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是如何形成的
我國的台灣島和東亞大陸隔著一條窄窄的海峽,在遙遠的地質年代,它是不是和大陸處於一體的狀態呢?這個問題涉及到台灣島的成因,答案現在還沒有確定,但在學術界內共有三種不同的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
一種看法是,台灣地層與大陸屬於同一結構,在地質年代新生代的第四紀前,即距今100萬年前後,它本是大陸的一部分,同大陸連接在一起,最多是一個半島。第四紀後因地層變動,局部陸地下沉,出現了台灣海峽,使台灣成了海島。
另一種看法認為,台灣是東亞島弧中的一個環節,它的形成與東亞島弧的形成、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東亞褶皺山係的出現則是由於以下因素造成的。在地殼運動中,東亞大陸一方麵受到來自大陸方向的強大擠壓力;另一方麵又受到巨大而堅硬的太平洋地塊的阻抗,於是在它前沿形成了一係列按東北——西南方向排列的山脈,那就是東亞初褶皺山係。當它露出海麵時,便構成了東亞島弧。單就台灣講,由於地殼運動的結果,產生了褶皺、隆降而奠定了台灣地質的基礎。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地質年代新生代的第四紀以前,台灣同大陸是分開的,第四紀以後有過合在一起的時候。這是因為,第四紀更新世前期即距今100萬年左右,由於地殼上升的變動和地球上氣候變冷的影響,沿海地區出現了陸地麵積擴大的情況。那時候台灣海峽的海水可能幾乎退幹,成了陸地,於是出現了台灣同大陸連成一片的局麵。後來到了更新世後期,地球氣候轉暖,海水上升,陸地減少,台灣海峽再度出現,台灣同大陸又隔開了。以後又再相連、相隔。台灣地區的大型哺乳動物就是在兩地相連時從大陸進入台灣的,而人類史前文化,也是在兩地相連時一部分人從大陸帶進台灣的。
羅布泊三大謎
我國新疆自治區的羅布泊,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它被認為是樓蘭古國的生命之源。羅布泊主要有三大謎:
第一,遊移之謎。
“羅布泊遊移說”是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由於入湖河水帶有大量泥沙,沉積後抬高了湖底,原來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處更低的地方流去,又過許多年,抬高的湖底由於風蝕會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這個周期為1500年。
斯文?赫定這一學說,雖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認可,但對此質疑反對者也不在少數。近年來,我國科學家根據對羅布泊的科考結果,也對羅布泊遊移說提出了質疑和否定。然而對這一問題的爭論,使人們對羅布泊這個幽靈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撲朔迷離了。
第二,大耳朵之謎。
就在人們對羅布泊一個個未解之謎爭論不休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2年7月,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羅布泊的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隻耳朵,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這隻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呢?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50年代後期來自天山南坡的洪水衝擊而成。但也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科學家們眾說紛紜,爭論不已,也許對於羅布泊的爭論永遠都不會結束。
第三,詭異之謎。
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該地,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生。
1949年,從重慶飛往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卻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麼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該地還發生了多起人員神秘失蹤事故。
羅布泊是個謎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來,人們從未停止對它的探索和研究。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揭開它神秘的麵紗。
地球北緯30度之魔力
地球的北緯30度附近,是一個神秘而奇異的地帶。我國的長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羅河、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等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都是在北緯30度線上,這一地帶穿越世界最高的地方。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也穿越世界最深的海溝。西太平洋的馬利亞納海溝,經過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撒哈拉大沙漠以及傳說中沉沒的大西洲,還要經過大西洋上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區,我國黃山、廬山、峨眉山等。
如果沿著北緯30度旅行,沿途都是地球上具有最神奇的地方和最奇特的景觀。然而,在北緯30度這一地帶,自古至今發生了許多難以解釋的現象。這個地帶也是全球火山和地震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我國西藏和印度北部都是地震多發區,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西海岸也是如此。據統計,僅西藏地區大於8級的地震就發生過4次,7~7.9級地震11次,6~6.9級地震86次。在曆史上,恐怕沒有一個地區像百慕大三角區那樣出現過那麼多的事故:飛機失事、船隻消失、人員失蹤,從18世紀起,發生在這一地區有確切記載的飛機船舶遇難事件已超過上百起,地球的北緯30度地帶真的有什麼魔力嗎?
地球物理學家們認為,沿著北緯30度發生的種種神秘現象的起因可能是地球磁場、重力場和電場以及其它物理量的差異所致。地質學家們更多地注意到全球規模的地殼運動的影響,在第三紀初期(大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大部分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古印度大陸在大海南部遙遙相望,在板塊運動作用下,古印度大陸開始向北漂移,最終拚貼在歐亞大陸上,經過幾百萬年的拚貼過程,原來的汪洋大海全部消失,古印度大陸向歐亞大陸的下部擠壓俯衝,致使青藏高原隆起,喜馬拉雅地區褶皺成為山係,這一宏偉的過程直到今天還在繼續。
地質學家們認為,青藏高原目前正以每年幾至十幾毫米的速率上升,全球地殼的厚度平均為35公裏,而青藏高原的地殼厚度達70公裏,這就意味著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將成為全球構造形變最為複雜、地殼運動最為劇烈的地區。
在漫長的地球發展史中,海陸格局並不是今天的樣子,最初隻有一塊巨大的泛大陸,科學家們稱之為岡瓦納古陸,後來,岡瓦納古陸逐漸解體,分裂成幾塊大陸,隨之又發生了大陸漂移。地殼運動並不僅僅局限於水平運動,在現代大洋中,新生的地殼(洋殼)不斷生成,地幔物質從地球深部不斷地湧出,海底的火山和地震活動非常頻繁,不難理解,處在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相撞部位的青藏高原為什麼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而青藏高原正好處在北緯30°地區,沿著青藏高原向東西方向延伸,北緯30度就成了地球的臍帶,是整個地球最敏感和複雜的地帶。在這個地帶,複雜的地殼運動影響了地球磁場、重力場和電場的變化,也必然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今天,人類認識和了解北緯30度這一神秘地帶,把對青藏高原的研究作為重要的突破口,因為百慕大三角區處於大洋,開展海洋地質和海洋地球物理調查會麵臨許多困難。從90年代起,加強了青藏高原從淺部到深部的地球物理研究,通過大當量爆破產生的能量,以地震波形式穿越地殼和上地幔,從而得到來自青藏高原地下深處的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奏響了揭開地球第三極及其整個北緯30度神秘地帶麵紗的前奏曲。
詭秘的“百慕大三角洲”
據記載,從十九世紀起,在百慕大三角洲地區航行的艦船或飛機常常神秘地失蹤,事後不要說查明原因,就是連一點船舶和飛機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到目前為止,已有數以百計的船隻和飛機失事,數以千計的人在此喪生。這兒不僅多漩渦、台風和龍卷風。而且這兒的海深達4000-5000米,有波多黎各海溝,深7000米以上,最深達9218米。從1880年到1976年間,約有158次失蹤事件,其中大多是發生在1949年以來的30年間,曾發生失蹤97次,至少有2000人在此喪生或失蹤。這些古怪神秘的失蹤事件,主要發生在西大西洋的一片叫“馬尾藻海”地區,為北緯20度~40度、西經35度~75度之間的寬廣水域。
早在400多年以前,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第四次到美洲去的時候,途徑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區,就曾遭遇到神奇恐怖的自然景象。當哥倫布途經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區的時候,他同船上的夥伴一起站在甲板上麵,欣賞著海上美麗的風光。當時晴空萬裏,風平浪靜,那一往無際的海空,使人精神振奮。正當他們沉醉於海上美景的時候,天氣突變。瞬間,天昏地暗,狂風四起,不停地將海水卷起幾十米的浪頭朝甲板襲來。然而,當時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卻在一瞬間全部失靈,船員們也暈頭轉向辨不清方向,船員們再也不能駕駛航船,隻好任其漂泊,船上的人們希望著航船可以闖出危險的境地。最後,經過了幾個日夜的努力,他們幸運的從狂風巨浪裏麵脫險而出。船又平穩的向前行駛。事後,哥倫布對這次遭遇做了描述:“……當時,浪濤翻卷,一連八九天,我兩眼看不見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麼長、這麼狂烈的風暴。”這是對百慕大三角奇異事件記述最早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