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吃水果的學問(1 / 1)

水果雖然富含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和美容,但吃水果還是有很多學問。隻有吃法正確,才能既品嚐了美味,又對自己的健康有利。那麼,吃水果都有哪些學問呢?

不宜多吃

雖說水果好吃,可有些水果吃多了反而對身體有害。俗語說“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因為桃屬溫補型的,既有溫補的作用又不會傷身;多吃杏和李子,容易與胃中的鹽酸鹽結合後形成很難消化的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營養專家還建議,很多水果不能空腹吃。比如空腹大量食用香蕉後,會與胃鹽酸鹽結合成一種不利於消化的物質;柿子甜軟可口,營養豐富,但具有收斂的作用,遇到胃酸就會形成柿石,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排出。空腹大量進食柿子後,輕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重者必須通過開刀才能將柿石取出;山楂含鞣酸比較多,空腹食用會對胃產生刺激;桂圓偏熱,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人不可貪嘴。

盡量少買反季水果

對於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反季水果,專家建議,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慎吃反季節水果隻是個提議,並沒有資料證明反季水果就不好,因為許多科技含量較高的水果對人體也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對於反季水果中的“超霸級人物”或“養眼的美女型水果”需要特別留意。

據了解,目前路邊超霸型的草莓和小西紅柿等“搶鮮”水果多數都采用了膨大劑、增紅劑和催熟劑等化學激素。在這些化學激素刺激下,水果的細胞會被“擴大”,造成非正常性增大,“個頭”超過正常生長水果1~2倍,形狀也變得非常怪異。使用膨大劑後的水果吃起來水果味道很淡,也不易長時間保存。因此,白領階層盡量少買形狀、顏色特別的反季節水果。

飯後兩小時再吃水果

人的胃的容積是有限的,因此,飯前吃水果一定要“限量”,否則會影響正常的飲食。飯後馬上吃水果,會對食物的消化起幹擾的作用,專家建議最好在飯後2~3個小時內吃水果,這樣對水果和食物的消化都比較好。

水果要吃“全”選“鮮”

有些人喜歡“喝”水果,喜歡榨汁後取汁去渣,這樣等於把膳食纖維給濾掉了,水果的作用也就打了折扣。營養專家建議要吃“全”水果(即果肉和果汁不分離的水果)。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如果非要“喝”水果,最好通過“打汁”的方法,將果肉、果汁“打”在一起,這樣作用會發揮得很好。

選擇水果因人而異

有糖尿病的人吃水果應該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區別對待,病情不是很重時可一些吃含水量比較高,含糖量相對比較低的水果;纖維含量高的水果對胃會有些刺激,消化係統不好的人,吃水果時應該“揀”軟的吃,要選擇比較軟、質地比較細膩的水果;長期便秘的人多吃水果,可以促進腸蠕動,減少腸內殘留物的有害物質的存留,對預防大腸癌也有好處,所以應該選膳食纖維含量比較多的水果,如橙子、橘子、菠蘿、梨等;水果所含的有機酸,像蘋果酸、檸檬酸等,能促進人體消化腺分泌,食欲不好的人多吃有酸味的水果,能增加食欲,有利於食物消化,比如山楂、橘子等可以增強“胃動力”。

另外,專家還提醒大家,要少吃罐頭,多吃新鮮水果。罐頭經過高壓處理以後,維生素的含量沒有新鮮水果含量高。另外,有些加了防腐劑的罐頭,食後會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