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曆這樣或那樣的不幸,正如我們也經曆許多歡樂一樣。
智者說:“不幸無可避免。”又說:“不幸可以使一些人更加堅強,也可以使一些人更加懦弱。關鍵取決於對不幸的態度。”
對於懦弱的人而言,遭遇不幸就如同麵對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對於堅強的人來說,遭遇不幸仿佛遇到更強大的挑戰,從而激發出更強大的潛能。因為在強者心目中,“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
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
麵對不幸,我們不但不能過於悲傷,我們更要堅強地笑對不幸。因為隻有笑對不幸,才能從不幸中走出來。
麵對不幸的微笑,是生命潛流中綻放的朵朵浪花,它托起駛向希望彼岸的生命之舟。
笑對不幸是一種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世間隻有殘缺的身體,卻沒有殘缺的生命;生活中的拐杖輪椅,將成為人生翱翔的翅膀。
笑對不幸是一種悲壯之美。而惟獨這種悲壯之美才最為驚心動魄,震撼人心。正如大海的最美之處不在於其風和日麗,水天一色,而在於其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生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而是時時擺動在幸與不幸、沉與浮、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模式裏。我們不能像舵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堆裏麵,拒絕麵對各種麻煩,而麻煩也不會因此獲得解決。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幸,而且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幸,微笑能幫助我們從不幸中走出來。
總之,健康、正常的生活與感情來源於為人處世的良好分寸、態度把握,快樂、悲傷都應有度,不宜過極。孔子“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主張需要我們終生謹記!
養生典範
泰戈爾是印度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被譽為印度的“詩聖”。
泰戈爾長壽之道的最精華之處,在於他從佛學中領悟了尋求內心平靜的崇高境界,在快樂與悲哀的情感衝擊中,他能運用自己超人的平衡能力,使精神狀態處於平衡之中。
泰戈爾善於把養生與養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為後人留下了保健、強身的寶貴經驗:
排遣法
醫學心理學家認為,悲哀也是一種能量,會造成精神的崩潰。長久的悲哀會摧毀人體的免疫功能,易發生潰瘍病、冠心病,甚至是癌症。泰戈爾排遣悲哀的重要方法是寫詩,他用詩歌寄托哀思,從而消除這種破壞性能量。
轉移法
泰戈爾很善於在遭到悲痛時,向寬慰與歡樂轉移,以消除痛苦的可怕折磨,使心靈充滿快樂的陽光。
超脫法
生活中,泰戈爾是這樣對待痛苦與歡樂的,他指出:“生命的悲劇猛烈地震撼著我們的感情,但生命從整體上看是極其樂觀的。悲劇隻是生命的歡樂賴以表現自己韻律的一部分。”由於對什麼都看得開,因此,泰戈爾能夠擺脫壓在他心頭的重荷,在猝然來臨的打擊麵前泰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