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胸懷坦蕩的人還具有寬容的品質。寬容的人心中才無積怨,才能做到忍讓。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在《論養生》一文中說:“養生是一種智慧,非醫學規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觀察的基礎上,找到什麼對自己有益,什麼對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藥品。”而在實際生活中,寬容就是對健康很有益的品質。一個具有寬容美德的人,他的愛心多於怨恨,他樂觀、豁達、忍讓,不悲傷、不焦躁、不惱怒;他對自己的伴侶、親朋、同事的不足之處以愛心來勸慰,自然不會產生隔閡與怨恨;他心情舒暢地與人相處,不會出現神經中樞、內分泌係統功能失調,還能促進人體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酶類,調節血液流通,心情愉快,增強抗病能力。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一貼健康的良藥。
“君子坦蕩蕩”,孔子在說這句話時雖不是專指養生,但其中確實包含了養生的道理,對現代人尤其有幫助。隨著社會的不斷複雜化,人們要承擔的責任、要麵對和承受的東西越來越多,隻有坦蕩開闊的胸懷,才能容得下這一切;隻有坦蕩開闊的胸懷,才不至於使這一切成為負累,成為生命的重壓。有一個適合養生的心境,我們才能去談養生,去追求養生。
養生典範
啟功,1912年生,滿族,北京人。受業於著名史學家陳垣,長期從事文史教學與研究。自幼愛好書法、繪畫和古典詩詞,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書畫展,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由於啟老的書法是難得的墨寶,因此假冒的作品很多。有個鋪子就是這種“作品”的專賣店。標價不高,有人看了問店主:“是真的嗎·”店主也挺痛快:“真的能這價錢嗎?”後來啟老聽說了這件事,就來到這個鋪子,一件一件看得挺仔細。啟先生誰不認識呀?有人就過來問:“啟老,這是您寫的嗎?”啟老聽了,微微一笑說:“比我寫得好。”在場的人全都大笑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啟老又改口了:“這是我寫的。”事後,他向人們解釋說:“人家用我的名字寫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難缺錢,他要是找我來借錢,我不是也得借給他?”您看,啟功先生就是如此大度。
啟老有次去醫院看病,護士拿著裝有他血液的試管不停地搖晃,啟老問:“你為什麼搖晃?”答曰:“您的血太稠啦,不搖就會很快凝固,您要少吃肉啦!”恰巧,趙樸初先生也來診病,趙老說:“吃了一輩子素,現在也是血脂高。”這下讓啟老抓住了“反擊”的證據:“你看,我說一定和吃肉沒什麼關係嘛!”
一位氣功師替啟老發功治療,問啟老有什麼感覺。啟老知道,氣功師等待的是酸麻脹熱之類的話,但實際上並無此感覺,便認真地說:“我感覺到兩隻大手摁在我的膝蓋上。”在場的人大笑。
由於頸椎病發作,他被送到醫院做牽引,這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他躺在病床上作了一首《西江月》:“七節頸椎生刺,六斤鐵餅拴牢,長繩牽係兩三條,頭上數根活套。雖不輕鬆愉快,略同鍛煉晨操,《洗冤錄》裏篇篇瞧,不見這般上吊。”
還有一次,啟老因血脂高去醫院輸液,又作了一首《漁家傲》:“眩暈多年真可怕,十難苦況難描畫。動脈老年多硬化,瓶高掛,擴張血管功能大。七日療程滴液罷,毫升加倍齊輸納。瞎子點燈白費蠟,剛說話,眼球震顫頭朝下。”
有一次,醫院給啟老的家人下了“病危通知書”,啟老被嚴格“管製”起來。有人問及啟老的看法。啟老說:“渾身實難受,滿口答無妨,扶得東來西又倒,消息傳來帖半張,仔細看,似閻羅置酒,敬候台光。”如此樂觀地看待生死,閻王也無可奈何了,於是啟老又一次“策杖回家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