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往往難以把握塑造人物的寫作技巧。當然,也有有同學說,我選擇自己熟悉的人物,比如寫爸爸、媽媽,寫自己的好朋友、好夥伴,我們抓住他們的一兩個突出特點,通過一兩件小事情來給他們“畫”個像,不是很簡單的事嗎?
寫人確實不難,但要把人寫“活”,寫得有血有肉,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何把人物寫活,是寫作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那麼,有沒有什麼技巧,可以讓大家生動形象地寫出人物的個性,寫出活靈活現的人物特色呢?以下幾點可供大家參考。
1.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
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是指對人物的容貌、衣飾、姿態、神情等特征的描寫。外貌描寫雖然寫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寫的目的決不止在於使讀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所以,寫人看似很簡單,但若寫出來的人千人一麵,沒有個性特色,缺乏人物特有的魅力,就達不到預期的寫作效果。
如有的學生這樣寫自己的媽媽:
我的媽媽三十七、八歲年齡,個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長不短的剪發,圓臉龐上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
媽媽的個子、身材、發型都是折中的,現實中有很多媽媽可能真的就是這樣的,但這樣寫,怎麼能表現出這個媽媽的外貌特征呢?
要想抓住人物的特征,以至一提到某個特征,就會使人想到某個人物,我們就要抓住這個人物最顯眼而又與眾不同的閃光點。比如,“眉頭有顆黑痣”、“眼睛笑起來彎彎的,好像會說話”、“嘴唇很薄,說起話來很輕盈”……隻要能突出人物的特點,就能給人以永久難忘的印象。
2.心理活動
心理描寫是刻劃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的同學在寫作文時能真正運用它來塑造人物形象的並不多,即使用了,也是最常見的一種“他想,……”單一而平板,寫出的人物好像草紙人、木偶人。其實,用心理描寫來刻劃人物的方法很多,這裏不妨列舉幾種,僅供大家參考。
言為心聲,我們可以借助人物對話和獨白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但人物的語言應當切合他的身份、經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
你還可以通過人物的外貌、神態,間接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可以通過對環境、景物、氛圍的描寫來烘托、渲染人物的內心世界。此外,通過夢境、想象、聯想等一些特殊的手法,也能較好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當然,這些心理描寫不是隻能孤立地運用,你可以將各種手法糅合在一起,進行立體式的描寫。
3.人物動作
要傳神地描寫人物動作,一定要選準適當的動詞,充分展現出人物動作的特點。
比如描寫某位同學進行體育運動時的動作:“我們男生先跳,陳剛是第一個。他邁著輕快的步子跑到踏板前,從踏板上一蹦,兩腳齊落。就像踩在彈簧上似的,身子立刻彈起來。”通過一係列準確無誤的動詞,人物動作描寫就非常生動。
4.人物個性
一般地,可以通過人物神態、外貌、語言等一係列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個性。
如對“爸爸”的描寫:
“什麼?”爸爸瞪圓了眼睛朝我吼著,“拿這麼點幾分來見我!”我頓時嚇呆了,像個木偶似的一動不動,屋裏的空氣也好像凝固了似的。緊接著,一股涼風襲來,“啪啪”兩個耳光打在我的臉上!“滾,你給我滾出去!”隨著爸爸那過分嚴厲的訓斥,我站到了院子裏。
人物描寫的目的是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人物的精神麵貌,這同時也能更深刻地表達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寫應力求具體生動,寫出人物的血肉與靈魂。能做到繪聲繪色地再現“人物”,讀者才能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小秘密
要寫好人物,就必須注重觀察。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和許許多多的人交往:在家庭中,有父母和其他親人;在學校,有老師和同學;在大街上,遇到的人就更多。我們要觀察他們外部情態的特征性表現,進而深入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思想性格,學習長處,獲取啟示。能做到這一點,寫文章時,你隻需把觀察到的結果在文章中再現,就可以讓筆下的人物站立起來,豐滿起來,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