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謙虛不是要求沒有主見
(卦辭)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爻辭)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
九三:頻巽,吝。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凶。
本卦中所有“巽”字在帛書本中都作“筭”。“筭”讀suàn,是古人用以計數的籌策,“巽”讀xùn,通“遜”,謙恭、卑順的意思,二者音義都相去很遠,據以訓詁爻辭,作出的解說自然大不一樣,所以我下麵隻好僅按通行本作解,完全置帛書於不顧。
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前兩句不必解釋了。“利見大人”中的“見”,在這裏該讀jiàn還是xiàn?這牽涉到本卦主旨和對這條卦辭的理解,需要甄別一下。但這種甄別實際上是用全卦主旨作標準來衡量、鑒定,理當在講完全卦之後,所以我隻能先說結論:我認定本卦主旨是教誨侯王、君主行事不可謙遜過頭,就是說,麵對別人的意見、建議不能毫無主見,因此,卦辭的這句話像是占斷辭,實為叮囑語,意思是:應該表現出大人的姿態和氣魄來。換言之,此“見”通“現”,應該讀xiàn——到此我們可以說,《周易》中的“利見大人”一律都是宜於表現出大人風範、氣度來的意思。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開頭的“進退”,我見到過至少八種不同的翻譯:①“欲進而退”,②“進進退退”,③“茫然進退不知所措”,④“卑順過甚進退猶豫”,⑤“進退不決”,⑥“已經冒進,就得後退”,⑦“或進或退”,⑧“前進與後進”。理解基本相同,隻是譯文稍有差異的還不包括在內。“武人之貞”,如果同坤卦中的“牝馬之貞”和否卦中的“君子貞”聯係起來,就知是指“武人遵奉的那種常理正道”,再與“進退”和“利”字聯係,就可進而肯定,“武人”在這裏是對指揮行軍作戰的人的稱呼,相當於現在說的“軍人”。因此,後一句是說:宜於(應該)按軍人奉行的理論來處置,或者:最好表現出軍人的風格來。什麼時候需要說這樣的話?就是說,說這種話的語境、背景是什麼?想到這裏,將馬上領悟到,前頭的“進退”二字就是交代這個背景,或者反過來說,這後一句是教人在那情況下該如何表現。由此可知,開頭的“進退”,隻有上述第五種翻譯所體現的理解是正確的,這整條爻辭是說:當麵臨進退難決的情況時,要表現出軍人的氣魄來。軍人常會遇到突發情況,是攻是守,是進是退,來不及征求他人意見,顧不上是否會受到主觀武斷、剛愎自用之類的指摘,必須馬上做出選擇,堅決果斷地做出決定。這就是軍人的常理正道,好的軍人就是如此表現的,因此,這一爻乃是教誨說: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時,務必要有主見,不可過多考慮謙不謙遜的問題,一定要果敢地做出決定。如此理解,這初爻就與卦名巽——謙遜掛上鉤了,而且點明了全卦的主旨就是從要不要有主見這個角度去論謙遜——如果對“進退”作上述的其他理解,將會如何解釋後一句和這整條爻辭,從而將對全卦造成怎樣的誤解,讀者不妨設想一下。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頭一句,從而整個這一爻,遭到了極大的誤解。“巽”在這裏明顯起動詞作用了,所以高亨先生說:“本卦巽字皆伏義也。”不理睬帛書中“巽”作“筭”的注家,差不多都持此說,為了與“巽”作為卦名的謙遜義掛上鉤,就盡力在譯文用詞上下功夫,結果造出了諸如“卑優”、“順優”、“順從卑居”這類似通非通的詞語。是誰,又為什麼或為了什麼要伏到床下去呢?則一律不作討論和說明。於是這一爻的譯文和原文一樣難懂,文字則顯得十分別扭,例如這幾家的:“順從卑居在床下,若能效法祝史、巫覡以謙卑奉事神祗可以大獲吉祥,必無咎害”,“進入床下,用祝史巫覡祝告,紛紛揚揚,吉祥,沒有咎害”,“伏於床下,用史巫辨別占斷的結果是吉而無害”,等等。