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力排障礙傾心漢化(4)(1 / 3)

十五年二月十三日,帝諭禮部:前因丁酉科順天中式舉人,多有賄買情弊,是以朕親加複試,今取得米漢雯等一百八十二名,仍準會試。蘇洪、張元生、時汝身、霍於京、尤可嘉、陳守文、張國器、周根等八人,文理不通,俱著革去舉人。《清世祖實錄》第115卷第5頁。

四月二十六日,順治帝對丁酉順天科場案作了最後的處理。他諭刑部等衙門:“開科取士,原為遴選真才,以備任使,關係最重,豈容作弊壞法。王樹德等交通李振鄴等,賄買關節,紊亂科場,大幹法紀,命法司詳加審擬。據奏王樹德、陸慶曾、潘隱如、唐彥曦、沈始然、孫?、張天植、張恂,俱應立斬,家產籍沒,妻子父母兄弟流徙尚陽堡。孫珀齡、鬱之章、李倩、陳經在、邱衡、趙瑞南、唐元迪、潘時升、盛樹鴻、徐文龍、查學詩,俱應立斬,家產籍沒。張?、孫蘭茁、鬱喬、李樹霖、張秀虎,俱應立絞。佘讚周應絞,監候秋後處決,等語。朕因人命至重,恐其中或有冤枉,特命提來親行麵訊,王樹德等俱供作弊情實,本當依擬正法,但多犯一時處死,於心不忍,俱從寬免死,各責四十板,流徙尚陽堡。餘依議”。董篤行等(同考官),本當重處,朕麵訊時,皆自認委係溺職,姑著免罪,仍複原官。曹本榮等,亦著免議。“自今以後,考官士子俱當恪遵功令,痛改積習,持廉秉公,不得以此案偶蒙寬典,遂視為常例,妄存幸免之心。如再有犯此等情罪者,必不姑宥。爾等衙門即行傳諭”。②《清世祖實錄》第116卷第13、14頁;第14頁。同日,大學士管吏部尚書事王永吉因其侄王樹德私通科場關節,自請處分,帝降旨批示說:“王永吉乃朕破格擢用,受恩深厚,未見克盡職業,實心為國,負朕簡任之恩。王樹德係其親侄,豈不知情,著降五級調用。”②。

在審處順天科場案的同時,順治帝又對主持江南省鄉試的主考官、同考官的索銀舞弊,施予了更為嚴厲的處罰。順治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工科給事中陰應節上疏揭發江南科場舞弊之情說:“江南主考方猶等,弊竇多端,榜發後,士子忿其不公,哭文廟,毆廉官,物議沸騰。其彰著者,如取中之方章鉞,係少詹事方拱乾第五子,懸成、享成、膏茂之弟,與猶聯宗有素,乃乘機滋弊,冒濫賢書,請皇上立賜提究嚴訊,以正國憲,重大典。”帝閱後甚怒,降旨批示說:“據奏南闈情弊多端,物議沸騰。方猶等經朕麵諭,尚敢如此,殊屬可惡。方猶、錢開宗並同考試官,俱著革職,並中式舉人方章鉞,刑部差員役速拿來京,嚴行詳審”。本內所參事情,及闈中一切弊竇,著郎廷佐(西江總督)速行嚴察明白,將人犯拿解刑部。方拱乾著明白回奏。《清世祖實錄》第113卷第8、9頁。

順治十五年二月初三,掌河南道禦史上官又劾江南科場弊說:江南省同考官舒城縣知縣龔勳,出闈後被諸生所辱,事涉可疑。“又有中式舉人程度淵者,嘖有煩言,情弊昭著”,應詳細勘察,以厘夙奸。帝閱後降旨:著嚴察逮訊②④《清世祖實錄》第115卷第2頁;第12、13頁;第17、18、19頁。。二月二十九日,禮部議複前疏時奏稱:應照京闈事例,請皇上欽定試期,親加複試,以核真偽。另外,直省士子雲集,闈務不便久稽,其江南新科舉人,應停止會試。帝允其議。②。

三月十二日,順治帝親自複試丁酉科江南舉人。二十日諭禮部:前因丁酉科江南中式舉人情弊多端,物議沸騰,屢見參奏,朕是以親加複試。今取得吳珂鳴三次試卷,文理獨優,特準同今科會試中式舉人一體殿試。王士:《池北偶談》第1卷,《特賜進士及第》。其汪溥勳等七十四名,仍準作舉人。史繼佚、詹有望、潘之彪、洪濟等二十四名,亦準作舉人,罰停會試二科。方域、顧元齡、劉師漢、夏允光、程牧、孫弓安、葉甲、林大節、楊廷章、張文運、汪度、陳珍、華廷樾、孫長發等十四名,文理不通,俱著革去舉人。④。

順治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刑部審理核實江南科場舞弊案後奏稱:正主考方猶擬斬,副主考錢開宗擬絞。同考官葉楚槐等擬責遣尚陽堡。舉人方章鉞等俱革去舉人。順治帝閱後降旨加重懲治說:“方猶、錢開宗,差出典試,經朕麵諭,務令簡拔真才,嚴絕弊竇,輒敢違朕麵諭,納賄作弊,大為可惡。如此背旨之人,若不重加懲治,何以儆戒將來,方猶、錢開宗,俱著即正法,妻子家產籍沒入官。葉楚槐、周霖、張晉、劉廷桂、田俊民、郝惟訓、商顯仁、李祥光、錢文、雷震聲、李上林、朱建寅、王熙如、李大升、朱、王國禎、龔勳,俱著即處絞,妻子家產籍沒入官。已死盧鑄鼎妻子家產,亦著籍沒入官。方章鉞、張明薦、伍成禮、姚其章、吳蘭友、莊允堡、吳兆騫、錢成,俱著責四十板,家產籍沒入官,父母、兄弟、妻子並流徙寧古塔。程度淵在逃,責令總督郎廷佐、亢得時等速行嚴緝獲解,如不緝獲,即伊等受賄作實是實。爾部承問此案,徇庇遲至經年,且將此重情,問擬甚輕,是何意見,著作速回奏。餘如議。”《清世祖實錄》第121卷第24、25頁。

將此案與順天案相比較,顯然可以看出順治帝對江南案之處理,遠重於順天案。其一,京闈案僅斬兩位同考官,兩位主考官和其他同考官俱蒙恩免議,而南闈(江南)則主考方猶、錢開宗立斬,同考官葉楚槐等十七位同考官立絞,妻子家產籍沒入官,另一同考官盧鑄鼎雖已死,亦難逃其罪,妻子家產同樣籍沒入官。其二,京闈複試,僅革去張元生等八名舉人,其他米漢雯等一百八十二名舉人俱準參加會試,而南闈卻革去十四名舉人,其餘舉人中,隻吳珂鳴一人準參加當年會試,汪溥勳等七十四名舉人不得參加此次會試,史繼佚等舉人還罰停會試二科。其三,京闈舞弊受罰之舉人王樹德等係流徙尚陽堡,而南闈舉人方章鉞等則流徙寧古塔,道路更遠,地更荒涼,戍人更悲慘。其四,京闈案,刑部擬議重,王樹德等十九人擬立斬,李蘇霖等六人中五人立絞一人絞監候,而帝加恩從寬,皆予免死而流徙,南闈則刑部擬議較輕,僅擬斬、絞兩位主考,同考官皆責遣尚陽堡,而帝卻擯斥其擬,改將主考、同考官一律處死。其五,京闈之擬議衙門刑部,雖擬議甚重,由帝改定,但沒有受到訓誡,而南闈之議,刑部卻遭皇上嚴斥,並責令刑部回奏為何“問擬甚輕”?為何遲遲不報?刑部諸臣遵旨回奏後,吏部循諭,議擬懲治意見:刑部尚書圖海、白允謙,侍郎吳喇禪、杜立德,郎中安球護、胡悉寧,員外郎馬海,主事周新民等,“讞獄疏忽”,分別革職、革前程並所加之級。帝降旨批示:“圖海等本當依議,姑從寬免革職,著革去少保、太子太保並所加之級,其無加級者,著降一級留任。”《清世祖實錄》第122卷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