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親蒙縻藏反擊羅刹(2)(1 / 3)

順治三年(1646)初,車臣汗碩雷煽誘漠南蒙古蘇尼特部騰機思郡王偕弟騰機特率部叛逃,投奔漠北,清豫親王多鐸領軍追剿,土謝圖汗袞布遣子喇瑚裏等以二萬兵,車臣汗碩雷遣子本巴等以三萬兵往援騰機思,於七月被清軍大敗,而回歸本地。袞布之族人二楚虎爾複掠漠南巴林部人畜。巴爾布冰圖又來侵漠南土默特部,劫馬兩千匹。

順治三年九月十六日,攝政王多爾袞遣土謝圖汗所屬之額爾德尼托君的貢馬使臣回歸,諭告使臣說:“爾等速往,各語爾主,草青以前,可將騰機思、騰機特擒之以獻,如此,則遣使來朝,否則,使來,定行羈留。”《清世祖實錄》第27卷第19頁。

順治四年四月初五,紮薩克圖汗素巴第聞清帝下詔斥責碩雷、袞布二汗,欲代為和解,偕同族俄木布額爾德尼遣使齎書相勸,但紮薩克圖汗素巴第之辭甚傲。書中談道:“漢人八十萬眾,原係我攻城敵也,今聞爾已收服,念總屬我紅纓蒙古所得,甚為喜悅,故去年我曾遣使朝賀。蘇尼特向從此處逃去,今又複來歸,爾等追逐至此,與伊思丹津拖音、達賴濟農合戰,我等欲前來分理曲直,未至之此,爾又班師。向來紅纓人與我原無仇隙,止因額爾克楚虎爾私掠巴林,欲遣使,前來分理曲直,適冰圖、阿穆喇古喇庫兩人至,伊等所言,我已悉知。如以我言為然,可遣使前來,計議妥便,如以為不然,亦惟爾知之而已。”③④《清世祖實錄》第31卷第14、15頁;第15頁;第14頁。

俄木布額爾德尼進貢方物,並致書相勸,辭較平和。書中談道:“丙戌年之事,聞諸王前來,我等右翼歡忭前往,商議事成,原欲將逃人公議執送,因我左翼兩經戰敗,不能議和。今遣使通好,此地一切事宜,我固可盡力承任也。”③。

喀爾喀左翼嘛哈撒馬諦塞臣汗等亦於四月初五遣使來貢,進表請和。攝政王多爾袞以帝之名義降諭說:前蘇尼特部落騰機思舉國來歸,朕即以女妻之,又封之為王,優禮恩養。及彼背德叛逃,因命和碩德豫親王率輕騎追剿,此朕討叛之師,與爾等何涉,爾等乃遣兵迎犯,故天降譴於爾也。朕於此時,典賜優容,即命班師,若果素念爾惡,豈不能乘爾自遭天譴之時,以見在之兵,即加征耶!今爾等如欲安居樂業,能擒騰機思等,則席卷其國來獻,不能,即當用兵剿滅騰機思,收服其國,則我師亦不煩再遣。倘又不能,可遣爾親信大臣來貢,朕令偏師前往,任彼遁逃何所,亦無難剿滅之也。朕所以必令爾以親信大臣為質者,蓋以大興師眾,即擾爾國,量遣一旅,又恐爾心叵測之故耳。爾果克遵朕旨,當及未雨雪之時,速遣使來,倘尚懷攜貳,則不必遣使。④。

五月初五,攝政王降諭訓誡喀爾喀紮薩克圖汗說:“爾來書雲:漢人八十萬眾,原係我攻城敵也,今仍為紅纓蒙古所得。我朝原係紅纓滿洲,所稱蒙古為誰?爾來書不名,又爾我相稱,意欲與我敵體乎?爾書雲:蘇尼特向從此地逃去,又複來歸,爾等追逐至此,與伊思丹津拖音、達賴濟農合戰,我等欲前來分理曲直,爾師竟回。額爾克楚虎爾私掠巴林,亦欲前來分理曲直。夫巴林、蘇尼特二罪,素知與爾無幹,爾果能議,今即與爾定議,爾當自審果能否乎?如果能,當盡執若輩來獻。若徒哆口驕言妄行何益!誠欲通好,爾當守禮法,悉改前愆,及此未雨雪之前,遣使前來,如不遵旨,可毋遣使。”②《清世祖實錄》第32卷第2、3頁;第3頁。

同一天,又諭伊思丹津喇嘛說:前德豫親王率偏師追征蘇尼特騰機思,“爾出師逆敵,致天降譴。我朝與爾素無嫌隙,而二楚虎爾掠我巴林,今爾如欲安生樂業,可將二楚虎爾所掠巴林人畜等物,散失者照數賠補,見存者盡行送還,以駝百頭馬千匹前來謝罪。倘能遵旨,及未雨雪之前,即遣使全送,如不遵旨,可毋遣使”。②。

順治五年蘇尼特部騰機特率部來歸,詔宥其過,命其襲已故之兄騰機思郡王爵。五年八月初三,喀爾喀部土謝圖汗、碩雷汗等“謝侵奪巴林部落罪”,貢馬千匹,駝百頭。《清世祖實錄》第40卷第2頁。此後時遣使入貢。

順治七年三月十一日,土謝圖汗等欲講和,攝政王以帝名義降諭,諭告紮薩克圖汗、土謝圖汗、伊思丹津喇嘛大小貝子,提出和好的條件說:若欲複申盟好,“可具書來奏,當報以敕諭。其二楚虎爾所掠巴林牲畜,可即賠償,以贖俄木布額爾德尼、巴爾布冰圖興兵之罪,及巴爾布冰圖馳入土默特殺人之罪,並賠補掠去人畜。自今以後,如欲罷兵修好,彼處為首汗、貝勒、貝子誓諸天地,朕仍與之通好,否則遣使無益也”。《清世祖實錄》第48卷第4、5頁。

喀爾喀部汗、貝勒、貝子等收到敕諭後,於順治七年十月二十五日遣使奏稱:“今遣四貝勒為首及諸大臣前往,堅盟和好。前命照例敕奏,此諭誠是,臣等特具疏奏請,伏乞睿裁。”《清世祖實錄》第50卷第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