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天氣預報——“海鳴”
自然界真是奧妙無窮,有沙鳴,也有海鳴。
海鳴,就是海洋發出的鳴響聲。驚濤拍岸的轟響,地震和火山引起的喧嘯,以及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發出的聲音都屬於海鳴。可是,有些地方發生的海鳴,其原因卻難以弄清。
廣東省湛江硇洲島東南海麵,每當風雲突變,天氣異常,或風暴即將來臨時,海麵上就會發出一陣陣有節奏的“嗚、嗚、嗚”的聲響。這聲音猶如悶雷,一高一低,錯落有致。當地人對這聲響甚感驚奇,但誰也弄不清它來自何處。
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這種海鳴是沉放在海中的“水鼓”發出的。“水鼓”是很久很久以前建造硇洲島國際燈塔時法國人放置的。
有人猜測“水鼓”是用作海上氣象預報的。但也有人認為,“水鼓”是一種海況探測報警器,隨時向人們發出風流變異的信息。可誰也沒見過“水鼓”的模樣,更不知它放在哪裏。有關部門曾專門派出船隻到硇洲島東南一帶海域巡視搜索,結果卻一無所獲。
1969年,人們曾在硇洲島海域發現過一群海獸在遊動,有人說是海牛。於是有人提出,奇怪的海鳴是海牛的嚎叫。可能是海牛預感到天氣或海況即將變壞而煩躁不安所發出的叫聲,也可能是海牛遊動過程中相互聯絡的信號。
1976年以後,硇洲島東南海麵上的海鳴之聲逐漸減弱。持“水鼓說”的人認為,這是“水鼓”年久失修,功能減退的結果;持“海牛說”的人認為,海鳴減弱是因為近年來人們在這一帶海域活動明顯增加,影響了海牛的正常活動和生活,使海牛遷徙到別處去的結果。
硇洲島東南海麵上海鳴的起因至今仍無定論。這個奧秘有待進一步探索。
神秘的“地獄海岸”
在古老的納米比亞沙漠和大西洋冷水域之間,有一片白色的沙漠。葡萄牙海員把納米比亞這條綿延的海岸線稱為“地獄海岸”。現在叫作骷髏海岸。這條五百公裏長的海岸備受烈日煎熬,顯得那麼荒涼,卻又異常的美麗。這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岸線,在這個海岸線上雜亂無章地散落著由於失事而破裂的船隻的殘骸。
從空中往下看骷髏海岸,是一大片褶痕斑駁的金色沙丘,從大西洋向東北延伸到內陸的砂礫平原。沙丘之間閃閃發光的蜃景從沙漠岩石間升起。圍繞著這些蜃景的是不斷流動的沙丘,在風中發出隆隆的呼嘯聲,交織成一首奇特的交響樂。
瑞典生物學家安迪生來到這裏的時候,感到一陣恐懼向他襲來,令他十分害怕。大喊:“我寧願死也不要流落到這樣的地方。”骷髏海岸沿岸充滿了危險,不僅有八級大風和交錯的水流,還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霧海和深海例參差不齊的暗礁,這使得來往的船隻經常失事。傳說中,有許多失事船隻的幸存者跌跌撞撞的爬上了岸,他們很慶幸自己還活著,但是後來被風沙折磨至死。1943年在這個海岸的沙灘上發現了十二具沒有頭的骸骨橫臥在一起,附近還有一具兒童的骸骨;不遠的地方有一塊石板,上麵寫有這樣一段話:我正向北走,前往六十裏外的一條河邊。如有人看到這段話,照我說的方向走,神會幫助他的。據鑒定,這段話是寫於1860年。至今也沒有人知道遇難者是誰,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遭劫而暴屍的,而且為什麼都掉了頭顱。
1942年,英國“鄧尼丁星”號載著21位乘客,並有85名船員在庫內內河以南40公裏處觸礁沉沒。全部乘客中包括有3個嬰孩,以及42名男船員乘坐汽艇登上了岸。這次的救援行動是最困難的一次,花費了近四個星期的時間才找到所有遇難者的屍體和生還的船員,並把他們安全地送回文明世界。這次救援行動共有兩支陸路探險隊參加,這兩支探險隊是從納米比亞的溫德胡克出發的,還出動了三架本圖拉轟炸機和幾艘輪船。其中有一艘救援船觸礁,船上的三名船員遇難身亡。
1933年,一位瑞士飛行員從開普敦飛往倫敦時,飛機失事,墜落在這個海岸附近。有一位記者指出諾爾的骸骨終有一天會在“骷髏海岸”找到,這使得骷髏海岸從此得名。可是諾爾的遺體一直沒有發現,但給這個海岸留下了名字。
在海岸沙丘的遠處,七億年來由於風的作用,把岩石刻蝕得奇形怪狀,猶如妖怪幽靈,從荒涼的地麵顯現出來。在南部,連綿不斷的內陸山脈是河流的發源地。但這些河流往往還未進人大海就已經幹涸了。還有一些河,例如流過黏土峭壁狹穀的霍阿魯西布幹河,當內陸降下傾盆大雨的時候,巧克力色的雨水使這條河變成滔滔急流,才有機會流人大海。
雖然河流幹涸了,但是河床的地下水滋養了許多種類的動植物,因此,科學家稱這些幹涸的河床為“狹長的綠洲”。
地球陸地的最低處——死海
馬裏亞納海溝是地球上的最低點,而死海是地球陸地的最低處。死海的海麵上鹽柱林立,有些地方則漂浮著鹽塊,好像破碎的冰山。在死海的海水中幾乎沒有生物。死海位於大裂穀北麵的約旦穀的穀底,其水麵比海平麵低396公尺。死海有些地方深達400公尺,湖底幾乎比海平麵低800公尺。死海的西部為幹燥不毛的猶地亞丘陵,東部與聖經中所記載的摩押和以東高原相臨,沿穀底伸展約80公裏,最寬處達18公裏。
埃爾利壘半島(舌頭半島)伸人死海之中,將其分力兩都分。北半部較大較深;南半部平均隻有六公尺深,矗立著白色的鹽柱。鹽柱是三百多萬年前開始形成的沉澱層的頂部。來自約旦河及一些小河的河水在夏天攝氏五十度的氣溫下很快蒸發,留下泥土、砂石、鹽和石膏等沉澱於海底。在多雨的冬季,每天有650萬立方公尺以上的雨水流人死海。
如果海水不蒸發,水麵每年將上升大約三公尺。但從二十世紀初以來,由於約旦河河其他河流抽水灌溉,再加上氣候改變,使注入死海的水量減少,使得水麵下降了。
由於死海的含鹽量比海水高了六倍,使得死海幾乎沒有動、植物。隻有少數單細胞生物可在其中生存。死海的海水不斷的被蒸發,使得死海的水麵往往被濃霧所籠罩。中世紀的阿拉伯人說鳥兒無法飛越的原因是霧氣有毒。
死海除了鹽度高之外,還豐富的還有如鉀、鎂、鎳等礦物質。據說這些礦物質能夠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尤其對關節炎、皮膚病、呼吸道疾病具有顯著的療效。死海中的黑色淤泥據說能夠使人的皮膚變得細嫩。死海地區的雨量較少,河流廖廖可數,偶爾有暴雨,就會形成急流,把岩石表麵的沉積物衝入四海中。
死海這個湖泊雖然麵積不大而且沒有生物,但是在曆史上卻起過很重要的作用。在西岸雄峙著的瑪薩達城堡,最初由麥克比阿斯建造,後來希律王又加以擴建,登上它就可以俯瞰死海。因此,猶太國王希律曾以之作為防衛要塞。瑪薩達城堡北麵,是艾因蓋迪,意為“羊泉”。根據記載,大衛被以色列王掃羅追捕時,就躲在艾因蓋迪。因為該處有泉水,植物繁茂,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據說有大角羊和豹在那裏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