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人歌而善,陶冶情操(2 / 2)

毫無疑問,音樂不僅能改善外部環境的美好氣氛,而且能調節人的內心世界。

具有安神寧心、鎮靜催眠的樂曲,能消除緊張、焦躁的情緒,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

具有開暢胸懷、舒解鬱悶的樂曲,能消除情誌鬱結,如《古曲》、《喜洋洋》等;

節律低沉、淒切悲涼的樂曲,能抑製神情亢奮、憤怒狂躁,如《小胡笳》、《葬花》等;

具有使人輕鬆、喜樂的樂曲,能消除悲哀憂思、鬱悶憤懣,如《黃鶯呤》、《百鳥朝鳳》等。

總之,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扶慰人的心靈,使人忘記疲勞與煩惱;一首優美的樂曲能使人精神放鬆,心情愉快,令人體大腦得到充分休息,體力得到適當的調整;音樂還能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引起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上的契合。音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養生典範

音樂是健康的促進劑。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長壽的知名人物非常喜歡與音樂為伴。

宋美玲以音樂調節情緒

宋美玲(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4日),祖籍文昌縣,宋靄玲、宋慶齡的妹妹。她8歲時到美國,畢業於美國威斯裏女子學院。

年輕時的宋美玲多才多藝,愛好頗多。她不僅是小提琴、鋼琴的好手,對遊泳、網球情有獨鍾,愛好繪畫,喜歡種花,還是個標準的“電影迷”。她平時喜歡繪畫,愛好讀書,除繪畫讀書外,她喜愛用音樂調節情緒,經常聽聽音樂,唱唱歌曲,她將音樂作為一種自我保健之法。在台北的官邸裏,有一個“夫人寶庫”,裏麵除了禮品和金銀、珍珠類的飾品外,還收藏著不少唱片、留聲機之類的古董。唱片多半是古典音樂,當她覺得沉悶時,就放放音樂。令人驚奇的是,一生經過許多挫折的宋美玲竟活到106歲,其以音樂調節情緒的生活方式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陳燮陽與音樂為伴

陳燮陽,著名指揮家。身為指揮的陳燮陽自然對音樂情有獨鍾。他說,音樂是健康的促進劑,可幫人消除疲勞、忘記煩惱、振奮精神。當你失眠時聽聽舒伯特的《搖籃曲》;當你陷入痛苦煩惱時,聽聽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振奮精神。

陳燮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能與健康結合起來,既豐富生活,又延年益壽,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