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知(智)者樂,仁者壽(2 / 2)

漢代董仲舒明確指出:“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靜,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就是說,一個道德修養好的人,可以免除貪欲之心,使自己保持“內清靜”、“心平和”,從而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明代王文祿也說得十分中肯:“存仁完心也,誌定而氣從;集義順心也,氣生而誌固。致中和也,勿妄助也,疾安由作?”意思是說,隻要一個人誌定氣從、氣生誌固,就可以保持“中和”狀態,而隻要“致中和”,不妄自尋求五花八門的養生輔助手段,就不會罹疾生病,從而永葆健康。

應當指出,上述關於以德養生而益壽的理論和分析,歸根結底,仍然是對孔子的有關見解的繼承和發揮,即道德高尚的人,節製貪欲、調控喜怒、心理平和、情緒不亂、氣機通順、血脈暢達,自然會身心健康,益壽延年。

養生典範

李默然,我國著名的表演藝術家,曾主演過多部電影和話劇。在影片《甲午風雲》中,李默然將鄧世昌大義凜然、浩氣長存的民族英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李老已年逾八十,身體非常健康。他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清晨拎著菜籃子去早市逛一圈。他說:“買菜、散步、接觸社會就這樣一舉三得。回來後,再做一套自編的健身操,把全身的各環節都活動一下,一天都不會覺得疲憊。我很注重早餐的營養,晚餐也很少吃肉,這樣的安排對老人尤為重要。”

李老喜吃麵食。他一周要吃三次粗糧,零食卻從不問津,也不喜歡辣味和甜食。對醋卻情有獨鍾,每天兩次,每次喝上一匙老陳醋。李老說:“醋可以軟化血管,預防血栓,粗糧則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常吃有益健康。”

當有人問起李老養生的秘訣時,他爽快地回答說:“我很注意飲食結構,每天從事適當的身體鍛煉。從不服任何補品,我認為養生須先養德。古人說:‘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也未能長壽。’可見,養德是高於養生的。”

李老認為,養生須先養德,甚至養德高於養生,這是李老健康長壽的重要秘訣之一。事實上,現代醫學也證明了這一點:善惡的潛在因素有力地影響著一個人的健康和壽命。從心理學上講,凡是德高望重、樂施好善的人,就能夠喚起周圍人們對他的感激、尊敬和友愛之情,從而使其內心獲得一種慰藉、溫暖和滿足。從人體免疫學上講,德高而理智增長,自律則修養升華,這有益於人體免疫功能,有助於大腦神經產生祛病的化學物質,“表裏俱澄澈,心跡雙文明”,身體健康自然就得到了強化和優化。健康興於德欣,墮落始於德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