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字成詞,積詞成句,積句成篇,積篇成章——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哲學和根本。當然,沒有積累,就談不上語文學習。作為一個小學生,你首先應當做的事情,就是學會積累。沒有積累是狗熊掰棒子的做法,手中永遠隻有一個。你要學會在積累中學習,在積累中運用,在積累中創新。
“海量閱讀”是提高文學素養的唯一途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學積累貴在堅持不懈。積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書上做記號,寫簡短的批語、體會,或是把主要的內容在本子上記下來。這樣做,就好像蜜蜂在百花叢中采蜜,每朵花的蜜看似不起眼,但積少成多,總有一天你會有可觀的收獲。
試想,如果你每天背十個優美的句子,一年下來就是3650個好句,考場作文一般為600字,一句按20個字算,3650句就相當於120多篇文章。如果你每天背一首唐詩宋詞,一年下來就是365首唐詩宋詞。
現代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認為自己事業上的成功曾得益於兒時背過大量的古詩文。國學大師季羨林也認為自己的國學根底來源於小時候背過的一些古文。巴金先生能夠背誦200篇的《古文觀止》,茅盾能夠背誦全本《紅樓夢》……
小朋友們,你做了哪些積累呢?有積蓄,才有傾吐。小朋友們應有意識地多讀多記,主動積蓄,從而形成較為豐富的文化基礎。
平時,你可以試著複述、背誦課本中的名篇佳作,可以自備積累本,養成摘記的良好習慣,及時摘錄精彩片斷、妙語佳句。
你可以有計劃地閱讀一些古詩文、美文、時文、領略文字的精妙,觸摸時代的脈搏。
你可以熟記一些名言、警句、諺語、歇後語,加強語言儲備。
你還可以養成寫日記或周記的習慣,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積累寫作素材。
小朋友們要勤於積累自己還沒掌握的詞彙,摘錄表情達意真切生動的詞句。光抄光記還不行,得把詞義、句意弄通弄懂,不但會講,而且要有意識多寫多用,把這些詞語盡快地化入自己的語言寶庫。
倘若在語言文字方麵達到了詞彙豐富信手可拈、語句靈活運用自如的地步,再能夠得心應手地使用敘述、描寫等表述手法,那麼,表述能力就有了明顯的提高,你就可以嚐到作文的樂趣了。
小秘密
文學的積累不單純是一種言語的記憶,不單純是對古今中外名篇的背誦。文學的積累是一種文化火種的傳承,是一種民族信念的潛移默化,是從語言中尋找中國文化的精神,是從語言的酒窖中發酵出中華思想的芳醇。精煉的語言背後,潛藏的是睿智的心神;不論無意中的妙句還是有意的留白,都透露著無盡的韻思。一切精奧的思想都蘊含於語言之中,希望小朋友們在積累的同時能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