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過,則勿憚改。”
——《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說:“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闡釋
有一年,孔子去齊國,覲見齊景公以後,卻沒有拜訪晏嬰。子貢問道:“老師,咱們這次來齊國,為什麼隻見齊國國君而不見齊國的宰相?”孔子回答說:“晏嬰連續被齊國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世國君重用為相,執掌朝政數十年,可以說是事奉三君都能官運亨通,我懷疑他是個八麵玲瓏、處事圓滑的人。因此,我不想見他。”
晏嬰聽到孔子的話以後,說:“我以一心事三君,一心一意地忠實執行三世齊君的旨意,為齊國的安定、富強竭盡全力,所以我做相國一直很順利。如果以三心事一君,那就不會是順利的了。現在孔子認定我從政順利的原因是八麵玲瓏、處事圓滑,讓人難以接受。起先,我以為孔子的言論是珍貴的,現在我對他的言論的正確性感到疑惑。”
孔子聽到晏嬰對自己的言論的評價,認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自我檢討說:“我私下議論晏嬰時,並不確知他有什麼過失,這是我的過錯。我對晏嬰是失言了,晏嬰譏諷我是對的。對晏嬰相國,我應視之為師。”於是,孔子先派弟子宰予前往齊國相府,代自己向晏嬰謝罪。隨後,又親自登門拜訪,向晏嬰道歉。
事後,晏嬰評論此事說:“聖賢之人也會有錯,但貴在有錯認錯,有錯必改。孔子就是這樣的聖賢之人啊!”
孔子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意思是,我真幸運啊,一旦有過錯,別人就給我指出來了。
孔子之所以重視過錯,是因為他把改正過錯當作是提高道德修養的重要手段。在《論語·學而》和《論語·子罕》中兩次提到“過,則勿憚改”,反複強調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在《論語·衛靈公》中孔子又說:“犯了過錯而不加以改正,這才真叫過錯。”又進一步強調了改正過錯的重要性。
事實上,在健康養生中,改正錯誤的壞毛病,培養健康的好習慣,是健康養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養生之道
事實上,有了錯誤並不怕,怕的是明明錯了卻不知道改正。
在健康養生中,如果有了錯誤,卻不改正,隻能是離健康越來越遠;反之,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則會重新回到健康的軌道上來,使身體愈來愈健康。
為了幫助大家改正養生中的錯誤,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飲食誤區
營養過剩不利養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開始追求食品的營養。如今,人們在營養方麵最怕的就是“缺”字,生怕缺這缺那,但誰也不關心“營養過剩”會怎麼樣?事實上,“營養過剩”為人們帶來的是肥胖及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一係列生理負擔和疾病。所以,必須改變人們的膳食意識。注意營養沒錯,但更應注意吃進熱量與所消耗的熱量是否平衡。
隻吃素有損無益:葷食和素食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從營養的角度看,素食和葷食都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因此長期吃素食,除了個別人外,一般人,特別是青年人,由於攝取蛋白質的質量不足,將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降低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健康水平會受到很大影響。
經常不吃早餐易患病:早餐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經常不吃早餐,會使人體患多種疾病,如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膽結石等疾病。
晚餐不當害處多:一個健康的胃大約隻有拳頭大小,當我們吃下太多食物,把胃撐得過大,又塞得滿滿的,會讓消化過程受到很大的阻礙,就像爐子加了太多煤炭,沒有留些空氣助燃,反而會阻礙燃燒。科學研究發現,晚餐不當易引起多種疾病,如冠心病、肥胖症、尿道結石、高血脂、高血壓、腸癌等。
飯後6不宜:不宜立即洗澡,不宜立即放鬆腰帶,不宜立即喝茶,不宜立即吃水果,不宜立即吸煙,不宜立即幹活。
6大不良的就餐習慣:甜食,鹹食,燙食,快食,暴食,蹲食。
運動誤區
運動過量不利養生:因為,劇烈的大運動量會損害人體免疫係統的功能,使淋巴細胞、T細胞、巨噬細胞對病原微生物的防禦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過度劇烈的運動可使胸腺所分泌的胞腺素減少,致使肌體的整個調節反應受損,降低人體免疫力,不利於對病原微生物的防禦,為此主張鍛煉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