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寫在記敘文寫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許多同學在寫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寫的特點,有的描寫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現了許多不應有的敗筆。那麼,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應該怎樣去描寫自然景色呢?具體來說,景物描寫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抓住景物的特征
寫景物,要善於抓住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時間裏的景物顏色、形態、聲響、變化等方麵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秋高氣爽。這樣,你筆下的景象就會生動起來。
比如:
一個學生這樣寫大雨傾盆時:粗大的雨點,狂暴地落在屋頂上,整個天空似乎要崩塌下來,電閃雷鳴、暴風驟雨,似乎要把這個世界吞沒。雨下得更大了,大地間像掛上了一幅巨大的珠簾。
另一學生這樣寫天晴雨住時:大雨終於筋疲力盡了,雨漸漸地小了,樹木又精神振奮地站了起來,烏雲漸漸地退了,太陽露出了笑臉。
2.寫景要觀察有序
無論寫什麼景都要先想好按什麼樣的順序去觀察,由遠及近、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四周到中間……觀察完這一處再去那一出,千萬不能走回頭路,帶著讀者兜圈子。
例如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描寫濟南城周圍的環境時寫道:“小山把濟南整個兒圍個圈兒,隻有北邊缺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景物描寫與作者的定點鳥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準確。
3.寫景要“動靜結合”
一幅山水畫,畫家總喜歡點畫上幾個遊人,這樣靜止的畫麵就有了生氣。其實作文也是如此。我們所寫得景物不可能都是靜止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寫出景色的靜態,而且要寫出它的動態,做到動靜結合。這樣景色才能活起來,讀者的印象才會更深刻。
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靜。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收到了“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
4.寫景要“情景交融”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並不帶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寫進作品,就會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記而表現出鮮明的傾向性。在寫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情與景自然交融,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朱自清先生的《春》,文中並沒有直抒胸臆,但字裏行間處處洋溢著他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春光、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任何景物都是客觀存在的,但這種客觀存在的景物卻能給人不同的感受。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最主要的還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要融情於景,寓景與情,那樣的文章定能讓讀者產生共鳴!
小秘密
寫景作文技巧順口溜:
寫景作文貴在細,搜集景色字詞句。作文結構“總分總”,根據內容選順序。
動靜一定要結合,形狀色彩看仔細。描繪景物要生動,多用擬人和比喻。
寫景目的是抒情,語言一定要華麗。每類情景占一段,大肚作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