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福臨從順治八年正月親政伊始,即感到用人之重要。他的母後於八年二月十一日便誥諭愛子說:“民者國之本,治民必簡任賢才,治國必親忠遠佞,用人必出於灼見真知。”《清世祖實錄》第53卷第15、16頁。一年多以後,大學士陳名夏奏稱:“貞觀政治,可比隆三代,惟能用人故耳。”③《清世祖實錄》第71卷第26頁;第17、18頁。大學士範文程等人在奉旨會推大臣時奏稱:“治天下首在用人,內而部院卿寺,外而總督撫鎮,皆佐皇上經理天下之大臣也。”③福臨完全遵循了母後的教誨,采納了範文程等人的建議,對任用文臣武將,特別是委任大學士和九卿,非常重視,力求選用賢才及合適之人。
福臨親政以後,官製大體上雖仍沿襲攝政時期之製,內三院和順治十五年改為內閣的大學士,係滿漢兼有,但也有較大的變動。變動之一是增加了漢大學士名額。順治元年到七年,大學士一般是五六名或六七名,其中多係滿洲旗人和漢軍旗人,漢大學士較少。順治三年到七年,每年大學士共七名,即範文程、剛林、寧完我、馮銓、洪承疇、祁充格、宋權,其中剛林、祁充格是滿洲旗人,範文程、寧完我、洪承疇是漢軍旗人,隻有馮銓與宋權是漢人。順治八年人員變化很大,但格局仍與前幾年相同。順治九年裏先後有八名大學士,即範文程、寧完我、洪承疇、宋權、希福、陳名夏、額色黑、陳之遴,其中滿洲二名、漢軍三名、漢人三名,但漢大學士宋權於年初致仕,實際上隻有陳名夏和陳之遴二人。順治十年六月二十七日,世祖福臨下諭內三院命增加漢大學士說:“綸扉為機密重地,事務殷繁,宜選賢能,以弘匡讚,每院應各設漢官大學士二員,著吏部詳察實行,確舉堪任者奏聞,爾內院即傳諭行。”《清世祖實錄》第76卷第12頁。隨即命吏部尚書成克鞏為內翰林秘書院大學士、禮部左侍郎張端為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吏部右侍郎劉正宗為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這樣一來,大學士主要便由漢官擔任了。比如,順治十一年的大學士有:範文程、寧完我、洪承疇、陳名夏、額色黑、馮銓、圖海、成克鞏、張端、劉正宗、呂宮、金之俊、蔣赫德、王永吉、黨崇雅、傅以漸,共十六人,其中範文程於九月解任,陳名夏於三月處死,張端在六月病故,餘下十三位中,滿洲兩人,漢軍旗人兩人,漢官九人。順治十二年共有大學士十六位,扣除因病免任二位,還有十四位,其中滿洲四人,漢軍二人,漢官八人。十三年起,滿洲、漢軍旗大學士和漢大學士的人數才大體相等,有時漢大學士還略多於滿洲、漢軍旗大學士。
順治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世祖福臨下諭吏部,命將內三院改為內閣,大學士改加殿閣銜,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品級由原來的二品改為正五品(明朝大學士為正五品),但“照舊例兼銜”,取消原有的內三院秘書、弘文、國史院大學士名稱,翰林院照舊獨立出來(原混入內三院內)。這一年的大學士有滿洲額色黑、圖海、車克、巴哈納等四人,漢軍寧完我、洪承疇、蔣赫德等三人,漢大學士有成克鞏、劉正宗、金之俊、傅以漸、王永吉、胡世安、衛國祚、李等八人,漢大學士仍略多於滿洲、漢軍旗大學士。
其次,大量委任新人。從順治八年起,世祖除繼續留用一些舊大學士外,不斷擢用新官,到順治十年十一年以後,內院內閣大學士,基本上是由帝新委任的。順治七年內院大學士共七人,即範文程、剛林、寧完我、馮銓、洪承疇、祁充格、宋權,第二年剛林、祁充格處死,馮銓致仕,新任了希福、陳泰、雅泰、陳名夏、額色黑五位大學士。順治十二年起,內院十幾名大學士中,隻有寧完我、洪承疇、馮銓三人是順治八年以前的大學士,且寧完我於十五年致仕,馮銓於十三年二月致仕十六年二月複任,洪承疇雖一直是大學士,但從十年五月即已往湖南,兼任五省經略,不問院事,十七年才以病回京調理,十八年四月致仕,也就是說舊大學士實際上隻留下兩名,其餘十一二名、十三四名大學士皆是世祖新任的。
再次,世祖最重庶吉士,盡量擢用入主中原後開科取士選錄的進士和庶吉士,超級提拔為大學士,一共任用了傅以漸、呂宮、李三人。傅以漸,山東聊城人,順治三年一甲一名進士,即狀元,授弘文院修撰,四年充會試同考官,五年充明史纂修官,八年遷國史院侍講,九年充太宗實錄纂修官,十年正月遷秘書院侍講學士,五月遷少詹事,閏六月擢國史院學士,七月教習庶吉士,十一年八月授秘書院大學士。呂宮,江蘇武進人,順治四年一甲一名進士,授秘書院修撰,九年加銜右中允。十年二月,帝幸內院,呂宮與侍講若真、編修程芳朝、黃機並召對,命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論》,賜茶食。十年五月,帝諭吏部:“翰林官升轉,舊例論資俸,兼論才品。朕思果有才品特出者,何必拘於舊例?右中允仍管秘書院修撰事呂宮,文章簡明,氣度閑雅,著遇學士員缺,即行推補。”尋授秘書院學士。十年閏六月擢吏部右侍郎,十二月授弘文院大學士。李,直隸高陽人,父國縉在明朝天啟時任大學士。李七歲而孤,弱冠登第,於順治二年中舉,三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尋晉編修。十年二月世祖親試清書翰林,李列上等,擢中允,五月遷侍講,尋擢侍講學士,十二年遷秘書院學士,任日講官,十四年充經筵講官。十五年二月充會試副考官,五月授秘書院大學士,時年才三十四歲。世祖擢用倚任三人,三人也多有建樹。李一直任到康熙二十三年病故,剛六十歲,人讚其“風度端重,內介外和,久居相位,尤嫻掌故,眷遇甚厚”。康熙帝讚其“慎勤敏練,宣力有年,勞績素著”。康熙三年呂宮卒時,範文程為其作誄說:“本朝第一人物,第一知遇,惟先帝知公,惟公不負先帝。”《清史列傳》第5卷,《傅以漸傳》《呂宮傳》,第7卷,《李傳》;《清史稿》第238卷,《傅以漸傳》《呂宮傳》;《清代碑傳全集》第4卷,王熙:《李公墓誌銘》,呂星垣:《太保公呂宮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