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沉睡(1 / 2)

構思卡殼,多多見諒,大家要是有關於劇情發展的好主意,可以說出來討論一下。

——————————————————————

馮樹垣飛機製造公司的成立儀式在一片喧嘩中落下帷幕。

作為足以震動世紀曆史進程的一件大事,中國人馮如發明了飛機這個消息,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從人們的奔走相告中,從報紙的新鮮油墨上,從無線電報機的滴答聲裏,傳遍整個世界!

站在克拉斯****大廈門前,趙世勇看著不遠處的馮如。這個當年還很青澀的年輕人如今已經顯得成熟而幹練,他微笑著和幾個白人官員寒暄道別,這才急匆匆地向趙世勇走來。

“竹泉,你留在這兒,開業第一天,記得盯緊點,有什麼事的話去酒樓找我。”馮如邊走邊對身旁的助手朱竹泉吩咐道。

“沒問題。”朱竹泉幹脆利索地回答道,順手接過馮如的大衣和文件包。

“走吧,老趙。”

馮如拍了拍趙世勇的肩膀,也不客套,當先向唐人街的方向走去。

趙世勇很喜歡這些有衝勁的年輕人。他衝朱竹泉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這才不慌不忙地跟在馮如身後,匆匆消失在人流中。

三年的時間,昔日的唐人街早已經變了模樣。

被《排華法案》和種族暴力驅趕的華人們從西海岸出發,穿過廣闊的內華達沙漠,在太平洋鐵路上日夜顛簸,最後彙聚到聲名日盛的紐約華埠。這些持續不斷的,飽含著血與淚的遷徙,使得紐約唐人街的規模急劇擴大。

如今的唐人街,以勿街為中心,逐漸擴展到堅尼街、擺也街、披露街、拉菲耶特街、包厘街和東百老彙大道。居民人數接近3萬人,較大的商戶數量達到600餘家。

如此多的華人聚集在城市中央,讓紐約市政府都為之恐慌,生怕素質低下的華人將紐約變成一個超級垃圾場。

然而一切恰恰相反。華埠的街道變得愈發寬敞,華埠的建築變得日益高大,華埠的居民變得日益富裕。馬路兩邊,再也沒有提著馬桶洗刷的主婦,也見不到隨地大小便的孩童。高聲叫嚷的麻將鋪沒了影子,煙霧繚繞的鴉片館也消失無蹤。街道兩旁倒是多了一些花園,都是兼有中日庭院風格的精致園林,用低矮的竹籬笆小心地隔開,在這座五光十色的現代都市中演繹著迷人的異域風情。

如果沒有華埠居民委員會,一切都不會像現在這樣美好。

趙世勇和馮如一路行色匆匆,兩個人誰也沒有說話,臉上卻不約而同地顯露著一絲沉重。

“趙東家、馮總裁。”

一個身穿黑色禮服的年輕侍者迎了過來,遠遠地就躬身問安。

趙世勇擺了擺手,腳下不停地道:“怎麼樣?醫生來了嗎?”

侍者連忙快步跟上,低聲答道:“現在還沒什麼事,醫生正在趕過來,徐副主任知道您兩位差不多該到了,讓我在這兒迎一迎。”

說話間,一行三人走到了勿街東端,街道上顯得格外安靜,兩旁的商鋪雖然開門營業,但不論店主還是顧客,都是輕手輕腳,似乎生怕吵到旁人,小心翼翼地交易著。

街道盡頭,一座富麗堂皇的金柱大門緊緊關閉著,門上一塊斑駁的牌匾,赫然寫著三個大字:喜東來!

“趙東家、馮總裁,這邊請。”

侍者搶在前麵打開側門,帶著趙、馮二人疾步上樓。

在他們身後,另一位侍者輕輕掩上了門,似乎不經意地衝門外看了一眼。

酒樓對麵的雜貨店裏,一個悶坐著喝茶的男子揮了揮手。左近十幾個閑逛的行人、攬客的商販、推車的夥計、看報的老者,不約而同地鬆弛了緊繃的肌肉,隱隱可以聽到鬆開扳機的哢嗒聲。

趙世勇和馮如一路上樓,隻見黃鳳林正帶著幾個精幹的漢子在走廊裏來回巡視。

這個曾經的華埠流氓頭子,如今卻是有板有眼。見到趙世勇和馮如走過來,他隻是一聲不吭地點了點頭。

侍者推開一扇繪著浮雕的橡木門,門軸轉動時沒有發出一絲的聲響。

房間裏有些黯淡,光線從高高的拱形窗斜射進來,照亮了空氣中懸浮的塵埃。

一張木質雕花沙發在光線中泛出陳舊的棕紅色。日漸蒼老的徐雲升坐在沙發中間,雙手搭在拐杖上閉目養神。在他身旁的位置上,李文山和方守誠兩位掌櫃默默地注視著棋盤,卻是正在手談。

沙發上麵垂著一盞精致的水晶吊燈,規則的幾何圖形以燈座為中心四麵放射,沿著挑高的天花板,直到雪白的牆壁。

在朝北的一麵牆上,西式的壁爐裏燃燒著半截圓木,不時發出劈啪的爆燃聲。

壁爐前擺放著兩張高背椅,哈裏·摩爾和周萬秀坐在那兒小聲地交談著。兩人身旁,高挑迷人的克裏斯汀娜·斯圖爾特抱緊雙臂,望著壁爐中跳動的火苗兀自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