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力排障礙傾心漢化(2)(1 / 3)

姓名 順治七年前爵職 順治八年至十七年爵職卓布泰〖3〗順治年間封二等男費揚古〖3〗順治十一年封二等男吳賴〖3〗順治九年封二等男鄂莫克圖〖3〗順治十一年封二等男莊機達〖3〗順治年間封二等男蘭拜〖3〗順治九年封二等男譚布〖3〗順治八年封三等男,九年晉二等男景固勒岱〖3〗順治年間封二等男雅爾納〖3〗順治年間封三等男額爾格圖〖3〗順治年間封三等男真柱懇〖3〗順治年間封三等男齊爾格中〖3〗順治年間封三等男宜拜〖3〗順治九年封三等男達禮善〖3〗順治年間封三等男賴達哈〖3〗順治年間封三等男舒理渾〖3〗順治年間封三等男雅喇〖3〗順治十三年封三等男蘇魯邁〖3〗順治九年封三等男費雅思哈〖3〗順治年間封三等男宜爾格德〖3〗順治十二年贈三等男喀爾喀喇〖3〗順治十二年贈三等男

三、賞賜銀帛撥給莊園包衣。

“首崇滿洲”國策在經濟上的體現就是,高俸厚祿,廣收包衣,莊園遍地,屢賜銀帛。順治七年議準:親王歲給俸銀一萬兩、祿米一萬二千斛,郡王銀四千兩、米八千斛,貝勒銀二千兩、米二千一百斛,貝子銀一千兩、米一千六百斛,公銀五百兩、米一千二百斛。第二年改定:親王俸銀照舊,郡王歲給銀五千兩,貝勒三千兩、貝子二千兩、公一千兩,每俸銀二兩,給祿米三斛。據此,郡王俸銀增加了一千兩,貝勒加了一千兩,貝子增一千兩,公增五百兩,祿米也增加了一些。順治九年又定:親王世子俸銀六千兩,郡王長子三千兩。順治十年定製:親王、世子、郡王、長子俸銀照舊,貝勒二千五百兩,貝子一千三百兩,鎮國公七百兩,輔國公五百兩,一等鎮國將軍四百一十兩,以下各遞減二十五兩。每俸銀一兩,給祿米一斛。光緒《大清會典事例》第248卷。這是非常高的數量。堂堂一品大學士,年俸銀才一百八十兩、米一百八十斛,而一位親王的歲俸等於五十五位大學士的年薪,一位郡王之俸銀超過二十七位大學士祿銀的總數,二者之間差距是何等之大!

宗室王公還不斷得到賞銀。順治二年五月初四,以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鐸出征西安大順軍所獲金八萬四千餘兩、銀一百五十三萬餘兩、緞三千餘匹分賜諸王、貝勒、貝子、公、公主及各旗官員。《清世祖實錄》第16卷第4頁。五年,賜親王金一百兩、銀一萬兩,郡王金五十兩、銀五千兩,貝勒金二十五兩、銀二千五百兩,貝子金十三兩、銀一千二百五十兩。八年二月、八月兩次共賜親王各銀一萬七千兩、郡王各銀一萬八千兩、貝勒各三千七百兩、貝子一千二百二十五兩。十年一次和十四年兩次,三次共賞親王各銀一萬四千兩、郡王各銀七千兩、貝勒二千四百五十兩、貝子銀一千五百兩。從順治五年到十四年的十年中,六次累計賜每位親王銀四萬一千兩、郡王二萬一千五百兩、貝勒一萬零六百五十兩、貝子五千六百七十五兩。康熙《大清會典》第38卷。這批賞銀,相當於他們每人一年的正額俸銀四倍多,即十年中他們每人多領了四年的俸銀。

宗室王公還占有大量包衣,莊園牧場星羅棋布於河北、遼寧、內蒙古、山西等地。順治八年二月原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被追罪削爵籍沒,八月帝斥其濫收投充包衣說,多爾袞濫收投充人一千四百餘名,多係“帶有房產富厚之家”。其兄英親王阿濟格亦大肆逼民帶地投充,僅在灤州、香河、寶坻、三河、玉田、豐潤、樂亭及開平衛的投充人六百八十七名,就有地八十五萬餘畝。《清世祖實錄》第59卷第12、13、28頁;一使館《順治題本》,順治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戶部尚書噶達洪題:《為圈補土地事》。

據清政府官方冊籍記載,清初八旗宗室王公莊園共有整莊一千四百零七所,半莊、莊、園八百一十七所,共二千二百二十四所,另有果地、靛地、網戶地、獵戶地、菜地,主要分布於河北、遼寧等地,共有田地一百三十三萬餘畝。《清朝文獻通考》第5卷。其實,這並不是王公莊園的全部數字,而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即清初分封給王公的免交國賦的旗地,亦稱“老圈地”。各王公實際擁有的莊園牧場田地,遠比此數更多。僅順治帝福臨之五兄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後改稱莊親王)家,到清朝末年,在河北省的延慶、寶坻、昌平等二十二個州縣及張家口、承德、獨石口和山西省、遼寧省,共有土地五十五萬餘畝。一使館存《宗人府堂稿》,王府長史桂斌:《為呈覆事》。福臨的長兄肅親王豪格於順治五年三月被多爾袞削爵幽禁籍沒,八年複爵,由其子富壽襲封。肅王府之莊園牧場田地比莊親王府還多,在河北、奉天(遼寧)有“耕作地”三十萬餘畝,在“東蒙古察哈爾屬白旗地”有牧場地一百二十六萬畝,另外在熱河還有一百七十餘萬畝土地的所有權及麵積為二十平方裏的森林一處、金礦一處、山地十處、果園三處。一使館存《宗人府堂稿》,肅王府《奉天各莊佃地放低》(宣統七年,十一月),日本大正三年調查報告:《奉天督,東蒙古地方肅親王所有不動產調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