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歌》與《思夫曲》(2 / 2)

林基路被帶到候審室,突聞隔壁傳來熟悉的聲音,正在大聲疾呼,抗議盛世才的暴行。知道是同鄉戰友馬殊,便要求出去小便,路過刑訊室窗口時用台山話說了一聲“好”。馬殊聽到鄉音,知道是林基路在鼓舞他。

刑訊室正麵橫匾上掛著盛世才的手諭“刑死勿論”,兩邊擺著各種沾滿血漬的刑具。在這裏,不知有多少人慘死在刑具之下。特務要林基路供出“共產黨陰謀暴動案”的經過。林基路不禁怒火中燒,霍然挺身,憤慨指出栽贓陷害隻能進一步暴露盛世才的醜惡嘴臉,決不能玷汙光明磊落的共產黨。獨權者多的是淫威,特務大使酷刑,先是針刺指尖,接著又把他按在“老虎凳”上。他雙腿被鐵杠壓住,胸膛被平板扣緊,在慘烈的疼痛中一次次昏死過去,一次次被水澆醒。他清醒時,見到扣壓在胸膛的平板上有一行用指甲劃寫的字:“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一日小馬受刑致死。”他知道“小馬”就是馬殊,也用指甲在這行字的後麵劃上了“小林”二字。林基路和他的同鄉戰友在生命的關鍵時刻,意誌淬火,光華四濺。

林基路被拖回牢房,隔壁的馬殊唱台山木魚歌同他聯係。林基路聽見,自編木魚回唱:

指尖刺爛心如鐵,虎凳見詩添小林,

嚴刑當做家常飯,烈火焚燒見赤金。

台山木魚歌,敵人聽不懂。此後,馬殊趁獄卒酒醉的機會,從其衫袋拿過一支鉛筆。他在被窩裏將鉛筆咬開,取出鉛芯分成兩截,一截留下自己用,一截藏在廁所,唱台山木魚歌通知林基路去取。他倆通過廁所交換字條,互相鼓勵,並肩戰鬥。林基路4月27日給馬殊的字條寫著文天祥的詩句“留取丹心照汗青”。馬殊回條寫著《囚徒歌》的詩句:“灑我們的鮮血,染成紅旗,萬載飄揚!”

林基路和馬殊被分隔的更遠,林基路在西邊16號大牢,馬殊在北邊30號的單人牢。他倆聯係困難了,但林基路還是設法傳遞給馬殊六個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這是他給馬殊的最後一次字條。

1943年9月27日,月黑風高。公安處長李英奇,以及富寶廉和幾名劊子手來到第二監獄,與監獄長張思信執行盛世才發自重慶的殺人電令。他們把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分別帶進刑訊室,用繩勒死,又趁夜把屍體用汽車拉到六道灣,埋在荒蕪的山坡上。

四野一片深沉的黑色。黎明前黑茫茫的大地曠野,充滿了出奇的寂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不可抗拒。看,從那蒼茫的遙遠的地平線深處,從那東方的群山背後,已經閃現出一道微茫的白色曦光,那正是新的黎明即將噴薄。

新疆監獄的共產黨員1946年獲釋返回延安。在中央黨校追悼新疆死難烈士會上,王韻雪、朱旦華、陳茵素等女同誌吟唱《思夫曲》。歌聲透出濃濃的悲情,透出永無止息的遙想和懷念。這歌聲和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的名字曾一起在新疆的天空中飛翔。《囚徒歌》和《思夫曲》穿透時間的煙雲,直至今天仍像虹一樣地亮在人們的心上,溫暖而亮麗。

胡楊是新疆大漠中的奇跡。這種樹“活上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所代表的正直、樸素、真誠和獻身精神具有不滅的價值和意義,就像大漠中的胡楊,不死、不倒、不朽。他們具有遠大理想而又積極行動,其正大弘毅的人格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有著永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