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坪塘憑吊曾文正(1 / 2)

在我所親近的湖湘人傑中,曾國藩是最具爭議的曆史人物。我耳邊回響多的是對他的誹謗和謾罵。一些惡毒的語言如“曾剃頭”、“劊子手”、“偽君子”、“賣國賊”……更是讓人難聽。後人還不解恨,身後也不讓他安寧,砸毀他的墳塋,盜挖他的墳墓!

沒有弄潮曆史的後人,他們咬牙切齒地辱罵曾國藩的理由:莫過於曾鎮壓過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而太平天國是孫中山先生首肯的農民起義,曾被無限地拔高、美化。時光是一把篩子,過濾垃圾,留下真金。100多年過去了,曆史的真相開始顯山露水。

從前,教科書稱其是“一場偉大的農民革命運動,動搖了幾千年來封建統治基礎……實現了均貧富”。而今,隨著史學家對曾國藩的悉心研究和對太平天國的考證,還原了部分曆史的本來麵目。不可置疑的事實是,這場叱吒風雲的運動從洪秀全率眾起事開始,到占領南京,建立“天朝”政權,僅僅維持了11年的時間,就土崩瓦解了。其中慘痛的教訓實在太多,而最根本的是淫亂和腐敗。

天王洪秀全從建都天京之日起,11年中從未邁出過天京城門一步,天天在天京城內尋歡作樂,自封天王,下有中王,東西南北王,各王封疆分妻無數,同時,實行一夫多妻製。天王洪秀全擁有的妻妾:金田起義後不久15人,一年後至永安,有36個;到了天京,洪秀全就有88個後妃,已超過了曆代封建帝王的三宮六院72後妃的人數。

我觀太平天國史記,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是頭領們利用迷信發動和發展起來的一支造反隊伍。他的一套教義、教規、戒律,不但從精神到物質嚴厲地控製著參與者,而且斷絕了一切可能的退路。這種洪氏宗教,披著基督教外衣,拿著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國奴隸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條規,對他控製下的軍民實行極其殘酷的剝奪與統治,實際上是一種極端利己主義的政治性邪教。

洪秀全造反勢如破竹,清軍節節敗退,天下大亂,危及國家政權。作為當局當權派的滿清。平定內亂,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當務之急。曾國藩受命於危難之際,率領湘軍征討、打敗太平軍,實在情理之中,身為朝廷臣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曾國藩,帶兵征討,無可厚非。

試想,一個堂堂的國家怎能交到一個靠宣傳封建迷信、靠搶劫殺戮、靠打砸孔廟而亂起的太平軍手中?如果當時曾國藩不挺身而出,很難想象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會殘存多少?忠、孝、信、義、仁能所剩幾何?從這方麵說來,曾國藩稱為挽救中華文化的英雄,並不過分。對待太平天國的俘虜,曾國藩明確指示,必須統統殺掉。這是出於速戰速決的考慮。因為,戰爭時間越長,人民的傷亡越大,國家的消耗也就越大,兩害相權取其輕,曾國藩不得已而為之!

在滿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中,曾國藩可謂是漢人中最榮耀的一個。從平平一介書生起家,創湘軍,剿滅太平軍,青雲直上,成為清朝統治階級的中堅。清廷封給他再高的頭銜與榮譽也不足為過。他的存在,讓一個處於風雨飄搖中的腐朽王朝的命脈得以維係;辦洋務,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他的出現,讓一個沉睡了幾百年的東方古國邁出了與現代技術接軌的步伐。他的治家、治軍的思想卻無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傑。在曾國藩身上,其中體現著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的人生信條,他也將儒家所推崇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麼一個行高於世的風雲人物,一生為人卻極為低調。他有能力取代皇上,在權利和忠孝之道的兩難選擇中,最終選擇了忠孝之道,選擇了平靜地退出曆史的舞台。兩年後悄然病逝於兩江總督任上,死後諡號文正。極為平民式的墓葬,位處偏僻的長沙郊野伏龍山坪塘桐溪寺旁,氣派無法與大清皇家陵園相比,唯有鬱鬱蔥蔥的山林,日夜守候他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