家夥。
他轉念又想:等一等,我怎麼知道這個人說的不對呢?我學過瑞典文,可是它不是我的母語,或許我真犯了很多我不知道的錯誤。如果這樣的話,我想找到一份工作,就必須努力學習。這個人可能幫我一個大忙,盡管他本意並非如此。他用這種難聽的話表達意見,或許自有他的道理,我應該寫封信感謝他一番。於是,他寫了一封感謝信。
後來,他竟然被這家公司聘用了。
情緒是複雜多變的,其中猜疑是比較有意思的一種心理情緒。
從前,有個人把斧子弄丟了,他在家裏到處尋找也找不到,於是便想:“斧子又沒長腿,難道會自己跑了不成?哼,一定是被人偷走的。”
從這天開始,他每天出出進進十分留意鄰居們的表情,想探出來個究竟。
後來,他發現前院鄰居家的兒子表情有些異常,就開始注意起他來。早晨,看見那家的兒子走出院門,左右看了看,像是心中有鬼的樣子。早飯後,丟斧子的人幹脆拿了把小凳子,坐在門口,仔細觀察那家兒子的動靜。
那家兒子從地裏幹活回來,看到他坐在門口,對他笑了笑,然後急匆匆地進了家門。他想:一定是這小子偷了我的斧子,否則,他不會那麼神色慌張。我還要繼續觀察一下再說。
吃過午飯,那家的兒子又走出家門,到地裏繼續幹活。他剛一伸頭,看到了門口坐著的丟斧子的人,便又縮了回去,進屋待了好一會兒才又出來。
丟斧子的人故意問道:“你剛才出了門,怎麼又回去了?”
那家的兒子說:“地裏幹活,有點兒冷,我又回去加了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