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培養創新思維(3 / 3)

再說說我自己。我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研究生課程。考試前,我的複習方法是將知識畫成樹狀的圖,所有的知識點就是樹突,反複看,反複想,最後形成一個腦圖。這樣,大部分要點都記得比較清楚。另外,上台講話,我也很少拿稿子,有的時候一口氣講三四個小時。有人說我記憶力強,其實不是,是我已經事先把所要講的內容畫好了腦地圖,想著圖講,這樣就能聲情並茂,用心與聽者交流。有時,我覺得有了稿子反而會限製我講話,反而給自己造成了麻煩。

這其中,冥想是十分重要的。你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者,你就能成為一個成功者;想象成一個失敗者,你就可能成為一名失敗者。孩子在上考場、上賽場、上台講話或者表演之前,你對他說“別緊張”,他肯定會緊張;如果讓孩子想“我都準備好了,我會自如發揮的”,那一定會有好結果。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聰明、敏捷、健康的大腦。那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喂”好腦。大腦需要能量,能量主要從食物中獲取。有人說,你的孩子早餐吃什麼,決定著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當然有些誇張,但也不無道理。平時,要多給孩子吃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水果、大豆製品、肉類、魚類等,早餐能吃一根香蕉更好。腦在工作時需要大量的氧和糖,所以要常常保持室內的空氣清新,注意通風換氣。要讓孩子經常做深呼吸運動,也就是“調息”。具體做法是:閉目,吸氣———吸到丹田,呼氣———把氣吐盡。平時讓孩子多運動,才能保證大腦有充足的養分。

使用腦。俗話說得好:“你不用它,就會失去它。”要使大腦得到開發,就要經常使用它,腦子越用越靈,不用就越來越笨。

集中精力多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思維敏捷的人,都是好動腦筋、勤於思考的人。我們批評“題海戰術”,是因為它把複雜的腦力勞動變成了重複的“體力勞動”,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極為有害。

放鬆腦。自然放鬆,輕鬆愉快,活躍大腦的生理功能,是保護大腦的好辦法。我掌握了一套大腦的“放鬆術”,效果很不錯,通過主觀意誌的活動,放鬆全身肌肉,從而調節緊張情緒和高級神經活動的機能。

在緊張之餘,我經常進行放鬆訓練。當然,程序沒有這樣複雜,但常常使疲憊而又興奮的自己得到很好的頭腦休息,也方便更好地參與後麵的活動。

父母們還要注意,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是保護大腦的最好辦法。因為人隻有在睡眠時,肌體內的免疫細胞才能很好地生長。長期睡眠不足,免疫功能自然下降,人就愛生病,也會影響工作和學習。

大腦,就像一個“沉睡的巨人”。幫助孩子開發大腦吧!巨人醒來之時,正是即將成功之日。

4.每天閱讀十分鍾

排列在書架上的,並不是一頁頁無生命的白紙構成的書本,而是一顆顆跳躍的心髒,從每一本書中發出它的聲音。仿佛就像按下一個電唱機的按鈕,便可以使房間裏充滿音樂一樣。一個人隻要打開書本,就可以跨越空間和時間的限製,聆聽到智者的箴言,並和智者促膝談心。

我在《輔導員》雜誌上看到這樣一個事:早在14年前,對全國“十佳少先隊員”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孩子在閱讀方麵的能力都高於普通兒童。14年後,又對部分“十佳少先隊員”進行了跟蹤訪問。發現這些孩子也都成長得非常優秀。

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上海女孩張琳和藏族少女意娜。張琳從小就酷愛閱讀,曾是《中國少年報》忠實的小讀者、小作者,也曾是一名認真負責的小記者。1990年她去大別山采訪的時候,她才12歲。當時她讀書的數量之多,已經令大人們驚歎不已!也因此她表現出來的能力就比一般孩子要高得多。現在,26歲的張琳已經獲得了醫學碩士學位,正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努力實現著自己人生的理想。

藏族小姑娘意娜從小也是個讀書迷,愛寫詩、愛畫畫。書給了她智慧和夢想。在她9歲時,有一次爸爸帶著意娜去草原,小姑娘被那裏的美麗深深吸引,回家後就畫了一幅畫,並配了一首小詩:

我和犛牛去草原/那裏有青青的小草/那裏有藍藍的天/那裏沒有人捉小鳥/那裏太陽的臉上沒黑煙。

你千萬別小看這幅詩配畫,它可在國際上獲得過大獎呢!

意娜11歲時當選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後來又寫過好幾本書。現在,她已經從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畢業了,成了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作家。

曾經擔任過團中央書記常務書記的孫金龍,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裏,沒錢買書訂報。可是誰又能知道,少年時撿到的一張報紙竟改變了他的一生:

那是小學一年級的下半學期,有一天,他到同村的一個小夥伴家裏玩,無意中在他家門後的旮旯裏撿到了一張揉皺了的廢紙。當時,他並不知道那就是報紙。看到報頭的標題,他才知道,這是一張《中國少年報》。報上的內容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至今他還記得上麵的主要文章。因為,它給孫金龍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難以忘懷。可以說,那張《中國少年報》是他的第一份課外讀物,他是一口氣把它看完的。小夥伴見孫金龍這樣興奮,就告訴他,他家屋頂棚裏還有一大堆這樣的報紙。於是,從那天開始,孫金龍幾乎每天都跑到同學家去看報。報紙上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那麼新奇,那麼的引人入勝,盡管它們幾乎都是好幾年前的舊報紙……

這段往事,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對今天的小朋友來說,可能並不值得一提。但是,對於生長在閉塞落後、文化貧乏的農村的孫金龍來說,卻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正是那些過期的《中國少年報》,豁然開啟了他幼小的心靈,給了他一個村莊外麵的世界,令他向往,更令我在想象中徜徉……

後來,孫金龍終於走出了山溝,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地質工作者。由於在援外工作中表現突出,他很年輕的時候就獲得了國家特殊貢獻獎。對此,他深情地告訴我說:“《中國少年報》就好像一個小窗口,向我打開了世界的大門。”

一個平凡的農村孩子,因為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而且經過自身的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個不平凡的人;一個普通的民族,由於重視閱讀,將會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

據說,被全世界公認的智慧者———猶太人有這樣一個習俗:在孩子小的時候,母親就會把《聖經》翻開,在上麵滴上蜂蜜,讓孩子去舔。其實,這樣做的用意無非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牢記:書是甜的!讀書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上海複旦大學附中學生湯玫捷去美國交流學習一年後,回來說,美國的政府官員和大公司的主管們都非常關注各國青少年的成長。他們通常會問湯玫捷一些“中國孩子都看什麼書”“中國孩子如何應對考試”之類的問題,似乎在他們看來,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力量不是威脅,真正的威脅來自下一代。所以,當他們與酷愛讀書的湯玫捷熟悉之後,總會開這樣一個美國式的玩笑:“看來,中國確實在威脅美國了。”

哈佛大學前任校長艾略特說得好:“養成每天用十分鍾閱讀有益書籍的習慣,二十年後,思想上將大有改進。所謂有益的書籍,是指對身心健康成長有益的書籍,不管是小說、詩歌、曆史、傳記或其他種種。”

從2002年開始,全國200多家少兒報刊聯合在青少年中開展“每天閱讀十分鍾”活動。許多優秀的書、報、刊像鴻雁一樣,飛到了祖國各地,飛進了大山深處,讓被大山隔斷視線的孩子們看到了外麵的世界。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路小學的孩子們通過這項活動大大獲益,這所學校的輔導員唐秀紅老師在活動的表彰大會上,提出了自己學校希望達到的目標:“讓有書看的孩子愛看書,讓沒書看的孩子有書看!”

為了心靈的成長,讓我們讀書吧!因為,讀書能使我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加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寬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的美好!

麵對閱讀,你要充滿極大的熱情和興趣;麵對閱讀,你必須把它當作陪伴一生的習慣。一個有遠見的人,寧可少玩一會兒遊戲,也不能不讀書看報。因為,書是你最好的朋友,它將陪伴你一步一步走上成功的台階!

5.請別打擾孩子

“專心致誌”是形容一個人做事全神貫注,一心一意。這就是告訴我們,在觀察時就專心觀察,在思考時就專心思考,在玩耍時就專心玩耍,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竭盡全力去做。

有關專家做過調查,人與人相比,聰明的程度相差不是很大,但如果專心的程度不同,而取得的成績就大不一樣。凡是做事專心的人,往往成績卓著;而時時分心的人,終究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居裏夫人在科學上取得那麼大的成就,就因為她是一個終生做事專心致誌的人。她的成功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容易成功;如果一心二用,往往是一事無成。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隻要專注於做某一件事情,那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那麼,怎樣做到專心致誌呢?

一要目標明確。要想明白現在自己究竟要做什麼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二要排除幹擾。當一個人專心致誌時,就仿佛完全進人了另一個世界,對周圍的喧鬧聲、說話聲就會忘而不聞。

三要有張有弛。做作業時,要專心致誌地寫,不要想玩的事;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不必想學習的事。這樣一張一弛,大腦才能得到充分休息。

兩個小學生描繪了他們在家學習時的情形。

“我寫作業的時候,我媽老在我身邊轉悠,一會兒伸過頭來說“好好寫,別寫錯!”一會兒端來蘋果說:“歇會兒吧,吃點兒水果!”一會兒又倒來一杯水說,渴了吧?喝水……唉,真是煩死啦!”“有一天,我正在自己的房間裏專心練字,我媽嘩的一聲推門進來找東西,我平靜的心一下子被擾亂了……”

兩個孩子訴說的情形,在不少家庭都發生過。家長這樣做,好像是在關心孩子,而實際上卻是在打擾孩子,非常影響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情感思維等心理功能的良好發展。

人的大腦一部分全神貫注、高度興奮,其他的部分就全部放鬆、高度抑製。處於高度興奮的一部分,各種營養成分的供應都很充足時,就顯得特別靈敏,就特別能理解和記憶,就特別能解決問題。

所以,讓孩子養成專心致誌的學習和做事的好習慣,實際上是交給他們一個成功的法寶。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專心致誌呢?

第一,父母要作出好榜樣。一個十分專心的女孩,無論是寫作業還是玩耍都很專心,結果不但各門功課成績優秀,興趣愛好也得到充分的發展。女孩的專心,主要是受她當工程師的爸爸的影響。女孩的爸爸每天晚上伏案學習工作,精力十分專注,從不受家人看電視、談天的影響。他說,要做到像一位北宋詩人所描繪的“用心專者,不聞雷霆之震驚,寒暑之切膚”的程度雖然很不容易,但不被其他事情幹擾而專心地做事,還是能夠做到的。

第二,著意讓孩子專心完成一件事。比如,安排孩子整理書籍、玩具,或者練習書法等等,讓他們有始有終地做事,很利於培養他們專心致誌的習慣。

總之,在孩子做事、學習的時間裏,請不要打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