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齋,必有明衣,布。
——《論語·鄉黨》
譯文
齋戒沐浴之後,一定要穿上幹淨整潔的衣服,用布做的。
闡釋
日常生活中,孔子對衣著非常講究。
《論語·鄉黨》中有:“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齋,必有明衣,布。”
意思是說,孔子不用深青透紅或黑中透紅的布鑲邊,不用紅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細的葛布單衣,但一定要套在內衣外麵。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黃色的狐皮袍,配黃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長一些,右邊的袖子短一些。睡覺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長。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墊。喪服期滿,脫下喪服後,便佩帶上各種各樣的裝飾品。如果不是禮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著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著黑色的帽子去吊喪。每月初一,一定要穿著禮服去朝拜君主。齋戒沐浴之後,一定要穿上幹淨整潔的衣服,用布做的。
由上可見,孔子是一位講究生活和細節品味的人,從穿衣佩飾,到齋戒沐浴,都毫不含糊。
事實上,孔子穿衣講究簡便、實用、衛生,既符合禮製規範,又符合健康養生之道。
養生之道
衣服和飲食一樣是維護人體得以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
王充在《論衡》中說:“夫衣與食俱輔人體,食輔其內,衣衛其外。”
衣服具體的作用是調節人體的體溫,保護人的身體。冬日多穿衣服保暖,夏日衣服能阻隔外界的熱氣和防止烈日暴曬、灼傷皮膚,又能防止樹枝、荊棘等刺傷皮膚和蟲蛇侵擾。
關於衣著與養生,筆者以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衣著要幹淨整潔
幹淨整潔是穿衣的首要原則。幹淨整潔的衣服,讓人身心舒適,有利於身體健康。反之,衣服藏汙納垢,讓人心情不暢,衣服上的汙垢還會影響人的健康,甚至讓人患上某些疾病。
衣著要注意季節
不同的季節應選擇相應的衣服。概括而言,春季,氣候較寒冷、幹燥、風較大,宜穿夾克、毛衣;夏季,氣候涼爽,午間較熱,應穿襯衫及輕便褲子與裙子;秋季,氣候較寒冷、幹燥,應穿夾克、毛衣;冬季,氣候寒冷、異常幹燥,可穿戴大衣、羽絨衣、夾克、毛衣、圍巾、手套等。
衣著要注意顏色
“冬不穿白,夏不穿黑。”這是人們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一般說來,深色的東西,對太陽光和輻射熱,吸收多,反射少;而淺色的東西,則反射多,吸收少。因此,夏天人們都喜歡穿淺色衣服,如白色、灰色、淺藍、淡黃等,這些顏色能把大量的光線和輻射熱反射掉,使人感到涼爽;冬季穿黑色和深藍色的衣服最好,它們能夠大量地吸收光和輻射熱,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
衣著要注意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生理機能也在不斷變化,對衣著的選擇也就應當有所區別。嬰幼兒皮膚細嫩,發汗機能旺盛,應選擇輕柔、通透性、吸水性好的無刺激性的麵料;青年人講究體型美,愛穿緊身衣衫,以顯英俊之氣,但應注意襯衣與褲子不宜過於緊身瘦小,衣料質地也以鬆軟為佳,這樣有利於健康;人到中年,皮膚、肌肉鬆弛,皮下脂肪增厚,為了不給人產生臃腫的印象,服裝款式不妨稍緊一些,但又不宜過於瘦小,以防血管受壓影響血液循環;到了老年,各種機能明顯下降,機體熱量減少,因此,老年人的服裝應選擇輕、軟、保暖性好的衣料,款式要寬大些,穿起來既方便又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