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憐君何事到天涯(2 / 2)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漢文帝召回被貶往長沙的賈誼當晚,就與之宣室夜對。看上去,文帝求賢若渴“訪逐臣”,3年不見了,賈生風彩照人的才情,眾生仍無與倫比。這一幕曆史上少見的聖主求賢,風雲際會的圖景,為什麼在詩人李商隱眼裏“虛”而“可憐”呢?讀詩的最後一句,我們才明白,文帝不再向賈生詢問治國安民之道,而最想知道的是鬼神的本原。看似輕描淡寫的“可憐”之筆,卻比劍拔弩張的可悲可歎更耐人尋味。“狡黠”的李商隱在此詩中更多的是自憐,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胸中的塊壘。

過不多久,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在任梁懷王太傅期間,賈誼仍對政事十分關注,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寫下了如《治安策》、《論積貯疏》等名篇。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懷王不幸墜馬而死。賈誼本無責任,但他害怕文帝追究,又追悔自己疏忽,沒盡太傅的責任。從此更加鬱鬱寡歡,哭泣不已。後抑鬱而終,時年33歲。一個人的死,就讓自己灰心喪氣,誰還能指望他成就什麼大事?毛澤東有一首《七絕》評價賈誼:“賈生才調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入木三分。

千年之後,一個深秋的傍晚,唐朝大詩人劉長卿“剛而犯上,而遭遷謫”,詩人隻身來到賈誼的故居。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慨萬千,寫下《長沙過賈誼宅》名篇:

三年謫臣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國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後,賈誼會來到湘水之濱悼念自己;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千年後的劉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吊自己的遺址;後來者的心曲,恨不能讓古人從地下坐起來傾聽,當世更有誰能理解呢?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

才調絕倫的賈生,一生的缺憾在於書生意氣,恃才傲物,功顯幕僚。“長沙裏手”的頭角崢嶸,顯擺逞能,當其才能、功績大大超過、壓倒一群俯首聽命,沒有思想,沒有主見的同僚時,自然會引來同僚的心裏不快、嫉妒直至仇恨。對於有利害衝突、有競爭性的同僚來說,所謂分享別人成功的快樂,隻不過是說說而已;排擠、打擊“行高於人”者,才會更愜意。縱觀古今,概莫能外。賈誼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更是個人性格的悲劇!

留言薈萃

香山紅葉:性格決定命運!

點點點:人的成敗與否,性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阿蓮:賈誼的悲劇是一個天才的人生悲劇,生存悲劇。這樣的悲劇自古以來,代代上演。是否證明人類不斷進化的同時,人性從來就沒有改變。

江南雪舞:“一個人如果僅有遠大目標,卻無豁達大度的胸懷;空有滿腹經綸,卻無審時度勢的識見,那麼,必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到頭來理想、抱負也將付諸東流。”說得極是。

幽幽天使:才調絕倫的賈生,一生的缺憾在於書生意氣,恃才傲物,功顯幕僚。

淩晨微風:一個如此懷才的人居然敗在了自己的度量之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