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情深義重的叛徒(2 / 2)

黃祖眼看無路可逃,隻好向甘寧求情。甘寧說:“我在你部下數年,多負勤勞,累立功績,你卻從一直看不起我。今天你落到了我手中,我為什麼要放過你?”

黃祖不甘束手就擒,拚死拍馬而逃。甘寧拈弓搭箭,一箭將黃祖射落馬下,隨後趕上,梟取了黃祖的首級,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甘寧拿著黃祖的首級,回報孫權。孫權大喜,立即提升甘寧為都尉!

事不過三,孫權苦心積慮的計劃,終於變成了現實。他終於做到了連長兄孫策也沒能做到的事情,成功地為父親孫堅報仇雪恨。

這一戰對孫權的意義還不止於此。這是孫權第一次在對外作戰中取得勝利,盡管他是在逆恐反應的推動下,親自領兵出征。但是外人卻不可能知悉孫權內心的波瀾,均習慣於從外在行為來判斷一個人的精神內質。征討黃祖的勝利,為孫權樹立了他早就孜孜以求的威信,也讓這個在外表上根本不像是孫家兒郎的繼承人,成為了江東榮譽文化的不二代表。

孫權命人將黃祖首級裝好,送回吳郡祭奠父親英靈。

黃祖部下的猛將蘇飛也在此役中被擒。蘇飛是黃祖最得力的部屬,孫權此前多次吃過他的苦頭。孫權當即決定將蘇飛斬首,和黃祖的首級一起祭奠孫堅。

蘇飛被擒後,心知唯有甘寧可以救自己。他在囚車中苦苦求懇押送軍士去轉告甘寧。這個軍士被蘇飛感動了,果真去通報甘寧。甘寧說:“即便蘇飛不言,我難道會忘記他當初的照拂之恩嗎?”

甘寧立即去見孫權,大哭著拜倒在地。

孫權對甘寧的英武善戰,智勇雙全十分欣賞,見他如此形狀,不由一驚,問道:“興霸何故如此?”

甘寧哭著說:“如果不是當日蘇飛抬舉我,我甘寧說不定早就死在溝壑之中了。怎麼可能投到主公麾下,為主公效力?今日蘇飛被擒,按他往日之罪,理應斬首。但是我不忍自己獨享功名,卻坐視恩人受戮。還望主公法外開恩,饒了蘇飛。我情願免去都尉一職,來贖蘇飛的一條命!”

孫權見甘寧情深意重,不忘舊恩,十分感動,當即同意了他的請求,寬赦了蘇飛。孫權的這一舉動,也徹底收服了甘寧的心。

說起來,孫權還真沒有辜負長兄孫策對他的期望,在“舉賢任能”上屢有豪闊之舉,為江東吸納了諸多有生力量。

但是,在慶功宴上,鬧事的人又來了。

這個人自然還是淩統。

孫權為父親成功複仇,對淩統的刺激是很大的。淩統眼見仇人在側,立功受賞,自己卻不能動他半根毫毛,自然是憤恨交迸。淩統借酒澆愁,卻是酒入愁腸更添愁。淩統借著酒勁,拔劍在手,借勢就衝向了甘寧!甘寧急忙取過麵前的桌子抵擋。

孫權的頭立刻大了。但現實容不得他有半分遲疑。他立即衝向前去,親自抱住了淩統。其他諸將見狀,也急忙上前將淩統的寶劍奪下!

孫權苦勸淩統:“當日興霸射死你的父親,隻因是各為其主。今日既然在一起,就是弟兄,何必要苦苦記仇呢?萬事都看在我的麵皮上,不要再計較了。”

孫權不得已拿出了自己的權威施壓,但孫權本身是最沒有說服力的。如果淩統可以寬恕甘寧,那麼,孫權又為什麼要苦苦追究黃祖呢?

孫權無奈,隻好連夜派甘寧去外鎮守,離淩統越遠越好。

淩統的這一場鬧劇,雖然為孫權三討黃祖的勝利抹上了一點黑,但還是遮掩不了孫權的壓抑已久的興奮之情。

從臨危接位到剿滅黃祖,孫權從十九歲走到了二十七歲。八年的時光,孫權從一個少不更事的少年,在一係列變亂橫生中,憑著頻頻出現的幸運以及他自己的主觀努力,日漸變得成熟。孫權變得躊躇滿誌,更加自信了,他認為自己已經成了維護江東榮譽文化當之無愧的旗手,他的部屬們也不會再懷疑他的勝任能力了。

隻是,他卻不知道,他所遭逢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小打小鬧的試演,真正的考驗尚未拉開帷幕……

……

心理感悟:唯書可以治愚。

身份比擬通過將一個人比擬成另一個已成定論的標簽式人物,從而將相關的責任與義務附加給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