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將式從貶低對象的程度上,可分為正激和反激。正激是有意貶低對象達不到某種正確的要求和標準,以刺激對象達到或接受這種正確的要求和標準。反激是通過表麵上支持,縱容對象繼續某種錯誤,來貶低對象,使之中止、改正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反激隻有在某些極少的特定場合使用,才會有效果。更多的應使用正激。
激將式是一種帶有否定性質的強刺激,運用時一定注意對象、場合和時機。否則,會傷害對象的自尊心,產生消極作用。運用激將式,一定先努力使對象理解自己對他的信任和愛護。理解了你的好意,激將式才會發生效力。另外激將式的話語往往比較尖銳、簡短,在激起對方情感之後往往需要配合以其他說服方式才會收到更大效果。所以激將式常常和其他方式結合使用。
5.退進式
退進式,是指對象難以接受某種觀點時,可以先對對象的不同意見表示某種程度的理解或肯定,以創造某種和諧氣氛,然後再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使對象最終接受自己的觀點。在說服過程中,由於對象固執己見,或由於雙方觀點距離較遠,對象對工作者的說服往往有一種拒斥心理,靠其他說服方式,有時很難達到說服目的。這時,工作者先從自己的觀點後退一步,對對方的不同觀點予以某種形式的肯定,能使對象形成似乎也同意他的意見的感覺,減弱甚至消除拒斥心理。這時,你再說出你原來的意見,對方就能聽得進,坐得住,比較順利地接受。退進式是一種先退後進,以退為進的說服方式。
推進式中的“退”,是指表麵上從原有觀點後退。退進式中的“進”,是指又回到了原來觀點。顯然,退進式中的“進”,與漸進式中的“進”即按邏輯要求循序漸進,是不同的。退進式中的“進”,不一定采用漸進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說服方式,隻要前進到原有觀點,使對象接受原有觀點即可。可見,退進式在一定意義上包含了其他說服方式,是其他說服方式的綜合運用,隻不過在運用其他說服方式之前先退了一步。退是為了進,退一步可以進兩步,這是退進式同其他說服方式的區別之點,也是退進式的優點所在。它能給對象一定情麵,滿足其自尊的需要,它擴大了對象思想上的接受範圍,縮小了其拒斥範圍,它增加了雙方的認同點,能為說服創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所以,當由於某種原因,對象難以接受某種道理時,采用退進式往往收到理想的效果。
推進說服一般是先退後進,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先進後退。當估計到對象對某種主張難於接受時,不妨先提出一種更難於接受的主張,當對象表示拒絕接受時,在降低要求,提出原來的主張,這樣對象有可能被說服接受這種主張。當然,這僅僅是退進式的特殊形式。
以上介紹了五種說服方式。這些方式和說服內容是辯證的統一。同一說服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說服方式表達,同一說服方式可以表達不同的說服內容。說服內容和說服方式的統一構成說服過程。
三、談心
說服過程是工作者采用一定的說服方式將說服內容傳遞給對象的過程,是工作者和工作對象交互作用的過程。由於工作者和工作對象在說服過程中的關係不同,說服過程表現出不同的形態,主要有談心、說服性演講、對話等。
說服形態和說服方式盡管都屬於形式,但二者賴以存在和表現的內容是不同的。說服方式是表達說服內容的,是說服內容的表現形式。說服形態是表現說服過程的,是說服過程的外在形式。它們緊密聯係。說服方式作為說服內容的表現形式,存於所有說服形態中。下麵先研究說服形態之一――談心。
所謂談心,是工作者通過某個對象的個別交談以達到說服目的的一種說服形態。談心不同於單純了解情況的訪談,它是通過個別性的講道理,使對象提高、轉變思想認識。談心的顯著特點是個別性。談心的對象是個別人,而不像說服性演講和對話那樣是眾多的人。它解決的是一人一事的個性問題。人們的思想除了帶有共性外,每個人又有其特殊性。對於特殊性的思想問題,主要通過談心解決。而且共性通過個性來表現,對於個性化的共性問題,有時也要輔之以談心。談心滿足了人們不願公開某些個人問題的心理需要,使對象體會到工作者對他們的關心、愛護和尊重,從而有助於某些思想問題的解決。許多說服內容,在公開場合不容易被對象接受,在談心中則易於為對象接受。談心具有隨時性,不像演講、對話那樣受時間、空間的限製,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談心還具有雙向性,不是單純的你說我服,你打我通,而是雙方頻繁地進行信息交流,在雙向交流中求得認識的提高和統一。
古人講:“與人善言,暖如錦帛;與人惡言,甚於矛戟。”談心也是如此。談得好,可以使人提高認識,揭開思想疙瘩;談得不好,對方不但提高不了認識,而且會背上思想包袱,產生對立情緒。所以,談好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認真研究。
1.準備談心
工作者主動找對象談心,在談心前,都應進行必要的準備。由對象主動找上門的談心,如果對所談內容、效果沒有充分準備,也應暫時中止談心,進行一番準備,然後再談,或者邊談邊在心裏進行準備。沒有準備,一般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談心準備主要有確定談心對象和主題,組織談心力量,選擇談心時機等。
確定談心對象和主題,即確定找誰談心,解決什麼問題。這是談心前必須首先明確的。如果所談問題牽扯幾個人時,談心對象應安排出先後次序,一般先找骨幹談。談心主題一次不要過多,而且深淺適當。一次談不透的,下次再談。對象、主題確定以後,要根據對象和主題考慮如何組織說服的內容和形式,以提高談心的可接受性。比如,對資曆較深,文化較高,思維能力強的,可多用理論進行說服,並采用漸進式的說服方式。對於年幼識淺、思想單純、接受能力較差的對象,可多用事實、知識進行說服,並采用類比式的說服方式。當然,要確定好談心的對象、主題、內容和方式,首先對有關情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組織談心力量,就是確定由誰去同對象談心。談心的主題不同,效果往往有差別。同對象談心,並非每次都得工作者、領導者出麵,而應從增強效果著眼,合理地組織力量。有些談心可由工作者、領導者親自出麵,有些可指派下級、骨幹去談,有些可委托同對象關係密切的一般群眾去談,或者請對象的親屬去談。對於棘手或重大的問題,為保證效果或增加嚴肅性,也可由兩人出麵談。組織別人去談心,一定要向談心者介紹情況,交待任務,並且共同研究,統一思想。
談心要看時機。談早了,條件不成熟,可能達不到談心的目的;談晚了,時過境遷,失去意義。談心的時機一般根據談心的主題、對象的思想狀況和客觀環境來決定。一是區分事前談心和事後談心。根據思想預測,從預防著眼的談心,應該是事前談心。事後談心,是指對象已經產生了某種思想、做出某種行為後的談心。多數談心為事後談心。二是區分即刻談心和暫緩談心。即刻談心是對象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一經產生或發現,就立即談心。暫緩談心指發現了對象的思想問題或實際問題,不馬上去談,而延緩一段時間,等條件成熟時再談。即刻談心和暫緩談心的選擇,要考慮下列因素:談心內容的性質――緊迫性的問題,如發現了重大事故苗頭,應即刻談心;對於不太緊迫的非重大問題,可暫緩談心。對象的情緒狀態――對方情緒平和可以即刻談心;對方過於激動或過於抑鬱、悲傷,要暫緩談心。談心雙方的關係――關係密切,感情深厚,可即刻談心;雙方關係緊張,感情對立,應暫緩談心,等關係有所緩和後再談。三是努力把握談心的最佳時機。所謂最佳時機,指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時機,也就是心理障礙最低,心理相容程度最高的時機。
2.進行談心
進行談心,或者說實際同對象麵對麵地交談,是談心能否成功的關鍵。談心的各種準備在談心實施中得到執行、檢驗和修正。談心效果在談心實施中初步顯現。進行談心有若幹方麵、因素需要恰當的調節和控製。
尋求雙方認同。由於雙方在心理、情感上的距離,談心開始時的氣氛往往過於拘謹、冷淡或緊張,不利於話題的展開,有礙於談心進程的推進。這時,創造和諧、輕鬆、自然的談心氣氛,就成為控製談心過程的首要問題。迅速求得雙方在情感、心理上的認同,是創造良好談心氣氛的有效辦法。求同的根本要求是抱平等的態度和友好的出發點。要把自己擺在和對象平等的位置上,不能擺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同時要有團結、友好的出發點。實踐證明,對象對於自認為友好、善意的人的話,洗耳恭聽;對於自認為不友好的人的話,則閉鎖心扉。
講究談心方式。談心的具體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分類。按場合、時間的正規程度和對象的感知程度,可分為正式談心和非正式談心。正式談心有預定時間地點,鄭重其事地表達談心內容。它具有嚴肅性,對方感知到在同自己談心。非正式談心往往沒有預定的時間地點,見機表達談心內容。它不像正式談心那樣嚴肅、規範,對象甚至在談心過程中沒有明確意識到在同自己談心,但這種談心能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按談心內容的表達方式,可分為直率談心和婉轉談心。直接談心就是開門見山,將談心目的、內容不加修飾的說出來。它幹淨利落,不拐彎抹角,不拖泥帶水;但因其太直,有時對方不好接受。婉轉談心就是采用啟發、暗示等迂回方法表露談心目的和內容。它比較含蓄、委婉、便於接受;但往往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上述方式各有利弊,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對象和情境,可根據具體情況加以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