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東西在推動我們學習?用一個專有名詞來回答就是“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的推動力,也稱為學習的動力。它包括很多因素,比如你的個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內部誘因,還包括學校的獎勵、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讚許、其他同學的羨慕等外部誘因。這些都能使我們產生學習動機,並對我們的學習起促進作用。
學習動機作為一種學習動力,通過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而直接促進學習,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激發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重要的是激發求知的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有一個小男孩,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學習起來,總是懶懶的,提不起勁,常常做著題,就不自覺地玩起來。考試的時候,他也常常走神,似乎連考試也不放在心上,以至於多次出現卷子空著沒做完的情況。
有一次,看見他正做題又玩起來了,老師俯下身去和氣地對他說:“不錯哦,前麵的寫得全都對。要是你能把所有的題都做完,成績一定非常棒!明明會做又不做完,那多可惜啊。試著寫完讓大家看看,其他同學都還不知道你原來這麼棒哦!老師一直看好你哦!”
男孩聽完沒說什麼,但從那以後,自主性明顯比以前高了。不管對錯,試卷上的題他每次都盡量答完。後來,他的成績真的有了很大進步。
學習動機不同,引起了學習態度上的明顯差別。有一些同學,在學習時總感到提不起勁,缺乏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涉及到學習的動機。也就是說,他們沒有解決好為什麼要學習的問題。
為了能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起學習的積極性,不妨多看看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的傳記,學習他們的人生觀,看看他們的學生時代,再想想自己的曆史責任,想想自己的表現,找找自己同他們的差距。隻要是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生,就一定會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振奮起學習的勁頭。
那些在學習生活中,不斷注意端正學習動機的同學,就會給自己的學習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因而學習得主動、愉快。
小秘密
作為小學生,我們要逐漸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沒有人能夠代替,隻有自己思維活躍起來,才能學得更好;我們還要明白,自己不僅有回答老師問題的權力,也有質疑問難的權力,而且提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樣,才能不斷端正學習動機,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