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定王的思念。清代詩人熊四牧《詠長沙定王台》:“城東百尺倚崔嵬,迢遞長安載土來;一片夕陽春樹綠,慈鳥飛繞鳳凰台。”詩歌穿越時光,仿佛把我們帶回千年前的生活場景。光緒二年(1876),湖南觀察使夏錫雲重修定王台,在《重修定王台碑記》中寫道:“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於賈太傅,孝莫著於長沙定王。”
親情是傳統道德的重要坐標。孫子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親情是一切品德的發端,做一個仁者,始於體察親情,愛戴自己的親人,才會愛戴他人。一個不尊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不要指望他對同事和朋黨友好。古人倡導以德治國,道理源自於此。隻有這樣,做百姓的,才會懂得勤勞致富、嚴以輔慈、敬以致孝;做夫妻的,才會伉儷情深,同甘共苦,相敬如賓;當官從政的,才會知道胸懷天下、公忠體國、濟世圖強,才會知道以德為政、以和為貴、惠民利民。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客觀環境隨時可能變化,但親情與愛,堅如磐石。
親情也是文化傳遞的生命載體,孝道是最為溫情的人倫關懷,是人類道德情操的原點。古城長沙因為有這樣一座“孝”台的存在,因其獨特的孝文化氣場,業已成為人們的道德引擎,成為文明古國的象征!
留言薈萃
鳳凰涅槃:世間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道!
淩晨微風:很讚同先生的觀點!“做事也好,做學問也好,得先做人!”
風荷晚香:有個笑話說:在一所公寓裏,住著美國人、法國人、猶太人和中國人。一天,公寓失火了,結果,美國人首先救出了妻子,法國人首先抱出了情人,猶太人首先搬出了自己的保險箱。我們中國人呢?首先背出來的是自己的老娘。這則笑話形象地道出了中國人曆來把孝敬父母作為首要大事。
隨緣:孝道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情愫!
瑤池:一個不尊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的人,不要指望他對同事和朋黨友好。
天際:樹人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世人往往在失去時才覺珍惜。
鹹菜:離長沙其實很近,卻不知道這段曆史故事,汗顏!
江南雪舞:“黃葉紛飛弄蚤寒,楚山湘水隔長安;荒台蔓草凝清露,猶似思親淚未幹。”定王台一定會因為這個感人的故事而流芳百世的。
我不是秋風: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替父母要做的事太多。人間最痛:子欲養而親不在。父母經常是我對著發脾氣的人,卻也是我生命當中最愛的人!荒台蔓草凝清露,猶似思親淚未幹!
芳菲:親情是一切品德的開始,是文化傳遞的生命載體,如果說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觀環境隨時可能發生變化,但親情卻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