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世為天子,代代為王,的確有利於清帝與蒙古王公雙方,有利於滿蒙漢人民,蒙古各部王公為清“屏藩”,他們自己亦能“享富貴於無窮”。這是一項有利於雙方的好政策。
二、北方屏障蒙王為帝效勞。
順治帝所說“世為天子,代代為王”之基本政策,並非一紙具文,而是確實在貫徹執行。駐牧於張家口外距京師九百六十裏的蘇尼特部,額駙多羅郡王騰機思,於順治三年(1646)六月率弟騰機特等叛逃,欲投奔喀爾喀車臣汗碩雷,遭清軍追擊,大敗,後於順治五年悔罪求降,攝政王多爾袞宥其罪。騰機思已死,騰機特來京朝貢,攝政王諭令賜宴,並令其襲封兄長騰機思的郡王爵位。駐牧河套距京師一千一百裏的鄂爾多斯部之台吉大紮木蘇及多爾濟,於順治元年五月劫殺清使圖魯錫,叛逃,同部之台吉額林臣等不叛,“舉國來降”,攝政王封額林臣為多羅郡王,單達為貝勒,伊廩臣、色冷、沙克察為固山貝子,小紮木蘇為鎮國公,同時又遣使前往招撫大紮木蘇、多爾濟。順治七年十一月大紮木蘇率部歸降,詔宥其罪。這次順治帝遣使齎敕慰諭漠南各部蒙古王公時,蘇尼特部之騰機特郡王及鄂爾多斯部之鎮國公大紮木蘇,皆與他部王公一樣被慰諭。
相反,對於叛逃之後拒不歸降者,順治帝沿襲祖、父之方針,以武力為後盾,以撫為主,輔之以剿,於順治八年九月命固山額真噶達渾率兵往征鄂爾多斯部台吉多爾濟,九年初在賀蘭山將多爾濟斬殺,盡殲其兵,俘獲甚眾。《清世祖實錄》第44卷第16、17頁,第51卷第9頁,第60卷第11頁,第64卷第2頁。
自太祖以來,蒙古科爾沁部王貝勒即備受清帝尊重和倚賴,原因很簡單,他們很早來歸,率部從征,與帝聯姻婚娶,是清之皇親國戚。該部首領之一莽古思,其女係太宗之孝端文皇後,孫女乃太宗之孝莊文皇後,係世祖福臨之親生母親,曾孫女又是世祖之孝惠章皇後。莽古思及其侄奧巴之子侄滿朱習禮親王、巴達禮親王、巴雅斯護朗親王、弼爾塔哈爾親王、奇塔特郡王,皆分娶太宗之皇女及撫從兄之女。因此,科爾沁部的土謝圖親王巴達禮、達爾漢親王滿朱習禮、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孝莊文皇後之兄)年俸皆為二千五百兩,比其他各部親王多四分之一,紮薩克圖郡王布達齊年俸一千五百兩,也比其他部郡王多四分之一。《清世祖實錄》第131卷第6頁;《清文獻通考》第42卷,《國用四》。
但是,順治帝福臨亦仿父皇之法,對科爾沁部王貝勒有獎有罰,賞罰分明,決不姑息。順治十六年初,他為篤念國親,繼順治十二年召見親王、公主後,再次降旨,往召外藩蒙古王等所尚五公主及額駙、並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達善、達爾漢巴圖魯郡王滿朱習禮來京,吳克善以公主有病有誤來朝回奏,滿朱習禮“以公主病泄,自身冒風,兩孫病殂,諸子複感寒疾”,奏請免朝。理藩院上疏劾奏二王之過說:蒙皇上誼篤親親,特令公主額駙來朝,今親王吳克善、郡王滿朱習禮奉詔不即至,反推托事故陳奏,殊屬不合,仍應催令來京,嚴加議處。帝即降旨:“卓禮克圖王、巴圖魯王不聞命即至,借端推諉,甚屬不合,爾衙門會同議政王貝勒大臣議奏。”③《清世祖實錄》第125卷第17頁;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